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北京一位市民出境旅游填写紧急联系人时、需要“证明我妈是我妈”的经历,让各类的“奇葩证明”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在南京办出境游手续,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此类亲属证明,但南京存在的一些证明,让市民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都有点摸不着头脑。
如何减少证明过多、过滥的现象?相关人士建议,需要多部门协作,实现信息和数据共享,更需要一些职能部门打破权力思维,严格依法办事。现代快报记者 王颖菲
奇葩经历 出境游要开“我妈是我妈”证明
北京市民陈先生一家三口准备出境旅游,需要明确一位亲人为紧急联络人,于是他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可问题来了:他需要提供他母亲是他母亲的书面证明。
可是,陈先生在北京的户口簿,只显示自己和老婆孩子的信息,而父母在江西老家的户口簿,早就没有了陈先生的信息。在陈先生为此感到头大时,有人指了一条道:可以到父母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开这个证明。
先不说派出所能不能顺利开出这个证明,光想到为这个证明要跑上近千公里,陈先生就头疼恼火:“证明我妈是我妈,怎么就这么难?”而更令陈先生窝火的是,这一难题的解决,最终得益于向旅行社交了60元钱,就不需要再去证明他妈就是他妈了。
记者调查 南京出境游多无需“亲妈证明”
这则新闻,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热议。单位录取需要开“人品证明”、去医院流产需要开“自愿证明”、开饭店要开“不扰民证明”……种种网友找出来的“奇葩”证明,让大家哭笑不得。
对于网友所说的形形色色的证明,现代快报记者咨询了南京相关单位,发现其中大多数在南京并不需要。
例如陈先生出境游需要的“亲妈证明”,现代快报记者咨询后得知,除了例如学生等人群,需要提供亲属关系证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市民办出国签证时只需要填写“紧急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紧急联系人不一定是家属,也不需要出具相关证明。而大陆居民往来台湾地区通行证,过去曾需要类似的家属证明,不过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随着一些新政策的出台后,如今已经不需要这种证明,紧急联系人也不一定必须是家属。
至于有的城市做人流需要社区开“自愿证明”的现象,南京几家医院表示,在他们那儿并不存在。
基层社区 莫名其妙的证明依旧存在
不过,一些社区工作人员则反映,工作中,依旧存在一些“莫名其妙”的证明,让他们深感无语。
一位社区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就为饭店开过类似“不扰民证明”的单子。“我们怎么能证明饭店的经营不会对周围民众生活造成困扰?只好一个个打电话给单元楼里的居民,然后把情况总结一下,再盖章。”
同时,他们还开过“子女愿意做父亲监护人的证明”。某个家庭母亲去世,父亲老年痴呆。于是三个子女一起签署了承诺书,同意其中一个子女做父亲监护人,但需要子女去社区出证明,证明这个子女愿意做父亲的监护人。“三个子女都签字同意了,我们又不是家人,能证明啥?”
此外,“证明谁是谁妈妈”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很多涉及保险、死亡、财产的事情,相关单位都会让居民开证明。有的是必要的,可有的则是莫名其妙的。”这位工作人员吐槽道,一些单位为推卸责任,总让居民去社区开证明,让他们很为难,“关键是,有的章我们不能盖。”但这种情况下,社区工作人员往往得不到老百姓的理解,“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你们以为你们有个章,就了不起吗’?”
对此这位社区工作人员建议,部门之间最好不要相互推诿,同时实现各部门的公民基本信息共享。
现代快报记者还了解到,此前,广东一全国人大代表调研发现,社区需要开具证明的事项有110多项,社区公章被当成了“万能章”。如何为基层和社区“减负”,减少开具不必要的证明,需要职能部门协作,打破“壁垒”,实现信息和数据资源的共享。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无论是林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烟眉”,还是罗敷的“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古代女...
“清宫”一时成为热门话题,故宫里的延禧宫成了很多游人“打卡”之处。当行走在红墙黄...
《官撕:冰封侠的背后》中透露,之所以拍摄第二部,是因为拍摄第一部时被公司前成员...
报网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