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搜索>报刊首页>正文
哈萨克斯坦有个“陕西村” 时间停留在清朝
2014-08-07 09:22 | 来源:光明日报 |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放大 缩小
 

资料图

资料图

在东干人结婚仪式上,一对新人在听长者的教诲。本报记者 周龙摄

洁白的雪山之下,是一条青翠的山谷,等待收割的金黄麦田,在蓝天之下,顺着山坡画出优美的弧线。沿着蜿蜒起伏的公路,我们车队行进在一片壮美的田园风光之中。如果不是两旁的俄文路标,真的就以为自己置身于中国的河西走廊。

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位于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交界,被称为“陕西村”的新渠乡。这里生活着2.3万黄皮肤黑头发、讲地道陕西方言的中国移民,他们自称是东干人(陕西方言“东边的人”)。有趣的是,他们的很多语言依然停留在清朝,例如称呼政府为“衙门”、警察为“衙役”、计量时间的单位用“时辰”等等,生活中也保留了大量明清时候的习俗。

“来自中国的乡党们,你们今天来得太巧了,正好赶上这里要举行一场传统婚礼呢。”刚一进村,东干人协会主席安胡塞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惊喜。原来,今天是陕西村小伙扎吉尔迎娶新娘撒西达的大喜日子。扎吉尔家的院子里热热闹闹,大门口挂起了红灯笼,女眷们在后厨准备着包子、饺子、面条、西红柿羊肉等中国风味的菜肴。婚礼仪式有拜天地、送红包,新娘也穿着绣花鞋、绸缎衣服,挽着中国旧时的发型,插着簪子,面色悲戚,保留着哭婚的习俗。“这里恐怕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看到中国清朝生活样子的地方了。”前来贺喜的亲友、曾在航空公司当飞行员的那比说。

1862年,正值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我国西北陕、甘、宁等地的回民联合当地各族人民掀起大规模反清起义。起义失败后,三万多起义回民一路向西,在翻越了天山山脉之后,仅剩下3314人来到中亚。现在,这群移民后裔的居住地分属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总人口已有12万人。

“我就告诉年轻人,我们离开西安,走得太远了,有一万里路才走到这里。但你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不能忘记你的语言、你的文化,没有这些你就把自己丢了。”安胡塞说。为此,他从1999年开始,组织东干协会向中国送出1500人,到北京、西安、兰州学习汉语和专业知识。

“当年到中国学习语言的学生,现在很多都已经功成名就了。今天和我们同行自愿当翻译的白伟华,是第一批到中国学习语言的学生,现在他手下已经代理五个石油公司的业务了。东干人对中亚的情况很熟悉,除了口语会说中国话,中亚几个国家的语言文字都会,他们不仅可以当翻译,很多都从事商业活动,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相对于一般人要高。”那比说。

“第一批东干人因为能流利说汉语和俄语、哈萨克语言,就会在边境从事贸易活动;第二批人就会把中国相对优势的人才、技术资源引进到这里,建立蔬菜大棚、食品加工厂、水泥厂等等;到了第三个阶段,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掌握了语言和专业知识,逐渐进入到了企业的管理层,他们就可以成为中哈经济文化交流的骨干了。”同行的经济学者张宝通说。

在婚礼后的欢迎仪式上,文化学者肖云儒送了陕西村一幅书法,上面写着:“根在中华,花开中亚”。安胡塞说:“现在我们回到陕西,人们见了都说,‘你回来了’,而不是‘你来了’,听着让人感动得不行,让我们感动得不行,知道自己文化的根是在中国。”

“一百年多年前,我们的祖先迁徙到这里,也经历过很多苦难。但现在是东干人最好的时候,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国和中亚各国加强交流合作,这就让会多国语言、有专业知识的东干年轻人有了施展的更大舞台。”安胡塞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本报塔拉兹8月6日电  本报记者 周龙)

   
免责声明:
本页面呈现之信息,如无特别注明的,均来源于网页现这些内容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证实其真实性。如中国搜索呈现的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