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导读>正文

厉害了!中国挺进“航天强国”的N件事 你知道吗

2017-11-23 07:53 | 新华每日电讯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航天强国通常拥有先进航天动力、大运载,能够实施月球采样返回、火星着陆探测、建设并运行空间站。这些“标志性”事件背后,展现的是一个国家设计、工艺、材料的先进制造能力和探测器、发射场、测控等多系统协同攻关能力。

新华社北京11月22日电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步入全球组网时代,风云气象卫星“家族”又添新丁……最近一个月时间内,中国航天动作频频。面向未来,中国航天将写下哪些新精彩?

长征八号首飞、火箭回收使用 中国航天“重大工程”接棒发力

航天强国通常拥有先进航天动力、大运载,能够实施月球采样返回、火星着陆探测、建设并运行空间站。这些“标志性”事件背后,展现的是一个国家设计、工艺、材料的先进制造能力和探测器、发射场、测控等多系统协同攻关能力。

11月16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发布《2017?2045年航天运输系统发展路线图》,系统规划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能力建设前景与发展蓝图。

2020年长征八号首飞、2030年左右重型运载火箭实现首飞、2035年左右运载火箭实现完全重复使用、2040年左右未来一代运载火箭投入应用、2045年具备规模性人机协同探索空间的能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一部总体室副主任秦旭东介绍,此次出台的路线图规划详细、目标明确,不论是公众较为关心的太空旅游、可回收火箭等热点话题,还是未来的智能火箭、载人登月、载人登火星等焦点均有涉及。

为了探索星空的奥秘,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续奋斗,我国已研制成功十余型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形成了能够把卫星、飞船等航天器送到地球任何轨道,具备开展月球和深空探测的运载能力,有力支撑了“载人航天”“北斗导航”和“月球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的成功实施。

《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显示,2011年至今,中国航天事业持续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进入空间能力大幅提升。

国家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表示,中国航天创建60余年来,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一系列辉煌成就。随着未来中国对重型火箭、无毒无污染中型火箭、低成本运输火箭等关键技术的不断攻关,中国进入空间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探索浩瀚宇宙的脚步将越来越快。

北斗来导航、风云知天象 太空旅游还会远吗?

中国航天越来越强,普通人期待中的太空旅游还会远吗?根据规划,到2025年前后亚轨道太空旅游将成为现实。

在未来,商业固体运载火箭将与液体运载火箭一起,为用户提供“太空顺风车”“太空班车”“VIP专车”等多样化、低成本、高可靠的商业发射服务,为人类共同探索宇宙提供更加丰富的运载工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公司总裁唐亚刚介绍,到2035年左右,我国运载火箭将实现完全重复使用,更多的普通人可以乘坐两级可重复使用运载器遨游太空,在地球轨道领略太空的浩瀚与地球的绚丽,实现飞天梦想。

无论是“当惊世界殊”的北斗三号卫星,还是“观风云、知天象”的风云三号卫星,一批“高精尖”的航天技术逐渐“幻化”成便民“福利”:不论身在何方,“北斗”帮你导航;足不出户,“风云”帮你知天象;万米高空的飞机里上网、打电话也不再是梦想。

11月15日,我国首台干涉型高光谱温室气体监测仪随风云三号卫星顺利进入太空预定轨道。这颗“慧眼”不仅能观测多种大气成分,还能探测到空气中二氧化碳百万分之四的浓度变化,成为科学家研究碳循环的利器。在它的诞生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据了解,从这里进入太空在轨运行的遥感器“兄弟姐妹”中,它已排行第156名。

“中国航天早已不只是‘高大上’的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董事长高红卫认为,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目前,我国已有2000多项航天技术成果惠及国民经济、百姓生活。

火星、小行星轮番登场 星空奥秘追问永不止步

面向未来,我国航天事业还有许多“大动作”。国家航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除继续实施现有项目外,一批新的航天重大工程也将陆续启动,包括以火星探测、小行星探测、行星穿越探测等为代表的深空探测工程,备受关注的“探月工程”等。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雷凡培表示,到2020年,我国力争实现在轨航天器数量超过200颗,年发射30次左右,基本达到世界航天强国水平。

“目前,我国有30%的航天技术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到2030年,力争将这一数字提升至60%,跻身世界航天强国前列;到2045年,全面建成世界航天强国。”雷凡培说。

根据规划,未来我国的重型运载火箭直径将接近10米,将使用推力达到500吨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和推力达到220吨的液氢液氧发动机。也就是说,未来我国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将从目前的20多吨提升4到5倍,达到百吨级。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科技委主任鲁宇表示,到2030年左右,我国重型运载火箭将实现首飞。那时,我们近地轨道百吨级运载能力的重型运载火箭将为载人登月提供强大的支持,也为火星采样返回提供充足的运载能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院长张忠阳表示,回顾过往,历史的天空上,中国航天已写下无数精彩瞬间;在未来的征途中,中国航天必将以新的成就,标注中国发展的新高度。(记者陈芳、余晓洁、胡喆)

相关阅读:一箭三星成功升空

一箭三星成功升空

11月21日12时5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吉林一号视频04、05、06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新华社发

据山西晚报报道,21日12时5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吉林一号视频04、05、06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发射任务是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负责的商业遥感卫星创新工程——吉林一号卫星工程的第三次发射。该工程由60余颗卫星组成遥感观测星座,具备宽幅成像、高分成像、多光谱成像、视频成像等观测能力,主要为政府部门、行业用户等提供遥感数据和产品服务。吉林一号视频04、05、06星,采用一体化设计,充分继承了视频03星成熟单机和技术状态,并根据商业市场需求对星载相机系统进行了性能优化,将逐步完善增强星座观测能力,更好地促进遥感行业应用、商业市场推广。

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是我国新一代三级液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负责研制生产。

此次发射,是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的第2次飞行,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55次飞行。

新闻延伸: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快速发射能力取得突破性进展

11月21日12时50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卫星精准入轨,发射任务圆满完成。一周内,相继发射风云三号和长征六号,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前所未有的中国速度标定着航天发射的新坐标。

作为我国三大航天发射中心之一,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主要承担极地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发射、科研训练保障以及深空目标探测等任务。自1967年组建以来,广大科技人员瞄准世界一流,勇于创新超越,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提升发射能力的主引擎,广泛开展航天技术研究与试验,突破了一系列重大航天发射和科研试验技术难题,取得了千余项科技创新成果。

长征六号是我国航天快速发射能力建设的关键型号,为实现发射周期从20多天缩短为7天的新要求,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向科技要效益、以融合促提高。一方面突出信息主导,按照“数据信息网络化、指挥监控可视化、信息传输宽带化、试验决策智能化”的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立标准、改模式、建机制,实现组织管理和资源配置信息化,大幅度提升组织效益;另一方面加强岗位融合,大力开展轮岗、换岗、兼岗、顶岗训练,磨砺提升“一精多专”“一专多能”本领,以各岗位之间的无缝对接大幅提升工作效益。

长征六号任务采取“水平整体测试、水平整体星箭对接、水平整体运输起竖发射”的“三平”测发模式。该模式简化发射区操作,缩短发射台占用时间,是短周期发射的核心要素。面对全新测发模式带来的技术状态新、组织协调范围广、现场管控难度大、指挥操作要求高等挑战,中心广大科技人员以科技为牵引,大胆创新,勇于攻关,先后破解10余项难题,创新设计了适应集火箭运输、起竖、发射脐带塔功能于一体的自行式整体运输起竖车的发射场设施,确保地面设施设备稳定可靠。

据悉,长征六号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快速发射能力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中心已具备运用多种模式发射多类型号、多个射向火箭卫星的能力,综合发射能力实现了每年3次到30次以上的跨越式发展。中心领导介绍,中心在一体测发、多星联调、快速转换、全程管控、急速判决等快速发射核心能力建设上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