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业务>正文

新形势下大型体育赛事报道的综合策略

2017-09-22 16:02 | 传媒观察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评论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徐州日报就把做好省运会的报道作为一项大事来抓,对于报道方案进行了多次酝酿、丰富,并在报道过程中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修正。

2014年9月19日至26日,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在徐州和淮安两市共同举行。其中,徐州市承办了开幕式,淮安市承办了闭幕式,这是江苏历史上首次由两个地级市同时承办省运会。对于徐州的新闻媒体来讲,是一次新闻盛宴和难得的锻炼机会。因此,从5年前获得承办权的那一刻起,作为市级党报和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下属的主流媒体,徐州日报就把做好省运会的报道作为一项大事来抓,对于报道方案进行了多次酝酿、丰富,并在报道过程中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修正,最终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报道策略,呈现出广大读者较为满意的报道效果,既圆满地报道了省运会本身,更成功地推荐了整个城市。

一、占领制高点,从报道赛事到报道城市

自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南京亚青会、青奥会等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以来,体育对于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影响日益深远。人们已经认识到,成功举办一次大型运动会,其影响远远超出体育领域本身,在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环境等众多领域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具有积极的意义和综合效应。

徐州市委、市政府对于办好省运会高度重视,把它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整体形象,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重要抓手,不但高水平建设了一座设施齐全的奥体中心,配套修建了三环东路高架等周边基础设施,还同时开展了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等一系列活动。省运会的举办是加快城市建设的催化剂,作为市级党报,要学会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省运会举办的重要意义,不仅要报道省运会本身,更要围绕省运会,全方位报道徐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创建工作,这既是党报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二、明确侧重点,赛场内外皆新闻

省运会的报道分为三个阶段:从取得举办权到正式开幕属于准备阶段,从正式开幕到比赛结束是主要阶段,赛后还有一些总结,属于尾声。显然前两个阶段是我们报道的重点。对此,我们主要做了这样一些工作:

一是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前方报道团队。这个团队以文体副刊部和摄影部记者为主,承担报道省运会本身,包括组委会的消息发布,赛事进程、省运会各个节点的重要消息,如开幕式、闭幕式,对总导演、演职人员的专访等,任务繁重。对此,我们多次组织学习、借鉴外报大型体育赛事的报道经验,并对人员进行了培训,使大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遇事不乱。

二是以其它采访部的记者为主,聚焦城市建设和文明创建等各项工作,围绕奥体中心等“一场三馆”建设、三环路高架桥和轨道交通建设、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采写大量稿件,并有意识地与省运会报道挂钩、靠拢,使省运会的整体报道显得厚重有力。

三是以地方新闻编辑部和文体副刊部为主,组建后方报道团队。我们的要求是,地方新闻编辑部要有大局观念,突出重点,做好整合。以栏目为引导,以稿件作先导,先后在一版开设了“省运会倒计时牌”,在新闻版重要位置开设“聚焦省运”栏目,并出版“省运会特刊”等。文体副刊部作为一个采编合一的部门,也积极以“练吧”、“健身达人”等特色版面和特色栏目为阵地,报道了全省各地的运动员风采,以及徐州在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活动中涌现出的积极分子,为省运会的整体报道增亮添彩。

三、抓住兴奋点,关注难忘的人和事

作为一项大型体育赛事,宏伟壮丽的奥体中心,精彩圆满的开幕式表演,激动人心的竞赛场面,乃至台前幕后的精彩花絮,都是令人兴奋和难忘的,抓住这些兴奋点,省运会的报道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徐州奥体中心是本届省运会开幕式和重要赛事的举办地,从一开始我们就予以关注,见证了它发展建设的全过程。这其中,又以摄影记者为报道的主力军。在记者的镜头下,奥体中心从无到有,从外到内,从局部到整体,从外观到细节,从夜晚到白天,一点一点呈现在读者面前,并多次作为一版主图,最终绘就了一幅幅精彩的画卷。对于省运会来讲,一个成功的开幕式可以说是决定整体成功的关键因素。为做好开幕式报道,我们根据组委会“简约不简单,精练更精彩”的总体要求,围绕“汉风飞扬”这个主题,通过总导演专访、群众演员探访、排练探营、记者跟拍、现场聚焦等形式,从一流的设计、一流的表演、一流的服务等多个方面,对开幕式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牢牢把握住读者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并充分传递了“勤俭办一切事情的理念”。

体育竞赛是运动会的主题。本届省运会徐州赛区共承办青少年部30余项次比赛,涉及市奥体中心“一场三馆”和各县(市)、高校、企业等25座场馆。在报道中我们既反映省运会的全貌,又聚焦于徐州体育健儿,既突出健儿的竞赛成绩,又注意从文明、规则等方面寻找亮点,既采访运动员,又采访教练员、裁判员、后勤保障人员等,充分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理念。

四、突出闪光点,最好的报道是呈现

无论前方的比赛如何精彩,最终都要体现在版面上,传递到受众中。在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加速融合的大趋势下,对于传统媒体的传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的做法是尽可能多地开辟传播渠道,以尽可能新颖的方式,实现线上线下的同步传播。

一是抓好徐州日报这个舆论主阵地。离正式开幕还有100天时,在一版开设“省运会倒计时牌”,在内版不定期刊登省运会公益广告,并随着省运会开幕时间的临近而逐步加密,设计“聚焦省运”报眉,在相对固定版面开设省运会报道专刊,不定期推出摄影专刊等,使得对省运会的宣传频次逐渐加密,力度逐步加大。

9月19日,省运会正式开幕,这是整个省运会报道的重头戏。在之前,日报编委会对20日出版的报纸进行了策划与部署,决定出增刊。经过全体编辑人员的通力协作,最终的格局是:头版是导读版,只刊登了一幅开幕式的精彩照片,呈现的是顶天立地的效果,二、三版为合版,只刊登了三篇相关报道,其余以开幕式现场大幅照片沉底,并辅以现场的精彩照片,突出开幕式的磅礴大气,四版为摄影专版,反映的是开幕式上的精彩画面,五六七版文图兼备,从节目、演员、观众、后勤保障等多个方面,再现了开幕式台前幕后的故事,八版为特色版面“微波炉”,摘录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渠道上的各方反响等。这一期报纸出版后,在圈内圈外得到了较高的评价。

开幕之后,省运会各项赛事全面展开。在为期一周的比赛期间,徐州日报依然保持了相当的版面,对赛事进行了全面报道,对重点赛事进行了重点报道,同时不忘本届省运会为徐州、淮安两地共同承办的特点,在报道中同时体现了淮安因素。9月26日又派出记者赴淮安采访了闭幕式,在赛后又以两个版的篇幅,对整体赛事进行了全面总结,实现了圆满收官。

二是线上线下同时传播,同场竞技。依托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官方微博、徐州日报微信等新型媒体,本次省运会的报道全面铺开。为达到最佳传播效果,我们打破了采编部门界限,所有记者编辑发布的文字和照片、视频均可资源共享,所有参会记者,包括没有采访任务,但可以参加开幕式、观看比赛的编辑记者,在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微信发布现场消息,同时鼓励广大网民积极发表自己的见闻与体会等,并择优在徐州日报上刊登,实现了场内场外、线上线下的联动。据统计,仅开幕式当天,徐州日报官方微博发布的《十八届省运会开幕式获观众盛赞》一则消息,阅读量达1.5万,之前发布的关于门票免费领取、选拔礼仪大使、公交线路开通等实用信息,阅读量均过万,省运会期间发布的消息,阅读总量达十万以上。

三是积极配合经营部门,在积极宣传城市形象的同时,也为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品牌营销服务。策划出版了名为《运来徐州》的大型特刊,四开32版,既有对徐州经济发展、城市面貌、旅游资源、作风建设等全方位展现,又有省运会当天的开幕介绍、重点赛事的观战指南等,既充分展示了城市形象,又集中推广了企业风采。特刊在开幕式当天随报送达参会人员。此外,根据十八运组委会的要求,以徐州日报为主体,还编辑出版了《辉煌省运精彩徐州——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纪念画册》,进一步丰富了徐州日报的传播手段,体现了党报的综合实力,达到了预期的宣传效果,实现了新闻、宣传、经营多丰收。

□胡劲松(作者为徐州日报副总编)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我要评论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

最热评论

刷新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