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过节”正成为当下中国官场的新常态,新华社昨天发文盘点2014年中秋节热词时,更将“清廉中秋”放在第一位。然而一些人借反腐之名拿掉老百姓应有的职工福利,甚至妇女节女职工的体检也没了。人民日报客户端就此发评论认为:反腐不应该反职工正常福利。
新华社昨也发文指出:个别执行者借反腐之名拿掉了老百姓应有的职工福利。舆论普遍认为,中央八项规定反的是官场腐败,并不是职工的正常福利。在反腐过程中不应缩减服务于基层职工、低收入者的各种正常福利。
人民日报:
有人借反腐之名拿掉正常职工福利
中央“打虎灭蝇”,腐败分子纷纷落网,效果显著。然而,欢欣鼓舞之时,人们却发现,一些执行者在借反腐之名拿掉老百姓应有的职工福利。
这绝不是中央反腐倡廉的本意。
反腐败,反的是三公消费,反的是个别官员的权钱色交易、任人唯亲、买官卖官、欺上瞒下,反的是个别垄断性企业存在的高收入、高消费、高福利的灰色腐败,反的是个别单位假借“职工福利”之名侵吞国家资产、串通起来寻租、分肥的腐败行为。
但中央的八项规定,反的绝不是职工的正常福利。一年就那么几个节假日,单位这时慰问基层员工,发一点福利,全体员工捧着节日福利喜气洋洋,这是多么体贴民心的好事,和腐败有多大关联?
然而现在的情形是,一些单位中秋节的二斤简装月饼没了,甚至妇女节女职工的体检也没了。还有群众反映,因为单位领导干部要节俭过春节,基层职工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年终福利,也被“名正言顺”地不发了。职工积极性可想而知了。这岂不是歪曲了中央的反腐本意?
原因何在?
很简单,歪嘴和尚吹喇叭——经念歪了,是一些执行者故意而为之。这些人中不乏邪门武功的高手,面对中央反腐倡廉“降蛇十八掌”的刚猛掌风,他们想用“乾坤大挪移”借力打力,卸力于百姓。更有甚者,有人想以此举诱发人们不满情绪,进而迟滞中央反腐步履。还有一种情形是,一些执行者不敢担当,沉迷于形式主义,为了乌纱帽从众而行,从不考虑群众的诉求,缺少郑板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正人情怀。
反腐倡廉,贪官的感觉应是“高天滚滚寒流急”,百姓的感觉却应是“大地微微暖气吹”,只能如此。在保持“官不聊生”的同时,还应逐渐提高中低层员工的工资,保持职工正常福利的稳定。职工的正常福利如果得以稳定、透明化,腐败官员反而更没有机会搭职工福利的便车。
人们坚决支持中央反腐倡廉,但反对一些执行者借反腐之名拿掉职工应有福利的做法。反腐的最终目的之一,其实就是为了增进公众福利。服务于基层职工、低收入者的各种正常福利,在反腐过程中不仅不应缩减,发放的范围和数额,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有所扩大。
中纪委再通报三起违规购买发放月饼案件
新华社电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8日通报了177件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件,包括3件“月饼案件”:福建省泉州开发区实验学校校长胡福进违规公款聚餐、发放月饼券,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湖南省湘阴县民政局中秋节违规发放月饼,局长庞国荣、副局长左重等受到处分。广西壮族自治区通报来宾市武宣县东乡镇松响水库工程管理所主任罗骏礼公款购买月饼、公款旅游和违规使用公车,受到处分。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