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入秋以后,“贴秋膘”又开始流行起来。度过了“苦夏”,秋后的确该适当进补,但现代人饮食上往往营养足、口味精,主食、肉蛋及油脂的摄入量完全可以满足日常需求。秋天干燥,燥则容易伤阴,因此除了合理地“贴秋膘”,初秋更应注意“补阴”。
网络图片
秋季重在“补阴”
《黄帝内经》中早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立秋过后,天地间阳气渐收,养生强调顺应天时,滋润和护藏五脏阴精,保养人体之正气,以抵御秋季易发的常见病。秋天最大的特点是“燥”,燥最伤肺阴,清补肺阴可减轻口唇干裂、喉鼻干痒和咳嗽等不适,避免季节更替肺气受损以致感受“时毒瘟疫”之苦;平补胃阴可减轻脾胃燥热太盛所致的口干烦渴、胃胀、没有食欲、大便干结;润补肝肾之阴则可消减手足心热、心烦失眠、小便短赤等下焦燥热的症状。因此,秋季养生重在“补阴”。
调作息有助“补阴”
用药物补阴需由中医师辨明体质,再结合初秋“温燥”的气候特点进行调补。而日常生活中,补阴的方法有很多种。民间素有“昼养阳,夜养阴”的说法,良好的睡眠可以保障心肺肝脾肾等脏器得到充分休养。入秋后的作息应逐步调整为“早睡早起”的状态。
早起吸收自然界晨露滋养之湿(在空气质量适宜时),利于人体适应入秋后的“燥气”;早睡则可滋养人体阴精,对“补阴”有莫大的益处。
小贴士:穴位保健操
中医外治法调理补阴的方法很多,大家所熟知的睡前泡脚和按摩脚底(重点按摩涌泉穴)都属于此类。这里介绍一套睡前穴位保健操。
1
叩头梳头,双手十指分开,用指腹轻轻敲打头皮2~3分钟,然后以指代梳,从前向后梳头1~2分钟。
2
按揉安眠穴1~2分钟(安眠穴是经外奇穴,位于耳后凹陷处和枕骨下凹陷处的连线中点)。
3
搓揉耳廓1~2分钟(耳朵上有很多穴位,按揉到有疼痛的地方可以多按几下)。
4
按揉手腕(内关、神门穴)和手心劳宫穴1~2分钟。
5
按揉下肢三阴交、照海、涌泉等穴,每穴1~2分钟。
6
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摩腹3~5分钟。
7
平卧放松,深长呼吸,自然入睡。
高福林/辑
【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08】无论是林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烟眉”,还是罗敷的“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古代女...
“清宫”一时成为热门话题,故宫里的延禧宫成了很多游人“打卡”之处。当行走在红墙黄...
《官撕:冰封侠的背后》中透露,之所以拍摄第二部,是因为拍摄第一部时被公司前成员...
报网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