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人类繁衍至今,趋利避害是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天然属性。历史长河中,很多消失或者改变的风俗都是人类自身选择淘汰的结果,在生存问题永远是第一原则的前提之下。
资料配图
爆竹声声辞旧岁,这句老少耳熟能详的话具象地概括出了中国人的一大习俗,烟花爆竹的存在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风俗符号。如今,面对日益严厉的禁放令,如何安放这个风俗符号似乎也成了一个问题——移风易俗,这句同样的老话或许正是破解之道。
烟花爆竹的起源,既来自于古人偶然的生活实践,也和当时的迷信和科学不昌有关,与传统的农业社会相适应——低密度的人口,相对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使得燃放烟花爆竹具有很高的安全边际;对未知领域的敬畏则让烟花爆竹满足了人们驱邪求吉利的心理需求,并逐渐在历史的演变中成为一种节庆文化。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人类的居住环境对于烟花爆竹的容忍度已经越来越低,乐极生悲的案例早已不鲜见,而近年来不断恶化的空气环境更是给烟花爆竹不断拉响警报。时至今日,科学的昌明和加速递进使得我们对于烟花爆竹在心理上需求已然失去了依据,人们对于它更多的只是一种由感官依赖而带来的习惯,甚至在不良条件的催化下,会成为相互攀比、形成奢靡之风的“恶俗”。
人类繁衍至今,趋利避害是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天然属性。历史长河中,很多消失或者改变的风俗都是人类自身选择淘汰的结果,在生存问题永远是第一原则的前提之下,任何文化和风俗都必然要为此服务,也必须为此而存留。当环境的承受能力日益逼近红线,公共健康的危机不断出现,公共安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禁放烟花爆竹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选择,这才是过日子的本手。(编者注:本手,围棋术语。特点就在于:这步棋走的时候,功用不明显,但若不走,需要时又无法补救。)
移风易俗本身就是历史发展的一部分,文化和风俗的传承归根到底是一种精神内涵的延续,并非任何形式的存废。烟花爆竹被禁放,甚至彻底消失,只是一种物质和形式的淘汰,我们延续千年的文化风俗并不会随之消失。其实,习俗的嬗变往往是人类智慧和本能的结果。所以,我们大可不必担心烟花爆竹的消失会让我们失去所谓的风俗传统,就像贴春联、吃饺子、逛庙会、看春晚,形式和物质的更新和演变,既是让生活更丰富多元,也折射着时代的发展——不信你去问问80后、90后,谁还在大年夜守着看春晚。(完)
【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08】无论是林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烟眉”,还是罗敷的“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古代女...
“清宫”一时成为热门话题,故宫里的延禧宫成了很多游人“打卡”之处。当行走在红墙黄...
《官撕:冰封侠的背后》中透露,之所以拍摄第二部,是因为拍摄第一部时被公司前成员...
报网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