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马官员背后,往往牵连着富商
吕梁官场的这起丑闻,在王辉任副县长近一年后,被当时的《经济观察报》曝光,舆论哗然。
报道虽然没有指明丑闻背后的主角聂春玉,但是,山西的组织部门并不是不知情。2012年,山西省纪委、省委组织部都派出了专门的工作组进行督查,只是,关键的事实部分,调查结论与报道完全相反。
在当年依据调查结论所做的一篇报道中,王辉担任副县长的过程,被描述为一场正常的民主选举。
报道称,2011年5月,吕梁市集中对所属13个县级党政班子进行全额定向民主推荐,根据民主推荐的情况和班子结构要求,吕梁市委在6月3日研究全市换届人选会议上,决定提名王辉由文水县政协副主席转任县政府副县长。
调查称,选举“没有单独针对王辉个人去做工作”,“在选举过程中,未发现有违规行为”,“时任县委书记否认有上级领导对他讲过‘选不上王辉就免去其县委书记’,他本人在有关会议上也没有跟人讲过‘哪个乡镇丢了票,出了问题就免去乡镇书记’的话”。
在当年的舆论风波中,《新华纵横》采访了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汪说,“这个商人原来一直在经商,经15年商,一夜之间就变成政府副县长了,这不开玩笑吗?”
舆论风波没有影响到聂春玉的仕途,他依然是山西省委常委,出事后,他在省委统战部长的位子上继续待了十个月,转而做山西省委秘书长。
事情最后的了结,只是牺牲了几个不起决定作用的官员。文水县几个官员被处理,王辉的副县长一职被免。
山西另一个倒下去的高官金道铭,在十八大召开之前,显然也未能察觉官场规则将会有所变化,他仍继续贪财揽权,再大的问题,给了钱,也敢于出面摆平。
曾任山西省纪委书记的金道铭,位高权重,他涉事虽多,但导致他直接溃败的却是很偶然的因素—“小偷反腐”牵出连锁反应。
2011年11月,山西焦煤集团原董事长白培中家中失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一事经反腐记者高勤荣在网络上率先披露后,白培中最终找到金道铭,试图内部摆平。
金道铭插手白培中一案后,山西纪委调查认定白培中仅84万财物涉及违纪。十八大后,中央巡视组到山西,山西老干部开始举报,最终导致金道铭被调查。
正是在新的规则之下,半年多的时间之内,3名曾任职吕梁的山西省委常委,再加上原市长丁雪峰、原副市长张中生、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明珠,吕梁官场一共有六人被调查。
据媒体报道,这些落马的官员背后,往往都牵连着那些被调查的富商。如在副市长位子上干了8年的丁雪峰,通过关系当上了吕梁市市长,却因涉嫌买官而落马。
聂春玉升任山西省委常委十个月后,时任吕梁市委书记的杜善学也进入山西省委常委班子,一届省委班子同时入选两位吕梁市委(前)书记,空前的竞争力背后,与吕梁强大的经济实力密切相关。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