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宜居城市排名要想避免被质疑,则必须要认识到城市的宜居是全体人的宜居,她不是少部分人的宜居。
网络图片
据报道,经济学人智库日前发布最新的全球宜居城市排名调查显示,在过去一年内,北京在全球宜居城市排名中上升了5位,位列第69位,蝉联中国大陆最宜居城市,天津及苏州紧随其后,分列第70位和第71位,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也都榜上有名。
看到这一版本的宜居城市排名,相信不少人都笑了。按照这个排行榜,北京作为大陆最宜居的城市,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因为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单是房价这一项就足以令人生畏,甚至不少北漂也为此逃离,更别说其它大城市病了。在这样的感知下,连“易居”都做不到,你却说北京宜居,不是在搞笑又是什么呢?
事实上,北京成为最宜居的城市也并非不可能,甚至也很容易实现,简单到调查者只需要变换几个指标,就可以颠覆整个排行榜。不信你看,经济学人版本的评价依据,是“稳定性、医疗保健、文化和环境、教育、基础设施”五个指标,如此一来,诸如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能够上榜完全在情理之中,因为这些指标与大城市完全是成正比的。但假如采用不同的指标来评价城市宜居,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况呢?
以同样是2015年宜居城市排名的新加坡版本为例,大陆的一线城市却无一进入前十,因为单是生活舒适指数这一项,就把那些城市病极其严重的一线城市排除在外了。那么回到经济学人版本的宜居城市排名,不难发现,它之所以于国人的感知有出入,乃是因为其固有的衡量指标,根本不足以测量出“宜居”二字,它违背了“宜居”本应具有的内涵。
何谓宜居?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最早提出了“人居环境科学”的概念,在他看来,城市要想宜居,她首先必须得是一个人的城市,是一片能让人生活的乐土。那么这里所谓的“人的城市”,当然不能以经济状况和阶级地位进行区隔,它不是富人的宜居,而更应该是中产阶层以及绝大多数弱势群体的宜居,这也是我们评价一个城市宜居与否,首先应该具备的价值取向。否则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再好,公共资源再丰富,居于大多数的普通劳动者却享受不到,这样的宜居城市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花瓶”。
因此,衡量城市宜居与否,要想与普罗大众的感受相吻合,则必须要具备一个最为基本的前提,即占据城市人口多数的普通人和弱势群体,他们的权利和所享受的公共服务不能被边缘化。你不能一边让低收入人群在政策驱动下被迫逃离,然后让有能力者留下来享受“宜居”的城市环境,这样的宜居注定是一种假象,也不可能持久。所以,宜居城市排名要想避免被质疑,则必须要认识到城市的宜居是全体人的宜居,她不是少部分人的宜居。 张松超
【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08】无论是林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烟眉”,还是罗敷的“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古代女...
“清宫”一时成为热门话题,故宫里的延禧宫成了很多游人“打卡”之处。当行走在红墙黄...
《官撕:冰封侠的背后》中透露,之所以拍摄第二部,是因为拍摄第一部时被公司前成员...
报网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