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复旦大学今年在渝文科计划招生9人,实际招录10人,最低分为671.262116150;“同样是671分,为啥录了别人而不录我?不可能最后一名分数比我多0.262分嘛。”
名校“抢生源”的现象,在高考招生中已经司空见惯,为了提前锁定优秀生源,不少名校会在正式录取之前就与考生签订“录取确认书”,这份确认书往往会被考生认为是提前到来的录取通知书。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重庆江津区的文科状元与复旦大学签订了确认书,却最终没能被复旦大学录取。 据《重庆晚报》央广报道
区文科第一收下名校橄榄枝
22日上午,记者在重庆云升苑小区见到了阳阳和她的母亲杨女士。
杨女士说,女儿从小读书就不错,小学毕业后保送到江津中学,后来保送到高中,成绩都是班上乃至全年级前茅。6月23日高考分数公布,671分成为江津区文科第一名,让阳阳开心不已。
阳阳说,分数出来后,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纷纷打来电话,向她抛出橄榄枝,希望她可以和这些学校在重庆的招生组进行面谈。“第一次发现名校离我这么近,以前是努力考名校,现在是名校打电话让我去面谈。”阳阳说。
6月23日,阳阳收到复旦大学发来的一条短信:“亲爱的重庆考生,你好!复旦大学重庆招生组已经抵达山城,欢迎你随时与我们联系,咨询报考事宜。”26日,一家人来到主城,前往沙坪坝区丽苑大酒店复旦大学招生组,一位叫孙程的女老师接待了她。孙老师称“你这个分数上复旦大学有点危险”。杨女士觉得既然女儿分数还不错,填志愿时没必要做冒险的事情。回到家后,女儿在网上填报的志愿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浙江大学。
6月27日晚9时许,阳阳又接到孙程老师的电话,这一次孙老师告诉阳阳,她的分数上复旦大学应该没问题,让她和家长第二天再到沙坪坝丽苑大酒店面谈。
第二天见面后,复旦大学招生组和阳阳签署了一份“复旦大学2015年专家组咨询确认书”,这份确认书上写着:经招生组专家审核,确定你为复旦大学2015年“优秀推荐生”,推荐专业:社会科学试验班和中国语言文学类。优秀推荐生,凡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并且高考成绩达到我校在当地调档线者,将择优录取到上述专业(类)之一。
同样分数却意外被别校录走
离开丽苑大酒店前,孙老师特别告诉阳阳,想被复旦大学录取要做到三点:1.不要填提前批;2.把复旦大学作为第一批第一志愿填写;3.除了复旦大学之外,建议任何学校都不要再填报。
当天回到家里已是下午2时许,阳阳很快按照孙老师的要求修改好志愿。坐在一旁的杨女士始终觉得心里不踏实:“妹儿,6个平行志愿只填一个实在太可惜了,要不再填一个别的?”在妈妈的强烈建议下,阳阳又填了另一所上海的高校。在填好志愿上传之前,她还专门拍照传给孙老师。在孙老师确认可以后,阳阳提交了志愿填报。随后,阳阳和爸爸前往广州玩了几天,一家人静静地等待着那份来自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7月18日,阳阳提交自己的准考证号查询录取结果,结果让她感到震惊——自己竟然被平行志愿的第二所大学录走了。再一查询,阳阳更惊讶了。原来,复旦大学今年在渝文科计划招生9人,实际招录10人,最低分为671.262116150。
“小数点后还有那么多位数字呢?不可能最后一名分数比我多0.262分嘛。”看着手中的复旦大学确认书,阳阳开始调查被弃录的原因。
录取系统“比完总分比文综”
通过确认书上的电话,阳阳联系上复旦大学招生组,对方调查后告诉阳阳,录取时由于系统里没能调到阳阳的档案,导致未能录取她。为何录取系统没有投自己的档案呢?阳阳又拨打教育考试院咨询电话,查询到复旦大学在渝录取最后一位的分数为671分。
“同样是671分,为啥录了别人而不录我?还有,小数点后面的262116150又代表什么?”对于阳阳的疑问,对方解释,根据重庆市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办法,相同分数的情况下,若是文科,要比谁的文综分数高,投档时就会先投分数高的那一个考生的档案。
因此,671.262116150分别代表被录取考生的总分为671分,文综成绩为262分,语文116分,数学150分。“对方这样一说,我就完全明白了,我的文综考了258分,对方考了262分,在这一点上,我差了几分,最终录取系统投了同样分数另一个考生的档案,而没有投我的。”阳阳说。
前天,记者联系上复旦大学招生组一位姓张的老师。面对这样的结果,张老师说他也很遗憾:“因为她的档案调不出来,始终录取不了她,我们也做了很多努力,这个孩子我们是非常喜欢的。”
母女俩感慨“吃一堑长一智”
看着手上复旦大学的确认书,阳阳母女俩觉得很难过。“妹儿本来想读中国人民大学的,如果不是当初签了这个确认书,可能第一志愿就会填人大,这样被录取的可能性就要高一些。”杨女士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阳阳班上一个比她低3分的同学,已经被人大录取了。
在许多人看来,能够与国内一流高校面谈,是非常荣幸的事。但经历了这般跌宕起伏过程的阳阳却说,就算是大学亲手发给自己的专家组咨询确认书,也是信不得的,“算是出社会前吃了一个大大的亏,长了大大的智”。
在阳阳看来,教育考试院的做法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唯一让她感到不满的是,复旦大学没有正确评估自己的成绩就与自己签下协议,不但让自己与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还差一点名落孙山,“这也许是一辈子都没法弥补的遗憾”。
>>复旦 学校未回应确认书问题
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丁光宏昨天下午告诉记者,最低录取分数线是重庆市教育考试院划定的。
丁光宏说:“她的档案确实没有投入到我们复旦大学。这个小数点怎么出来的要问重庆市考试院。这分数跟我们没关系。”
关于确认书,丁光宏说,确认书的问题需要由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回应,但记者多次联系复旦大学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对方未做回应。
>>重庆考试院 学校宣传行为没有效力
小数点后面的一串数字代表什么?重庆市教育考试院解释说,小数点代表各科的成绩,根据重庆市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办法,相同分数的情况下,若是文科,要比谁的文综分数高,阳阳没有达到录取要求。“小数点后面有9位数,前三位都是综合分,中间三位是语文分,后面三位是数学分。”工作人员表示,如果两名考生同分,要想录取其中一个,要排位,文综分高的排在前面。
既然阳阳不能被录取,为何复旦大学要提前与她签订确认书?这份确认书有法律效力吗?重庆市教育考试院一位工作人员说,显然没有。“那个是学校宣传的行为,没有效力。”
>>班主任 幸亏未落榜不然太可惜
前天下午,记者联系上阳阳的班主任刘敏老师。刘老师说,当时阳阳和妈妈拿着确认书从主城回江津时,自己还专门提醒了她们,问“这种事情稳妥不?”在刘老师看来,这样的确认书是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的,而且从确认书上的文字来看,也是规避了学校所有责任的,“要是学生被录掉了,岂不可惜了?”
刘老师说,她教书这么多年,也曾听过类似情况,幸亏这次没有造成阳阳落榜,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专家 提前签确认书易误导学生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顾问邱宝昌指出,复旦大学的确认书,限定了“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并且高考成绩达到我校在当地调档线者”才择优录取的这一条件,复旦大学在法律上基本可以免责,但是这种确认书并不等于录取通知书,提前签订容易对考生造成误导。
邱宝昌说:“抢生源,签状元,有的状元是当地的状元,但是在全省范围内能不能进档,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就签了确认函,让学生误认为她能被录取,对学生是不公平的。”
招生“确认书” 谁对学生负责?
这一事件引发舆论哗然,因为,这揭了生源大战的短,也暴露出我国高校招生中存在的不规范。应看到,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发布禁令禁止高校采取“预录取”等方式进行招生宣传,但就眼下看,还是有个别高校不顾禁令,以承诺录取、咨询确认书方式“吸引”学生报考。
一些高校之所以这么做,无非想争取本校在当地的招录优势,也是针对有的考生、家长填志愿时的犹豫心理给其吃“定心丸”。但这种做法,带有很强的忽悠性质。众所周知,在高考集中录取阶段,大学只能根据教育考试院按学生志愿结合高考分数进行投档的结果录取学生。在录取结束前,高校根本无法准确预测投档线、录取线,对此作出的承诺也只会是不负责任的。至于有的大学在招生咨询中,要求考生将本校填在第一志愿位置(即平行志愿A位置),否则就不予录取,也纯属“唬人”。
而要防止高校为抢生源违规竞争,必须严格执行教育部的禁令,禁止高校做出不负责任的承诺及在招生宣传时玩各种花招,相关部门要鼓励举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像复旦这种咨询确认书,就是以前预录取的变种,也是对政策规定的架空。在招生咨询中,相关招生负责人竟给当事人做了“只填报复旦”的建议,试想要是考生结果落榜,谁来对其负责?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高校抢生源,变为用招生手段而不是用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与我国的高考录取制度有关,在目前的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之下,高校并无招生自主权,因此无法录取自己看中的学生,只能在填报志愿阶段做文章。
在美国,大学招生实行自由申请入学制度,一名学生可以同时申请若干所大学,拿到多所大学录取通知书再选择大学,在这种招生体制中,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大学有充分的自主权,学生和大学双向选择。国外大学可以大方地录取学生,给学生奖学金录取学生,而我国高校承诺录取都是违背政策规定,这是很大的差距。我国于2010年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考试招生相对分离,落实高校自主招生,但在现实中,推进自主招生改革面临重重阻力,我国应该直面目前高考制度不利于学生充分选择和大学自主招生的弊端,以对教育、每个学生负责的态度,拿出改革的勇气。□熊丙奇(学者)
签确认书未录取 复旦不只是失信
复旦这表现,把“十不准”当一回事了吗?“确认书”成无效协议无疑一个负和博弈,阳阳输掉了复旦,复旦输掉了声誉。
对复旦,这只是一个小“事故”;对阳阳,这是一个大“错误”。曾有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高校的橄榄枝摆在面前,阳阳没有珍惜,直至失之交臂,才追悔莫及。如果机会再来一次,阳阳是否会对某大学说:离我远点!对于阳阳,我只能说一句:孩子,高校不过是人生的一张车票,等你毕业踏入社会,没有人问你是坐什么车来的。这事对学生、家长也是一个教训,在高校招生越来越阳光、越来越重视程序正义的当下,不要轻信高校单方面的承诺。
言而无信、公然违规是复旦之错。代表复旦的招生组与阳阳签署了“确认书”,就要确保按“合同”办事,保障她顺利入学,这是诚信底线。如果说,这是一份没有法律保障的无效协议,那么责任也在复旦身上。大学之大,不是用来店大欺客,而是大胸怀、大诚信。“确认书”成无效协议无疑一个负和博弈,阳阳输掉了复旦,复旦输掉了声誉。
殷鉴不远,“前科”在身。2011年招生季,复旦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之间为争夺生源,在录取工作结束前向考生签订“预录取协议”,由此引发恶性竞争,影响极差。教育部于2012年6月底出台了“十不准”,“严禁高等学校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各种方式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或签订‘预录取协议’或以‘新生高额奖学金’、‘入校后重新选择专业’等承诺吸引生源”。今年,教育部也再次对此重申。无论操作方式还是实质内容,“专家咨询协议书”不过是“预录取协议”的2.0版。就复旦这表现,把“十不准”当一回事了吗?这“孩子”可真不听话。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师者之快事,可以理解也应该支持。但我一直以为,高校招生还是要多点“无为而治”。如果把学生比作流水,大学是池子,只要你的池子够大、够深,水就争着流入你的池子。大学延揽人才,招生术是“末”,教学质量、学术地位、学校声誉等这些才是“本”,不在教学、学术上多下功夫,靠小伎俩与同行竞争生源,无异于舍本逐末。上次“宣传片事件”亦是如此,重形象、重包装不说,还涉嫌抄袭,不但丢人还“丢魂”——大学之魂。
复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后面还有几个字:“仁在其中矣”。试问,言而无信、违规操作,“仁在其中”否?特约评论员连海平(综合京华时报、新京报报道)
无论是林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烟眉”,还是罗敷的“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古代女...
“清宫”一时成为热门话题,故宫里的延禧宫成了很多游人“打卡”之处。当行走在红墙黄...
《官撕:冰封侠的背后》中透露,之所以拍摄第二部,是因为拍摄第一部时被公司前成员...
报网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