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出炉,医护又被推上风口浪尖
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慢性盆腔炎,慢性子宫颈炎、慢性膀胱炎等等常见疾病都不需要输液了?昨天,人民日报官方微信转发了安徽省卫计委于近日下发的《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内含的一份“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随即在微信朋友圈中热转起来,并成为圈中热话。
羊城晚报记者立即收集整理各方意见,更巡城调查广州街坊对输液治疗的态度。结果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对以输液为过度治疗的基本手段表示反对;但也有部分患者认为输液才是“得到了治疗”。而城中大夫们则认为,《通知》和“清单”有一定的“倡议作用”,但是否输液还不能简单按疾病种类判断,应该按实际临床诊断而定,用行政手段或舆论手段来限制都不妥。
广州微圈热议输液话题
记者从本土多个不同职业群体的朋友圈中观察,大多数广州市民对《通知》的管理办法表示赞同,并为“清单”的公布点赞,称“涨姿势”(注:长知识)的网友为数众多。不少人认同,输液对身体有危害,应该尽量避免。
年过五旬的谢女士就是一个拒绝输液尤其是输入抗生素的“死忠派”。“一般的感冒发烧喉咙痛,我都很少去医院看病,甚至药都少吃,都是自己煮点凉茶,多喝开水,多休息就好了。现在年轻人很喜欢动辄去医院打点滴,我是很反对的,因为以前读过一点医书,懂得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所以知道滥用药物的危害。如果重一点的病,我宁愿去看中医,煲中药配合食疗治疗”。
不过,在朋友圈中也有不少留言流露出无奈的语调,有人认为是否输液,决定权掌握在医生手中,即便自己不想输液,医生强制开单,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果医生让你输液你就一定得输液。要是不听话,医生不管我了怎么办?”还有人回复说:“基层医生更愿意选择输液,治疗简单粗暴,利润却很高。”因而有留言称,《通知》在群众中热传的效果不大,“应该向医院施压,促成医改才是关键”。
广州市民杨先生则代表了一种更为理性的看法:“不用输液和更快痊愈容易被偷换概念。如果输液能更快让人痊愈,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中山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一名医生看到铺天盖地的微信信息和各种“高级黑”医生的标题后向记者表示:媒体不能干扰医生,这乱套了,疾病很复杂,医学很深奥,不是这么简单的。医学是一个严肃的学科,不是闹着玩的,这样下去更没人学医了。
多数老广反对随意输液
走出“掌上羊城”,羊城晚报记者又走上街头采访了20位广州市民。其中,仅2位市民表示“会主动输液”,剩下的都是“反输液”分子,更不会主动向医生要求输液治疗。
“小孩子生病了,一般就是吃药,尽量不输液。”带着儿子来广州求医的刘女士向记者说,“而且小孩首次用抗生素输液,很多时候还要皮试,多受罪。”而姚女士也懊悔地表示,其孩子就是因为小时候经常打针输液,所以养成了“针液依赖”。
熊女士也认为,“是药三分毒,针液通过静脉直接进入血管对心脏不好,而且,小孩子输液次数多了,智力也会下降”。自称平常身体状况极好的黄先生说:“我极少去医院。如果医生要求输液,我会尽力向医生争取不输液。但如果医生坚持(要输液治疗)我也没办法,身体健康为上,听医生的,毕竟他们才是专业的嘛。”一旁的邵先生也表示,如果医生不要求的话也不会主动要求输液。
尽管有许多市民反对随意输液,但有时候病情所需,也不得不插上针头。谭先生因为脚部血液不通而输液,“我之前吃中药都好不了,医生就叫我输液,现在是习惯了,脚一不舒服就要输液。”潘小姐也需要输液控制严重的湿疹,“喜不喜欢,需不需要是两回事。”她说。
此外,还有个别市民表示经常主动输液。记者在广东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输液厅看到输液“常客”肖姨和张姨,她们是因为大脑供血不足头晕主动要求输液的。“一般吃药都解决不了问题的,头晕输液好得比较快。”肖阿姨说,“我们也不知道输液有什么危害,只要不舒服就会来输液,输完后就会舒服多了,我们这周都输了三次了。”
医生反应
是否输液看临床诊断
不宜以行政手段干涉
昨天下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詹红接受羊城晚报专访时表示,该院每天接收病人约1.2万人至1.8万人,而其中需要到输液中心输液的每天基本维持在100人至200人之间,最多的一天也不超过300人。
“按照‘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合理用药原则,我们对病人是否进行输液处理也有严格规范。只有严重呕吐、不能正常进食或者出现脱水等病症的情况下,我们会对病人进行输液治疗;一些不能口服、只适合输液的病患也会被送往输液中心。”詹红跟记者说,“在急诊室,有时候也会跟病患因输液吵起来,医生觉得不需要输液,但病人认为输液才是治疗,也有不认为观察是一种治疗的,这就容易造成矛盾。这种矛盾是建立在部分患者对医学专业存在误解之上。其实,在国外,很少医生会给病人打点滴,就算中国人认为的咳嗽或腹泻得很厉害了,还是让你回家吃点药,多喝水。”
一方面,病人对输液治疗的正确认识很重要,同时,詹红也认为,不排除部分基层医院滥用输液进行“以药养医”。“安徽省的《通知》出发点很好,但对专业的医学诊断进行硬性管理则不太必要。广州患者普遍有一定的医学常识基础,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并非输液才是治疗’意识,以及不断明晰医生的用药原则。”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医生黄建强进一步解释道,是否给病人打点滴还得视乎临床诊断而定。“要看病人是初次发病,还是多次发病,是否有并发症,是否长期病患者等等,我们也不建议随意打点滴。但如果是体弱患者,或患有其他疾病的,则不能简单做判断和决定”。
波子哥说
过度医疗
政府媒体
皆有责任
早在两个月前,以敢言著称、被媒体亲切称为“波子哥”的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巡视员廖新波就在新浪博客中发文表示:滥用输液或许是过度医疗中最为“亲民”的方式。
当时其已指出,尽管输液对一些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但是输液相比于口服会有更多的风险,而且这种风险几乎存在于输液过程的所有环节:除了可能带来诸多药品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外,医务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盐水和输液器具的质量等等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像普通感冒发烧这类,医与患应当根据身体状况,尽量少输液。
同时,廖新波认为,过度医疗多方都有责任,不仅在于医院与医生、患者与家属,更在于政府,甚至媒体。为此,他提出建议:一,政府要明白医疗服务的属性,尤其是政府办的医院如何更好地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第二,完善监管体制和医疗服务体系。第三,改革医生薪酬体系。第四,加强医学科普教育,增强全民健康素养,形成尊重生命和尊重医生的社会风气。第五,规范媒体广告宣传,尤其是要进一步严格控制医疗广告,甚至效仿国外的做法,严禁公共媒体的医疗和医药广告,禁止那些“坑爹”的养生栏目。
典型
声音
●反对随意输液的市民说:
基层医生更愿意选择输液,治疗简单粗暴,利润却很高……应该向医院施压,促成医改。
●中山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一名医生说:
媒体不能干扰医生,这乱套了。疾病很复杂,医学很深奥,不是这么简单的。这样下去更没人学医了。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