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搜新闻 中国搜索 > 报刊 > 正文
相思豆编织入“非遗” 什么是相思豆?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由于丹霞红豆编织做工复杂,编织时间长,再加上种类繁多,在丹霞山一带,学习红豆手工技艺的人越来越少。

丹霞红豆编织工艺复杂。

世界自然遗产地丹霞山管委会昨日向媒体通报,经过近半年的资料收集整理,丹霞红豆近日正式以传统技艺类别成功被列入韶关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介绍,丹霞红豆又名相思豆,通常在夏秋开花,秋冬结扁平荚果,种子鲜红浑圆如红玉,当地人常用它串成项链。尤其是长在由红色沙烁岩组成的丹霞山岩上的红豆尤为圆润红艳。

据介绍,传统丹霞红豆的编织制作工序包括捡红豆、洗红豆、选红豆、红豆打孔、编织红豆五道。

由于丹霞红豆编织做工复杂,编织时间长,再加上种类繁多,在丹霞山一带,学习红豆手工技艺的人越来越少。

丹霞红豆成功被列入韶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为了宣传、保护这一传统民间的手工技艺,仁化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措施:提高红豆手工技艺的深加工,拓展文化价值与观赏价值的表现形式及内容;对红豆手工技艺进行全面普查,将其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建立档案;建立、健全红豆手工技艺的传承谱系档案;培养一批有能力、有文化素养、内涵的传承人。(记者卜瑜 通讯员李双喜、王芸摄影报道)(完)

扩展阅读 相思豆为何物?“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红豆寄相思,自古今来流传了许多佳话,唐朝着名的诗人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首五言绝句,借物抒情,使红豆成为最负盛名的相思豆,红豆树也被人们称为相思树。

红豆坚硬如木,光亮如漆,永不腐烂,永不退色,像一颗坚贞不变的心。据说古时候有一对恩爱夫妻韩凭和贞女襄,他们被昏庸的皇帝拆散,还下令把他们两人分葬大路两帝,不许挨在一起。后来,贞女襄坟上长出一株高大的红豆树;韩凭坟上生出一株相思藤,藤缠树,树护藤,生死不分离。

另一个传说是相传,古时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的大树下祈望;因思念边塞的爱人,哭于树下。泪水流干后,流出来的是粒粒鲜红的血滴。血滴化为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结满了一树红豆,人们称之为相思豆。日复一日,春去秋来。大树的果实,伴着姑娘心中的思念,慢慢的变成了地球上最美的红色心型种子——相思豆。读到这里,有一句诗:“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或许大致能概括这种情况了吧。

顾名思义,要是有朋友带了相思豆,你一定要告诉他/她,我想他是喜欢你的,想和你在一起。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08
免责声明:
本页面呈现之信息,如无特别注明的,均来源于网页搜索结果,中国搜索呈现这些内容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证实其真实性。如中国搜索呈现的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

阅读推荐

世界第一个无臂人 获取飞行员许可证

目前为止,考克斯已经旅行至六大洲共计20个国家,与大家分享她那鼓舞人心的故事。她相信,只要拥有鼓励和支持,一个人无论是否身患残疾,都可以脱颖而出。 [详细]

2015-07-22 13:58:28 南方都市报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徽墨远销海外却面临失传

如今,所有的文化遗产或多或少地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一锭墨、一方砚、一管笔、一卷纸,文房四宝,自古至今都是文人墨客和收藏家的至爱。“中国徽墨之都”安徽歙县,周美洪几十年间默默为弘扬徽文化、为传承徽墨技艺坚守着。 [详细]

2015-07-22 10:13:00 中新网

【非遗】水族马尾绣

马尾绣通常以水族吉祥图腾的花、鸟、鱼、兽、龙、凤等为图案出现在服饰上,以蓝、青为底色的服饰配以纯手工马尾绣。马尾绣翘尖绣花布鞋(水语称为“者结”)。 [详细]

2015-07-21 09:36:43 国搜地方

重庆近百文艺家下基层“放歌巴渝”

16日至17日,“奉献人民·放歌巴渝”重庆文艺家走进基层示范活动一行近百人来到重庆涪陵区马武镇的方碑村,为当地近万群众带来文艺演出、现场服务、文艺作品展览、文艺讲座、文艺技能培训等主体活动。 [详细]

2015-07-20 09:20:46 中新网

青岛新增36项市级非遗 崂山鲅鱼礼俗入选

近日,青岛市政府批准市文广新局确定的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新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6项。 [详细]

2015-07-08 10:42:48 青岛晨报

网罗天下
  • 社会
  • |
  • 娱乐
  • |
  • 生活
  • |
  • 探索

免责声明:
凡发布在本网上的内容,除标注为“中国搜索”或“国搜”的稿件外,其他均转自第三方网站,是为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不意味着本网认可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如有意见建议,请点击页面下方的“对国搜说”,欢迎及时反馈。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报网文摘

网友还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