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搜新闻 中国搜索 > 报刊 > 正文
重走战场:国际秘密交通线藏身绥芬河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东北抗战时期,密山方面建立了三条国际交通线,这些开辟在中苏边境上的红色秘密交通线,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密切联系党的不可或缺的“通道”。

资料图

抗战胜利70周年·重走战场

艰苦卓绝坚持抗战长达14年的东北抗日武装,并未断绝与外界的联系,通过一条条秘密的国际交通线,中国共产党的指示、文件源源不断地送达东北各地抗日部队和党的基层组织,指导着东北抗日游击战争。

在原中共吉东省委秘书处所在地、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林口县,有一处原侵华日军的兵营指挥部,80多年过去了,这里的战壕和断垣残壁显得破败荒凉,游人偶尔还能找到日军射击留下的废弹壳。

从事多年东北抗联研究的林口县原政协主席于春芳介绍,从这里,于化南等英烈以智慧与顽强,跨越林海雪原,穿过日军的封锁向东行抵达密山,与中共驻苏联代表团取得联系。

黑龙江省委党史办宣传处处长张洪兴介绍,根据有关史料记载,东北抗战时期,密山方面建立了三条国际交通线,即穆棱县桦木林子区域第21号中苏界碑、绥芬河北沟、密山二人班。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些开辟在中苏边境上的红色秘密交通线,把中共的各种文件、共产国际的指示及中共派往苏联学习培训的干部秘密送达目的地,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密切联系党的不可或缺的“通道”。

据张洪兴介绍,1933年的“一二六指示信”是由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派杨松(化名吴平)通过绥芬河交通站送入东北的。

绥芬河,满语,意为“锥子”。因蜿蜒穿行于老爷岭的丛山密林之间,颇似锥子而得名。战争的艰苦卓绝,注定给这座边城烙上红色的印记。

1933年7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派杨松从海参崴进入绥芬河,任驻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指导吉东地区工作。此后又奉命成立吉东特委,担任特委书记。

据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共黑龙江历史》,1935年“六三指示信”和“八一宣言”等重要文件,很多都是通过当时的地下交通站,送到东北各地省委、特委及各军、各县党团组织的。

【今日绥芬河】“国境商都”主管对俄贸易

伴随着蜿蜒的中东铁路伸展开来,绥芬河由此成为红色秘密交通线的重要节点。今天的绥芬河,已是一座声名远播的“国境商都”,对俄贸易额最高时占全国近十分之一。

今年5月,绥芬河旅游协会会长李百波携百人团赴海参崴参观“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并看望二战老兵。一位老兵激动地说,绥芬河有一个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他们每年都去扫墓……如今,中俄经贸文化交流通道日益开放。黑龙江提出的“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已纳入国家战略。东北三省正积极谋划与俄罗斯远东地区陆海合作,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昔日的红色秘密交通线,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正担当起更加广泛的交流通道角色。据新华社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08
免责声明:
本页面呈现之信息,如无特别注明的,均来源于网页搜索结果,中国搜索呈现这些内容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证实其真实性。如中国搜索呈现的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

阅读推荐

抗战胜利70周年小长假河南高速不免费

。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抗战胜利70周年小长假不属于4个免费通行的节假日。因此车主上高速仍需正常缴费通行。 [详细]

2015-08-26 09:58:33 郑州晚报

山东多个展览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山东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在山东美术馆开幕。 [详细]

2015-08-26 09:15:29 中国文化报

解读:为何40年之后我国重启特赦 此前特赦过七次

年我国将实行特赦,这可是时隔40年再次采取的大动作。值得注意的是,正在服刑的在新中国成立前或新中国成立后参加过保家卫国和反侵略正义战争的人员,被纳入今年的特赦范围。 [详细]

2015-08-25 08:04:04 北京青年报-政知局

31国派军观摩阅兵 西方看美国脸色

31国计划派军队观摩团参加9.3阅兵。除中俄之外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将没有首脑出席9.3阅兵式。欧美各国的慎重态度并未发生变化。 [详细]

2015-08-26 08:47:46 国搜国际

31国派军观摩9.3阅兵 西方看美国脸色

31国计划派军队观摩团参加9.3阅兵。除中俄之外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将没有首脑出席9.3阅兵式。欧美态度慎重。 [详细]

2015-08-26 08:47:46 国搜国际

网罗天下
  • 社会
  • |
  • 娱乐
  • |
  • 生活
  • |
  • 探索

免责声明:
凡发布在本网上的内容,除标注为“中国搜索”或“国搜”的稿件外,其他均转自第三方网站,是为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不意味着本网认可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如有意见建议,请点击页面下方的“对国搜说”,欢迎及时反馈。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报网文摘

网友还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