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8848网举办了一项试验,叫做“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12名测试者在没有水和食物、只有电脑和网线的酒店房间里生活72个小时,最终,有11名通过了测试。
资料配图
虽然“懒人经济”的本质是分工,分工本身也是符合经济规律的,但是分工对于人的“异化”也是显而易见的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叶健发自上海 1999年时,8848网举办了一项试验,叫做“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12名测试者在没有水和食物、只有电脑和网线的酒店房间里生活72个小时,最终,有11名通过了测试。
如今,72小时网络生存早已不再是试验,而成了常态。渴了饿了,可以在“饿了吗”上订外卖;缺少家用,可以在一号店上买零食日用品;衣服不够,可以在淘宝、天猫上量体买衣。闲的无聊了,还有聊天软件、在线游戏可以打发时间。这些让生活更方便的应用,也催生了一批互联网时代的“懒人”,这种为满足“懒人”需求的产品,也催生了逐渐兴盛的“懒人经济”。
可以说,数量越来越多的宅男宅女,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一大特殊的“副产品”。
技术让人有条件“宅”着
当前,“宅男宅女”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具特色的群体。甚至可以说,自人类有史以来,也只有当今的技术条件足以让人有条件“宅”着。时间如果倒推20年,“宅”着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和老一辈相比,1980年后出生的几代人懂得的技能显然越来越少。有的年轻人不仅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而且烧饭做菜、洗衣打扫的劳动也并不擅长。究其原因,并非全因为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而是因为这些活只要点点鼠标或手机,就会有人为你去做。在“懒人经济”的另一面,其实就是“跑腿经济”。
比如吃饭问题,现在点开百度地图或大众点评,就可以找到附近的餐馆,用户不仅可以看到餐馆评价,而且甚至可以通过在线支付获得优惠券或预订餐馆,找餐馆。如果不想出门,想在家里或者办公室吃东西,还可以点开“饿了吗”或者拨打必胜客的订餐电话,外卖小哥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把热乎乎的饭菜送上门来。
再比如社区服务,连周末在家打扫卫生都不必了。在“云家政”APP上,用户轻轻一点就可以找到合适的家政服务人员,花个几十元就可以请一位阿姨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不仅如此,58同城发布旗下全新品牌“58到家”,在全国数十个城市提供包括保洁、美甲、搬家等多项上门生活服务。大众点评随后也宣布推出“到家服务”,并接入了美甲、美睫、推拿、洗衣、家政等品类,未来还将拓展美容、代驾、厨师、汽车保养等其他品类。京东2015年也在重点打造O2O生活服务平台,京东到家被京东寄予厚望,目前提供超市、外卖、鲜花三大块的到家项目,基于移动端定位实现2小时内快速送达。显然,只要你够懒,以前只有在大型商圈才能享受的服务,如今在家即可。
从2014年开始,打车软件、互联网专车更是大大改变公众的出行生活。想必不少人都记得,以前为了打车在寒风中等候的瑟瑟发抖,还不一定能拦到出租车。现在有了滴滴与快的,坐在办公室或家里就能开始叫车,等车快到时才需下楼。如果实在赶时间,又不巧叫不到出租车,还可以在手机上呼叫专车。当然,在补贴和便利之下,现在使用专车的人越来越多。如果都能够坐小汽车,谁还愿意挤公交坐地铁呢?
无论你喜不喜欢,“懒人经济”都将普及
随着“懒人”的增多,“懒人”经济也在逐渐兴起。“懒人经济”的提供者,实际上正是一群勤劳的跑腿人。“懒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实际上已经不可逆转,但又会给社会带来怎样的深层次的影响?
实际上,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担心,“懒人经济”会毁了年轻人的创造力。具体原因也很简单明了,由于什么东西都可以从网上获得,因此年轻人对于网络也越来越离不开,再加上电影、游戏等娱乐项目的极度丰富,年轻人几乎都会沉溺在网络上,对于线下的事情反而缺乏了关注。所以,“90后”乃至“00后”这批人,都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与在网络上如鱼得水相比,和现实的不接地气可能是为长辈所担心和诟病的焦点。
如果放眼我们的邻国日本,“懒人群体”甚至出现的更早。日本知名管理学者大前研一曾在《低智商社会》中忧心忡忡地指出,日本的很多年轻人对于电子产品以外的事情都漠不关心,这也间接导致日本社会的群体智力有所下降,因此大前研一才称之为“低智商社会”。
但是追求“懒人经济”的本质,其实还是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工业社会的分工还集中在生产制造环节,因此带来了物质的极大丰富。以福特T型车为标志,通过流水线生产和专业化分工,福特一家的汽车年产量几乎与当时美国其他汽车企业产量的总和相匹敌。随后的分工聚焦于社会服务业,衣食住行吃喝睡都逐步由专业人士提供服务,家庭主妇也可以走出家门,在职场上一展身手。二战后的美国正是迎来了服务业的蓬勃发展,近期有部美剧叫《广告狂人》也引得不少人追捧,说的正是那段岁月的故事。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就需要制作精良的广告来向公众推销自己的产品,因此也衍生出更多的分工。如今,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很多服务业借助互联网的翅膀,可以更加精确地服务每一位互联网用户,通过分工完成更多更细致的服务,这也是“互联网+”的魅力所在——互联网并不创造新东西,但是它让传统产业能够卖出更多的东西。
当“懒人”将各种非必要工作逐步外包时,它所需要坚守的只是自己赖以谋生的技能。今日头条CEO张一鸣曾告诉记者,为了让员工能在办公室多加班,他宁愿多给员工租房补贴,好让员工步行20分钟即可到达办公室;而且请了大厨在公司烧中晚餐,以解决公司就餐问题,“如果出去吃饭,来回一小时是很正常的,而在公司吃饭,二三十分钟就可以了,这个时间差别还是很大的。”可见,聚焦主业才是“懒人经济”最直接的推动力。
有人甚至说,懒惰是人类文明的基础,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一部偷懒的历史。而真正的“懒”,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将别人要用10个小时完成的事用10分钟就完成,然后做自己想做的事去:他们为了不去走路而驯养马匹;他们嫌马吃草料而发明了自行车;他们嫌马车拉的少而发明了汽车;他们嫌汽车拉的少而发明了火车;他们嫌陆地交通太慢而发明了飞机;他们嫌地面交通太拥挤而发明了地铁……
所以,无论你喜不喜欢“懒人经济”,“懒人经济”都将会越来越普及,成为生活中越来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君子不器”的精神今天仍然需要
当然,广受欢迎的不一定都是好东西。比如,当前互联网产业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就是游戏产业,腾讯虽然以QQ和微信知名,网易虽然以邮箱和有道产品闻名,但其最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其实是游戏。只是大家都明白,游戏虽然玩的人多,但对于社会的价值很可能是弊大于利。
同样,符合人性的“懒人经济”的弊端也同样值得我们警惕。虽然“懒人经济”的本质是分工,分工本身也是符合经济规律的,但是分工对于人的“异化”也是显而易见的。
回顾历史,每一次分工的进化,在带来的社会大繁荣的同时,也都对人的身心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影响。比如福特最早推出的科学管理,也就是最完善的工业化分工制度,也对产业工人的身心带来极大影响。且不论几十年前大洋彼岸的工人运动,想必不少人仍对富士康前几年的十几连跳记忆犹新。由于分工的不断细化,带给脑力劳动者的心理影响也是很大的。对于很多在城市工作的白领,身体的亚健康和心理的超负荷,都是社会分工带来的必要的负担。这也表明,分工对于人的影响远非只是更专业那么简单。
在《浅薄》一书中,作者深刻地揭示了互联网对于深度思考能力的冲击,导致大部分人都开始趋于浅薄。知名学者汪丁丁也认为微信让人无法深度思考,因此也抛弃了微信。不只是中国学者,连近年来广为中国互联网界推崇的凯文·凯利(《失控》、《科技想要什么》等书的作者),其本人也不用手机。知名文化学者余秋雨也是在书中多次提及,他也是放弃电话、电脑和手机等。这种泾渭分明的隔断,可能只有学者才能断然为之,但是对于身处社会之中的普通人来说,还是应当有一点文化自觉。
在我们享受“懒人经济”的同时,也不妨偶尔勤劳一下。孔子说“君子不器”,说的就是人不能只为某一种职业或事业而生,还是需要更加健全的人格和兴趣爱好。(完)
【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08】无论是林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烟眉”,还是罗敷的“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古代女...
“清宫”一时成为热门话题,故宫里的延禧宫成了很多游人“打卡”之处。当行走在红墙黄...
《官撕:冰封侠的背后》中透露,之所以拍摄第二部,是因为拍摄第一部时被公司前成员...
报网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