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对加快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建立和不断完善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
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中小学教育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少数学校迅速发展成为名校,而相当一部分学校则发展相对缓慢。由于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使得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教育不公现象有日益加剧的趋势。为了保证教育公平,国家制定政策,加大对薄弱校的投入,逐步缩小了名校与薄弱校之间的硬件差距,但师资力量之间的差异却一时难改变。要扭转这种状况,实行教师轮岗制度无疑是一条捷径。
不过,推进教师轮岗制度在实施过程极易产生各种问题,如果不提前进行预防,那么教师轮岗就有可能轮出“病”来,甚至适得其反。最容易出现的是“腐败病”。名校教师的社会地位高,灰色收入多,这已成不争的事实。而每年从名校轮岗出去的教师和从薄弱学校轮岗进入名校的教师,数额都是有一定限制的。在这一“出”一“进”的背后,必将是极其激烈的竞争。如果缺乏透明的操作程序和有效的监督机制,那“教师轮岗”制度就极有可能会被权力、金钱、人情所俘虏。因此,推行教师轮岗制,得对上述可能出现的“病症”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提前打好“预防针”,防患于未然。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