当前位置: 报刊首页 >正文
陆俊“重获新生”,一切都变了么
2014-09-04 11:25 | 来源:齐鲁晚报 |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放大 缩小
 

青奥会女足夺冠、中超球市回暖、国家队建设有条不紊,经过“反赌风暴”的洗礼,中国足球的大环境有了极大改善,近来已经逐步取得了一些进步和成绩,但就此断言中国足球已经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显然为时太早。近日,中超、中甲裁判引起的纠纷此起彼伏,造成部分俱乐部与足协之间关系紧张对立,在已经没有了传统意义上“黑哨”的今天,裁判江湖为何依然污浊?

几年前,陆俊、黄俊杰、周伟新、万大雪等“四大名捕”在“反赌风暴”中落马,但现在,人们发现中超、中甲赛场上的执法水平并没有因为“没了黑哨”而变得更好。在此期间,中国足协先是大幅提升裁判员的执法津贴,以求“高薪养廉”,本赛季津贴虽有下调,但中超主裁判执法一场比赛仍然能够拿到5000元人民币;在“反赌风暴”后,足协实行了两年多“抽签选派”制度,随后又改为“抽签和选派”双结合,但无一例外地遭到俱乐部的抨击;无奈之下,中国足协加大了聘请外籍裁判的力度,但随后才发现,外籍裁判一旦出了问题,更难受到约束和制裁……从本赛季开始,中国足协又全面恢复了“选派”制度,有关裁判工作的改革,除了“佣金”上涨之外,基本上就是画了一个圈,又回到了原点。

为何中国足球裁判是非多?这里既有足协“选派”制度不公开、“回避”原则执行不彻底的因素,也有各个俱乐部“只能占便宜,不能吃亏”的问题;既有教练、球员对国内裁判缺乏尊重的原因,也与部分裁判执法水平有欠缺有关……归根结底,中国足球之所以还存在戾气、怨气、匪气,都是在为过去的历史“背包袱”,相关各方缺乏基本的互信,一遇冲突自然难以形成谅解,矛盾就此急剧升级。自从张剑上任,人们期待这位法律出身的新掌门,能够尽快牵头足协建立中国足球界的法律体系,为足球运动员、俱乐部,也是为裁判、足协,树立具有法律依据的行业规范。现在看来,“没有包袱”的张剑,步子迈得还是小了点。


   
免责声明:
本页面呈现之信息,如无特别注明的,均来源于网页现这些内容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证实其真实性。如中国搜索呈现的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