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报刊首页 >正文
基层“蝇贪”为何如此难缠?
2014-09-04 13:35 | 来源:燕赵都市报 |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放大 缩小
 

昨日,经济参考报报道了一则很有意思的新闻,文章中说,基层公务员成为了重点受巴结对象,一些基层公务员,官位虽然不高,但由于手握实权,有能力扼住企业的咽喉,吃拿卡要甚至公然索贿贪腐,变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相较于那些位高权重的“老虎”,这个群体,被形象地称之为“苍蝇”,他们的贪婪面孔,也被“蝇贪”一词勾勒得淋漓尽致。

反腐大潮中,一干“大老虎”的落马,可谓酣畅淋漓,极大提振了公众对反腐的信心,也有力扭转了官员的公众形象。但是,必须要看到的是,论起对大多数普通人的影响,那些贪腐的基层公务员,恐怕要比“老虎”更大一些。毕竟,高官所牵扯的政商交易中的贪腐,往往限于能源、基建等重大项目,与普通公众的生活交集,几乎没有,而“蝇贪”则不同,他们所掌握的权力往往直接关系到普通公众——— 比如,你开个餐馆,环评手续办不下来,就没法开业。所以,基层公务员的贪腐行为,造成的不良影响更广更大。

坊间有云: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对公众来说,那些如苍蝇一般的基层贪腐官员,就是不折不扣的难缠“小鬼”。必须要看到,在这些“蝇贪”的眼中,操守是没有的,也不知道法律为何物,他们唯一的信条便是“你给钱财,给你关照”的利益交换价值。此种情况之下,“小官巨贪”的现象,便蔚为壮观。例如,山西省阳泉市公安局巡警大队长关建军遭到调查之后,竟然被查封了上亿元的资产。

为什么基层会“蝇贪”成群?从最惯常的政治伦理来说,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权力处于一种无约束的状态。也就是说,不管是基层掌握权力的办事员,还是执掌某个单位的小领导,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只需要向上负责,公众的评价根本不会影响他们的乌纱帽;加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各种监督并没有对这种贪腐形成足够的威慑力,因此,便给“蝇贪”的滋生构建了足够的土壤。

还有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不少基层公务员由于种种原因,缺乏一些起码的政治伦理和敬畏意识,而面对公众的时候,由于权力的娇惯,又极其容易滋生一种“老子天下第一”的意识,此种情况之下,无所畏惧者便越来越多,弄钱的想法便越来越疯狂,胆子也越来越大。如果这种“给钱办事”的思维形成潮流,那么,会有更多的人见怪不怪,大胆伸手,甚至,这种扭曲的氛围会把更多的人拉下水。

正如报道所言,“蝇贪”掌握的似乎只能算作是一种“微权力”,但“微权力”造成的伤害与恶劣影响,却一点也不微小。此前,公众在羡慕公务员的时候,总会说“你们工资低,但灰色收入高啊”,其实,这里的“灰色收入”,恐怕不能简单用灰色来概括了,事实上,所有的“灰色收入”都应该是拿不上台面的“黑色收入”,都是见不得光的;换个角度来看,“灰色收入”蔚为壮观或者被视为正常现象的过程,恰恰是基本的规则与价值不断退缩的过程,恰恰是权力失范的过程。

由是观之,不管是治理“老虎”,还是治理“苍蝇”,办法永远只有一个,就是把权力关进笼子。无论高层还是基层,事关权力的时候,合法与非法一定要泾渭分明,无论是谁都不能将“灰色收入”视为一种正常的现象。一个基本的生活道理,家里有腐烂的食物了,必然马上扔掉,如若不然,苍蝇与蛆虫便会成群产生,治理基层权力,道理亦是如此。(完)

□特约评论员 曹旭刚


   
免责声明:
本页面呈现之信息,如无特别注明的,均来源于网页现这些内容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证实其真实性。如中国搜索呈现的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