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报刊 > 正文
医院广建分院 有必要吗?
缩小 放大

近年,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国内公立大医院寻医问药,一号难求的现状让看病难的问题日渐凸显,大医院每天的门诊量也远远超出负荷范围。于是,各大医院的分院应运而生。今年6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对外发布《关于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的紧急通知》,明确指出,我国公立医院目前存在规模过快扩张、部分医院单位规模过大等问题,要求各地对辖区内公立医院进行全面排查,对擅自扩大建设规模的公立医院,进行批评和处罚。

一边是人满为患要分流,一边是主管部门收紧扩张口袋,为了解民众对此的看法,《生命时报》发起一道题调查,题目如下:

您觉得大医院的分院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A:有很大作用,建立分院后,老百姓就医更加方便;B:作用一般,很多分院医生、设备水平都一般,难以吸引患者就医;C:基本上没作用,只是大医院扩张的一个借口;

D: 完全没作用,建不建分院,都无法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E:其他

结果显示,43.2%的参与者选B,觉得“作用一般”,选A、C、D、E者依次为27.3%、15.9%、11.4%、2.3%。

针对此次调查,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廖新波进行了详细解读和阐释:

调查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从数据来看,相当于仅有27.3%的人觉得建立分院后可方便百姓就医,其他72.7%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其不太看好。

判断分院是否发挥作用应从三个方面考量。一是外诊的病人减少,人们选择留在当地就医;二是分院具备足够的医疗服务能力,能解决当地大多数常发病、多发病;三是医务人员流失率减少了。但目前看来,大多数分院做得都不太好。

目前,大医院建立分院主要有自建、收购、挂名等形式。如果大医院在没有基层医院的地区“白手起家”建立分院,提供医疗服务,可以增强了当地医疗力量。但如果该地已有基层医院,那么,大医院建立的分院更像是一种“抢生意”的行为。这样,公立医院的扩大,反而不利于基层医院的发展,也严重阻碍了社会办医的进度,这与“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改目标大相径庭。然而,目前很多大医院的扩张都采用这种方式,这种无限制的扩张是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争夺市场的逐利行为,有违公立医院公益性,究其原因是政府对医院投入不足。很多公立医院负债扩建,只能通过给病人开药等方式增加收入,直接导致过度医疗,最终苦的还是病人。

缓解就医难题,提升基层医院水平是当务之急。国家曾提出每个三级医院都要帮扶一家县级医院,鼓励“大手拉小手”。然而,作为一项开展多年的国家工程,至今仍未发布一份总结报告来说明进展和成绩。是否因为落实得不好我们不得而知。事实上,很多大医院没有完成国家任务便自己急着办分院,这是没责任心的表现。有的大医院虽响应号召,将基层医院改名为其分院,但在医疗技术上差别很大,专家不去坐诊、检测技术也没引进,只是挂个牌子,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总之,控制大医院扩张、夯实基层医疗、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是当务之急。把公立医院拉回公益的原点并非易事,这需要各级政府增加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拨款。政府可从支付制度上对基层医疗做有效激励,在医保制度的设计上,对基层医疗报销适当倾斜,才能改变患者明知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还依然坚持去的现状。▲


免责声明:
本页面呈现之信息,如无特别注明的,均来源于网页搜索结果,中国搜索呈现这些内容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证实其真实性。如中国搜索呈现的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

网罗天下
  • 社会
  • |
  • 娱乐
  • |
  • 生活
  • |
  • 探索

免责声明:
凡发布在本网上的内容,除标注为“中国搜索”或“国搜”的稿件外,其他均转自第三方网站,是为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不意味着本网认可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如有意见建议,请点击页面下方的“对国搜说”,欢迎及时反馈。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报网文摘

时尚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