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报刊首页 >正文
淘宝下架万能险 在售产品仅余8款
2014-09-04 17:03 | 来源:金融投资报 |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放大 缩小
 

制图 王晓庆

银行理财产品与货币基金预期收益率的下滑,曾一度令高收益、低门槛的互联网理财保险逆市崛起,成为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

但近日,继天猫店网销保险大户——国华人寿、珠江人寿、弘康人寿、信泰人寿险企集体关停后,作为互联网理财保险主流的万能险产品也纷纷从淘宝保险平台下架。分析人士认为,这与这些产品偿付能力触及到监管红线不无关联,同时今后超高收益的短期万能险或将消失。

本报记者 吉雪娇

A

在售万能险产品仅剩8款

万能险产品中,包括太平洋保险、民生保险、长城人寿、天安人寿、合众人寿、泰康人寿和平安保险在内的7家险企无任何产品。

9月3日,记者在淘宝保险平台查询万能险产品时看到,目前相关页面中仅余昆仑健康、东吴人寿、前海人寿、利安人寿、吉祥人寿5家保险公司的8款万能险产品。而包括太平洋保险、民生保险、长城人寿、天安人寿、合众人寿、泰康人寿和平安保险在内的7家险企,虽然在页面上显示有理财险的类别却无任何产品。

其中,昆仑健康保险的存乐理财保障计划以6%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排名首位,销量远远超出其他产品,截至2日16时,该售价为1000元,最低持有期 3个月的产品已累计售出569281份,保费收入达5.69亿。而记者查询成交记录发现,不乏一次购买数十,甚至超过百余份的投保者。

值得注意的是,一款吉祥人寿美满多福两全保险(万能型)尽管在搜索页面有出现,但在详情页面则显示“宝贝即将推出,敬请期待 ”,无法购买。同样出现这一情况的还有东吴人寿万能险产品。即目前在淘宝保险平台仅余的8款万能险产品中,可供购买的仅有6款。

这与此前互联网理财产品高峰时的“繁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记者不完全统计,同样在淘宝保险平台,有40余家保险公司推出各类产品,仅在售理财险产品就有35款。在这些对外销售的理财险中,万能险由于同时具备保障与投资属性,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此外,与当前万能险产品预期收益率整体走低的情况不同,总体来看,这些理财险产品均能达到6%以上,其中,国华人寿的“新版理财宝”万能险产品,更是给出了“1元起投”诱惑。

B

偿付能力触及监管红线

一些中小险企通过网络渠道推出号称“低门槛、高收益”的保险产品,但随着产品规模的扩大,保险公司可能贴钱去做,触及监管红线。

近两年来,保险网销持续火热。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近日公布的上半年人身险网销经营数据,2014年上半年,人身险行业保费总收入为7671.3亿元,通过网销渠道销售的产品占比为1.33%,每千元保费收入有约13.3元来自于网销产品,相较于一季度每千元保费5.3元提高了 8元,增幅高达151%。

与此同时,50家寿险公司通过互联网销售所赚取的保费为102.11亿元,而其中官网销售数据仅为5.05亿元,远远低于通过第三方渠道实现的保费收入97.07亿元,淘宝保险平台作为一个重要的第三方渠道,此次“变动”无疑也具备了极强的风向标意义。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整顿”与这些产品偿付能力触及到监管红线不无关联。“保险公司可能在某一时间段想要主推某一款万能险产品,就会将其结算利率调高,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高。保险公司可能贴钱去做这个产品,主要是基于客户方面考虑。”有险企内部人士表示。

而记者梳理也发现,在收益率可达6%、甚至7%的“大饼”背后,实则是实际年化结算利率公布时的远难企及,据险企公布数据,万能险的实际收益更多的集中在4%左右。

有消息指出,监管高层多次对于网销保险过分强调收益、忽视保障功能,过分重视营销表示不满,此次网销产品的清理更多是针对网销业务的监管升级,并要求有关公司就网络销售的保险产品的表述方式和披露方式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国华人寿在其天猫旗舰店公告中明确表示,“为了更加符合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要求,我们将进行产品、系统、服务流程全面的升级。”而其余三家暂停的原因也皆是“产品、系统、服务流程全面升级”,这似乎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说法。

早在今年4月,保监会正式发布《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经营互联网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对“高收益”噱头喊停,并要求人身保险公司通过互联网宣传和销售分红险、投连险和万能险产品,“不得片面或夸大宣传过往业绩,违规承诺收益或者承担损失。”而从此前的情况来看,执行的情况并不好。

原标题:高收益撑不下去了淘宝集体下架万能险


   
免责声明:
本页面呈现之信息,如无特别注明的,均来源于网页现这些内容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证实其真实性。如中国搜索呈现的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