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搜
报刊
我希望生活刚刚开始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没错,意外之喜,就像列侬在他信的末尾,往往会加上的那个“又及”,“又又及”,以及“又又又……及”。即使是对一位普通的歌迷,他仿佛都因为信的简短而觉得特别抱歉似的,不好意思地再添上那么一笔两笔,让一个例行公事的回复多了一点摇曳。

对热爱约翰·列侬的人来说,用不着强调一本列侬书信集的吸引力:即使这本被称为书信集的书里,除了正式的书信,还收进诸多他只言片语的贺卡,心血来潮的便条,不知所云的涂鸦……这些都不重要对吧?我们热爱一个远在天边的人,渴望知道他的一切——那些早就熟悉的部分,现在再次看到,让我们重温跟这个人精神结褵的每一个日子,心中泛起暖意;那些还不知道的,无论多么琐细,都让我们欣喜,可以摆放进那个早就在内心勾画好的关于他的完美图画里,或者也不妨是对这图画小小的改进——那更是意外之喜。

没错,意外之喜,就像列侬在他信的末尾,往往会加上的那个“又及”,“又又及”,以及“又又又……及”。即使是对一位普通的歌迷,他仿佛都因为信的简短而觉得特别抱歉似的,不好意思地再添上那么一笔两笔,让一个例行公事的回复多了一点摇曳。这多添的几笔,是列侬对世界多出的一部分善意,即便是表达自己的恼怒,即便是面对攻讦——1968年,激进杂志《黑侏儒》刊登了针对列侬的公开信,赞赏滚石,指责列侬的《革命》过于软弱,不比中产阶级医生太太的广播剧节目更革命。列侬显然被激怒了,写了一篇情绪激烈的反击文章。信临近结尾,语气有些缓和下来:“与其天天追究披头士和滚石之间那点鸡毛蒜皮的区别,不如放开心胸,放眼看看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扪心自问:为什么如此,然后和我们携手并进。”落款仍然是著名的“爱你,约翰·列侬”。当然了,最后是“又及”:“你打碎的世界,我把它重建起来。”

人们费尽心思建造的文明世界太过精微,野蛮的公牛总会不管不顾地闯进瓷器店,天才的责任,也差不多就是西绪福斯一样不断重建这一直被打碎的世界,并且尽量谨慎地不让自己打碎别人尤其是亲人的世界。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天才都这样,起码约翰·列侬是这样的——关于披头士的传记已经进入校对阶段,此前已经审过稿子的列侬忽然致信作者亨特·戴维斯(也是这本书信集的编者):“我希望把关于‘威尔士人’(列侬母亲男友)和我母亲的那些说法从书中去掉。我原想把这些内容留着,看看我能否接受,但是我越想越觉得,不该让可怜的杰基(列侬异父妹)和茱莉亚(列侬母亲)来面对这个糟糕的世界,因此我决定把这些内容去掉。”

那么,列侬的前妻辛西娅、情人庞凤仪的呢,那个他没有投入更多精力抚育的孩子朱利安呢——他们的世界岂不是被打碎了?谈论别人的有情或者无情是危险的,没人能代替列侬回答这些问题,这本书信集里也只提供了相当有限的线索,但可以猜想的是,对一个敏感而对世界有着同情(相同之情)的人来说,这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甚至会沉重到让人濒临崩溃,年轻时因太过匆忙来不及感受的一切,会不期然笼罩下来。我相信,以下这样的时刻,会在列侬的生命中经常出现:“我慢慢地找到了一个真正的父亲的感觉!……我有时在化妆室或其他地方,长时间地想念那些我没能和他在一起,陪他一起玩的时光。你知道吗,我一直在想,那些愚蠢的日子里,他和我在一个房间里,而我只顾埋头读报或其他什么事,我现在知道我全错了!我应该花很多时间陪他,我真想让他了解我,爱我,像我想念你们俩一样地想念我。”

善于内视的列侬(“我首先是为了自己写的(歌)”),一面做着率性而为的自己,一面却若有分身,不时跳出来满怀歉意地看着周遭,并对人解释着那个率性的自我。在和保罗·麦卡特尼关系最紧张的时候,两人经常激烈地争吵。有一次,正吵得热火朝天,列侬忽然停下来,看着保罗说:“我就是这样,保罗。”然后呢?继续大吵大嚷。他当然知道自己的问题,就像做医生的表姐去信批评他的生活方式后,他在回信里说的:“请你告诉我有几个伟大或者接近伟大的艺术家身上没有你说的‘性格上的弱点’。”他也在给精神同伴的一封信里这样问对方:“为什么我们这些天才,包括我自己,会变得这么愚蠢?”

如此撕扯的生活和精神,或许不只是天才的疑问,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撕扯时刻吧。只是,当天才为世人所知的时候,他自身分裂的部分,会被外部放得极大——“我仅有的私生活是在自己家里,或者朋友家里,走出大门,我就变成了公共财产”。人们当然会向公共财产索取自己需要的一切,爱,情感,关怀,当然还有金钱。有个自称布拉先生的人想环球旅行,但付不起旅行的费用,便写信请求列侬资助。或许是因为对世界多出的那部分善意,列侬居然给布拉先生回了信:“如果我满足所有和你一样的要求,你所说的‘巨大的财富’早就不存在了。”当然,无论是真话还是戏谑,有时特别耐心的列侬没有让信在这里结束,而是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你需要的是动力——如果你没有动力,我建议你试试超验冥想,在冥想中,一切都变得有可能”。

这封信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算是一个巧妙的隐喻,列侬当然不应该去资助诸如此类的贫穷职员,否则,这既会让他自己的(物质或精神)世界倒塌,也会因为此事携带的能量,把布拉先生的世界打碎。不过,以上只是我的想法,并不是列侬的本意,对列侬来说,对待此类事情,更可能的,或许是编者的解释:“他既想慷慨助人,尽力而为,又受够了别人趁机得寸进尺占便宜,或者过于麻烦,在他需要做更好更新的事情时,占用了他的时间和精力。”作为名人,尤其是一个天资卓越的天才式名人,他虽然不喜欢自己成为公共财产,但同时也不得不清楚意识到,“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必须坚持下去”。那些蜂拥而至的有理无理要求,是作为名人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不说是必然代价的话。

歌德在跟爱克曼谈话时说:“在发表《格茨》和《维特》后不久,一位哲人的话在我身上得到了印证:‘如果你为世人做了什么好事,世人就会万般小心不让你做第二次。’”这话丝毫不差地应验在了列侬身上,愤怒和沮丧包围了他很长时间。同样幸运的是,如歌德一般,列侬也在世人的包围中开始了他的第二次,“生活的利刃/天生会刺中你/但无论如何我活了下来”。他得以知道,“生活里,除了敌人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在写给朱利安的信里,他改写了《漂亮男孩》中的句子,“每一天/以每种方式/我在变得/越来越好”。这话,是写给孩子的,也不妨看成列侬的一次自我确认,就像他1979年写给表姐的信里说的那样:“明年我就四十岁了——我希望生活刚刚开始……”成名的代价付过了,他重新意气风发地忙碌起来,期待着第二次为世人做点什么好事。

谁也没想到,这不是新的开始,却是个结局。索取者施展了自己的变形记,1980年的这一次,他们向约翰索取的是他的生命,而且,他没法拒绝。1971年写给一位未知女性的信中,约翰在他的“又及”中写道:“你也许不敢面对衰老,至于我?——我一天也不愿回头!”就是这样一个不惧怕衰老的人,还来不及把他从长大(还没来得及变老)过程中获得的智慧更多地传递给我们,就被索取者永远停留在人生的壮年。我们再也无法叫醒那个名字叫约翰·列侬的天才,那个对世界怀抱着更多善意的人,再也听不到那些漂浮在未来的、等待他去采撷的歌——是的,我要说的是,从现在开始,我们别再把所有天才的馈赠视为理所当然,别向那些为世人做了好事的人索取太多,让他们在自然生命结束之前每一个新的一天,都可以踌躇满志地写下——我希望生活刚刚开始!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阅读推荐

如何面对糟透了的生活

这种解决办法的问题是,痛苦是生活的一部分。人的生活,包括最高点和最低点。你想永远拥有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刻这是不可能也是不可取的,除非我们能阻止不好的事情的发生。 [详细]

2015-12-22 13:39:38 大众养生网

网罗天下
  • 社会
  • |
  • 娱乐
  • |
  • 生活
  • |
  • 探索

免责声明:
凡发布在本网上的内容,除标注为“中国搜索”或“国搜”的稿件外,其他均转自第三方网站,是为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不意味着本网认可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如有意见建议,请点击页面下方的“对国搜说”,欢迎及时反馈。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