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报刊 > 正文
老龄化社会应该是一个不老的社会

当舆论和专家们在忧虑老龄化社会带给社会的沉重负担,政府如何筹钱养老时,我们有幸读到了这样的故事。年近八旬的南京老夫妻郑玉玺和徐欣,在10年里自驾游11万公里,他们的故事轰动网络和媒体,不光同龄人赞叹,即便是年轻人也伸出大拇指。

其实,像郑老和徐老这样的老顽童,在南京不在少数。正如今天我们报道的6位骑行西藏的南京老人、旅游养老游遍中国的张复兴夫妇、粉丝扎堆的广场舞大妈罗杏秀。采访中,这些南京“新老人”玩iPad,用微信,会网购,一点不输年轻人。如果我们还用过去的眼光看老人,或者有些老人也这么认为,真的就Out了。

在我们身边,有的老人60岁出头可能已经暮气沉沉、病痛缠身,有些老人年过七旬还像个中年人,活力十足。不同的态度和选择,决定了身体和精神状态。上个月,沈阳一位60多岁老太出门买药猝死路边,其老伴在-24℃的结冰的地上抱着她两个小时不愿撒手,这一幕揉碎多少观者的心。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年轻时的誓言,可没有好的身体,又如何陪他(她)厮守到老?

试想,10年前的郑玉玺和徐欣老夫妻,假如听从儿女劝阻,那么他们失去的不光是10年的风景,还有可能是健康和快乐的心态。而正是因为他们选择了出去,在身心娱乐中幸福到老。这是个人之福,是子女之福,也是国家和社会的美好愿景。子女为老人买保健品,政府为老人看病支付巨大的开支,这都体现对老人的关心。可如果把钱更多地投入到老有所乐上去,为他们打造一个不老的老龄社会,岂不是皆大欢喜?

网上有一组对比照片触动人心,在人生未来的10年,你该怎么度过。是躺在床上还是走在路上?是骑着单车还是坐着轮椅?谁都阻止不了年龄的老去,却可以让身体和心灵一直奔跑在青春的路上。老人不是老龄化社会的包袱,多给一点阳光,他们就会灿烂给你看。当然,实现这些,还需要整个社会精神上的理解、物质上的支持,以及制度上的保障。(完)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相关内容推荐

关键词:
免责声明:
本页面呈现之信息,如无特别注明的,均来源于网页搜索结果,中国搜索呈现这些内容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证实其真实性。如中国搜索呈现的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

网罗天下
  • 社会
  • |
  • 娱乐
  • |
  • 生活
  • |
  • 探索

免责声明:
凡发布在本网上的内容,除标注为“中国搜索”或“国搜”的稿件外,其他均转自第三方网站,是为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不意味着本网认可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如有意见建议,请点击页面下方的“对国搜说”,欢迎及时反馈。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报网文摘

时尚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