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创新>正文

重大时政报道的网络化视角与呈现

2017-09-22 13:57 | 传媒观察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评论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作为地方媒体报道全国性的重大活动,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拥有主场之利、获取史料便捷、本地活动密集……

2014年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和各类媒体竞相报道的热点。中国江苏网精心策划,及时推出大型专题《祭·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专题紧扣“国家公祭”主题,从“祭奠”与“记忆”多维视角切入,在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交汇处触摸祭奠缅怀的痛点,于昨天、今天和明天的维度中脉准受众关注的焦点,创新表达“国家公祭”这一深刻主题。《祭·忆》大型网络专题走进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榜单,既令人倍感自豪,也带给我们很多思考。

作为地方媒体报道全国性的重大活动,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拥有主场之利、获取史料便捷、本地活动密集、各类原创丰富;而劣势则在于:宏观把握不足、视野维度狭窄、聚合资源困难、创新能力欠缺。在理性分析这些优势和劣势之后,我们在报道策划中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多技术运用——全媒体融合生产。

在片头设计上,专题巧妙运用flash特效,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警示牌为背景,在舒缓悲怆的音乐中,切换一个个记录日军侵华暴行、慰安妇控诉及民间祭奠的历史镜头,把网友带进了那段惨痛的历史情景之中。一组快速跳动的数字则传递出千百万中国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强大力量。专题主页头区画面中,精心设计了一位手持鲜花的小姑娘,其侧身剪影映衬着缓缓移动的绵延山峦,流溢出无限缅怀的悲怆情愫。红色“祭”字与黑色“忆”字,形成强烈反差,成为视觉焦点,于凝重中传递出一种坚强昂扬的力量。专题设计通过内容与技术、文字与图像视频、PC端与移动端的贯通,真正体现全媒体融合理念。

多视角呈现——创新表达网络专题。

为了既体现“公祭”特色,又能深入触摸千万中国人的共振痛点,中国江苏网从“祭·忆”的角度切入,贯穿历史、现实、未来三个维度,聚焦首个国家公祭日。整个专题以“祭奠”“寻证”“铭记”“直面”“警醒”五大板块呈现,集纳消息、图片、史料、访谈、互动、纪录片、数字解读、在线连载阅读、网上音乐会、图式新闻、Flash动画等十多种表达形式,推出各类报道约2000余篇,页面浏览量约230多万pv。整个专题,历史与现实交汇,互动与原创交融,肃穆中显出深远,厚重中透出生动。

多向度聚合——实时呈现原创报道。

国家公祭日从预热到举行仪式当日,各界祭奠活动十分丰富。中国江苏网充分运用网络化特点,全方位出击,运用十八般“武艺”,多向度聚合多媒体资源,集成滚动直播、视频专访、在线阅读、在线音乐会等全媒体原创报道,多视点记录国家公祭日的现实场景。

2014年12月13日直播当天,中国江苏网前后方联动,先后有20多位图文和视频编辑记者,全程实时发布国家公祭日系列活动;7月,中国江苏网全媒体记者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专家一行,赴成都、昆明、腾冲三地,历时9天,寻访抗日老兵12人,推出全媒体系列报道“老兵诉说”;12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第21次是国家公祭》《中韩诗歌特刊》等一批文学作品在国家公祭日前后推出。为优化网民阅读体验,中江网打破常规,通过分段连载、精彩篇章主持人诵读等形式丰富了在线阅读模式,受到网民好评。

多平台互动——吸引全球185万网友“捐砖”。为更好地与网友互动,在集团领导的亲自策划和指挥下,中国江苏网聚合多方技术力量,深度开发出大型全媒体互动产品《国家公祭众志成城——为了永不忘却的国家记忆》,实现了由“作品”向“产品”的深度转型。互动产品打通中江网PC端和移动端平台,使其实现捐砖人数的实时更新,并根据IP地址判断网民所在的城市、省份以及国家,对其进行详细的图表分析。自9月27日上线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网友的“加砖”数量突破185万,成为首个“国家公祭日”各类报道中令人瞩目的亮点。

多网站联动——十城携手形成网上传播强势。首个国家公祭日前夕,中国江苏网策划并组织了“十城联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联合报道行动”。千龙网、东方网、东北网、东北新闻网、大众网、荆楚网、红网、山西新闻网、云南网等10家国家重点新闻网站,同时启动“十城联动”联合报道,并共同推出大型活动中英文双语专题。

《祭·忆》大型网络专题通过多媒体呈现,中英文双语传播,将历史与现实有机融合,在深入揭露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篡改历史的丑恶嘴脸和险恶用心的同时,进一步唤醒民族记忆。全媒体互动产品得到了全球185万网民的参与,凝聚起复兴中华的民族精神。

在重大新闻事件、政府重要信息发布、重大会议等报道中,网络图文直播、视频直播和数据新闻可视化等表达方式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国江苏网近期正以此为突破口,提高采编人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创新采编流程,创新时政新闻报道。

□易保山(作者为中国江苏网视频中心主任)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我要评论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

最热评论

刷新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