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创新>正文

谈新闻标题的信息含量及审美特征

2017-09-22 14:30 | 荆门日报社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评论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广大读者对新闻标题的信息含量及审美要求越来越高,对 传媒新闻标题的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新闻的灵魂。常言道,看报先看题。读者阅读当天报刊时,吸引眼球的是那些信息含量丰富、感染力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闻标题。

现代媒体随着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受众面越来越宽。广大读者对新闻标题的信息含量及审美要求越来越高,对 传媒新闻标题的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常在新闻一线采访,在多年的新闻写作中,对新闻标题的信息含量及审美特征,进行过一些有益地尝试。

标题求“新”,引人入胜

求“新”,是新闻标题审美特征之一。它要求新闻标题在提炼主题、制作标题时要有创新,信息量大,词句简洁而新颖,引人入胜。要让读者眼见新闻标题就感到新鲜,就知其新闻内容。一则好新闻,离不开好标题。“题好文一半”,讲得就是这个道理。记者在写作新闻时,千万不能忽视对标题的提炼。

记得1984年初,党中央下发了一号文件,鼓励农民进入流通领域从事经营。当时,我在基层做新闻工作。一天,我得知松滋县向家渡村农民三兄弟贷款1.3万元,订购了一艘铁驳货船,在长江中游一带搞运输,立即赶到松滋港码头,对正在装卸货船准备启航的沈兴安三兄弟进行了深入采访。

我在新闻写作过程中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斟酌,终于提炼出了以“新”取胜的标题。消息的标题是《老大当驾长、老二管轮机、老三当水手沈家三兄弟驾铁驳忙营运畅行长江,近九个月运货四千四百多吨,获纯利七千多元》。这则新闻,由于标题制作新颖,采用了排笔手法,信息含量大,《湖北日报》在当年5月28日第一版刊登后,当天又上了《人民日报》的《 报纸要目》。

此后不久,我又采访到松滋县临江村养殖专业户王尚兵在沙市机场包租飞机运销鱼苗到重庆的新闻。我对标题进行了认真地提炼,最后写出了《好政策撑腰壮胆,专业户展翅腾飞王尚兵包飞机销运鱼苗》的标题,突出了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本质的事实,言简意赅,引人入胜。这则新闻在报上发表后,很快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数10家报纸刊登和选载。有位报纸的编辑对这则新闻和标题评价说:“一个单位或一个联合体包飞机运销鱼苗,不一定是一件新鲜事;但象养殖专业户王尚兵包飞机运销鱼苗,却很少见,在社会上震动很大,是新鲜事。”正因为这篇新闻具有较大的新闻价值,报纸让它“坐”上头版头条位置的“宝座”,还配发了“编后语”。

标题求“活”,感染读者

求“活”,是新闻标题审美特征之二。它要求新闻标题在提炼主题、制作标题时有活力,词语生动、活泼、形象,感染人。新闻标题“活”起来,可以对新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新闻标题以“活”见长,会增加新闻的感染力,读者会更好地领悟新闻的价值和份量。记者、编辑要在新闻标题的制作上下功夫。1999年12月,我与调查长江三峡库区野生动物的中国林科院苏化龙研究员,在海拔1900米的神农架茅孤岭,遇到了一个砍伐天然林的个体户,这位个体户借神农架林区还未实行天然林禁伐令,花了48万元购买了一座山的原始天然林,砍伐了生长了数百年的天然林达3500立方米。我采写了一篇报道,题为《悲哉!神农架天然林遭蚕食》,先后在《人民日报》、《湖北日报》上发表,《中国青年报》以《大树倒在神农架》为题刊登,在全国反响很大。

《中国青年报》报的标题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大树”和“倒在”两个词,十分形象地描绘出了百年大树惨遭滥砍滥伐的无奈与无助。这个标题高度概括,充满了张力,生动形象,用事实说话,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和重视。当年,湖北省人民政府下发了《一号禁伐令》,国家也提前启动了神农架天然林保护工程。

新闻标题用语生动,富有文采,可以增强主题的鲜活性。2005年6月,驻地在荆门市的中国航空工业第六0五研究所,为洪湖红色旅游景区研制了一架A2C超轻型水上飞机。我随后采写了一则新闻,标题是《红色景区的一道风景线荆门水上飞机翱翔百里洪湖》,在《荆门晚报》上发表。我利用新闻事实在提炼标题时让引题交待了新闻背景,为主题的出现起到了铺垫作用,这种引题与主题相得益彰的搭配收到了良好的新闻效果。主题应用“翱翔”一词,使标题一下活了起来,增添了意境,情景相融,使其主题更具感染力。

标题求“亮”,光彩照人

求“亮”,是新闻标题审美特征之三。它要求新闻标题在提炼主题、制作标题时要有亮点,词句要亮丽夺目,光彩照人。

捕捉新闻标题的亮点,有自身的规律性。新闻标题的“亮”,必须具备社会现实的本质、时代文明的特征、与时俱进、起到鼓舞人们前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新闻虽有重大题材与一般题材之分,但衡量新闻标题“亮”的标准而是一致。

新闻标题的“亮”,要依据新闻事实,不仅要在新闻采访深度上下功夫,而且还要在新闻标题的制作上独具匠心,富有文采,把握好新闻信息量和审美体验的度。

2004年的早春时节,我到荆门市栗溪镇大泉村去采访古代民居保护情况,在与农民交谈时,古稀老人陈必安主动向记者介绍,“陈家大屋”是明代万历年间修建,也是他祖上传下来的老屋,他为保护这座古民居付出了心血。我当即对他进行了详细地采访,随后写作了新闻报道,标题是《风雨沧桑四个世纪,残瓦破檐风貌依然栗溪老农力保明代古屋》。由于新闻标题鲜活,有亮点,在《荆门晚报》上一见报就得到读者的认同和好评。这篇报道还获得了“湖北省地市报好新闻二等奖”。

2004年初夏,我下乡采访,在荆门市子陵铺镇子陵铺村12组,偶遇一农妇正在自家屋后给大树上的鹭鸟喂食。据她介绍,鹭鸟每年春夏飞来到屋后大树栖息繁殖,距今已有15年了,为了保护好这些远道而来的数千只鹭鸟,她禁止家人砍树,阻止村民捕鸟。我深为她爱鸟、护鸟的行动所感动,在行采访后写出了一篇报道,标题是《不砍大树给鸟筑巢,阻人捕猎为鸟放哨一农妇精心护鸟15年》。我在制作引题时将新闻背景交待得恰到好处,点亮了新闻主题。不少农村的读者看到这篇报道后,自觉地参与到保护野生鸟类的行列当中。这篇新闻报道也获得了“湖北省地市报好新闻二等奖”。

在新闻写作的实践中,我体会到,一篇好新闻,离不好标题。一则具有较大的信息含量及审美特征的新闻标题,它不仅增强了可读性,而且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能在读者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我要评论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

最热评论

刷新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