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人生难免一波三折,途中虽九曲百折,最终却能汇合成一体,修成正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三水”既是乐平兄居家物理环境的真实写照,又成了他摇曳多彩人生的隐喻。
资料配图
乐平兄是我二十多年的老友,近年迁居西郊,其居所庭院由大小两条河流环绕,另有一水池为之锦上添花,书斋就命名为“三水书屋”。去年他退休赋闲之后,文思泉涌,在大半年时间内完成一部“回忆录”,名为《三水吟》,令人惊喜。
《三水吟》是用三十篇散文记述他丰富繁杂的经历,有着内在清晰的肌理脉络。乐平兄当过兵,做过工人,编过新锐刊物《探索与争鸣》,而他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九十年代“跨界”撰着《出入命门——中国医学文化学导论》一书而赢得学界高度赞赏。人生难免一波三折,途中虽九曲百折,最终却能汇合成一体,修成正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三水”既是乐平兄居家物理环境的真实写照,又成了他摇曳多彩人生的隐喻。
在我看来,大凡回忆性文字,最易堕入的陷阱有二,一是陷入琐屑啰嗦之隘径,二是缺乏反省的目光,将自我塑造成完人。在《三水吟》明快、流利酣畅的文字中,我们见到的乐平兄豁达乐观,正直坦荡,不惧失败,锐意进取。他以其人生各个重大事件和体验为枢轴,串联成一个整体,却不仅仅局囿于具体的事与人,而是如陆机所言,“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超越其上,以深度的思考和反省敲叩着命运之门,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乐平兄的故乡绍兴,曾产生王羲之千古名篇《兰亭集序》,它寥寥数百字,将千差万别的人生际遇浓缩在如下的文字中:“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白驹过隙般的短暂人生,在王羲之的笔下带上了浓重的悲怆意味,从古至今,多少贤达智者,无不感慨万端,或达观旷达,或悲戚沉郁,而《三水吟》是带着那么点悲怆意味,而又不失达观旷达。
我尤其欣赏乐平兄对于生死大限的看法。他服膺的是中国古代文人从道家传承下来的与天地万物同生相洽的洒脱之气,这一精神气质在苏东坡的《前赤壁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它超越了一己小我的局限,将自我的生命与天宇间的万物联通为一体,一洗悲戚萎靡之色。乐平兄出生于西子湖畔,幼年在绍兴度过,整日与花草虫鱼相伴为伍,这培养了他与大自然亲密无间的感情。《三水吟》中的许多篇什涉及到他对花草植物的钟爱,而他近年苦心经营的庭院,也是花果累累,在大都市内营造出了一片微型的生态乐园。它可视为他童年梦想的翻版,同时寄寓了他的人生理想。面对众人无法跨越的生死门槛,他也从容淡定,给自己寻觅的安息之地与其品性一脉相承,“最好埋在自己的家里,与草木为伍,与自然合一。”读到此处,我不禁想起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就这样无牵无挂,无拘无束,从早晨到夜晚,从青春年少到满头白发,一己的生命与大自然息息相通,不分彼此。从此岸到彼岸,生命在此进入了一次新的轮回。(完)
【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08】无论是林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烟眉”,还是罗敷的“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古代女...
“清宫”一时成为热门话题,故宫里的延禧宫成了很多游人“打卡”之处。当行走在红墙黄...
《官撕:冰封侠的背后》中透露,之所以拍摄第二部,是因为拍摄第一部时被公司前成员...
报网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