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搜
报刊

“空巢小学”再解局:教育资源配置如何做到均衡?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孔子提倡“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但目前教育格局失衡现象仍比较突出,很多城市优质学校挤破头也进不去,农村学校却招不到学生。前不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赴山西等地采访发现,有的小学有20多位教师,但只有1名学生甚至没有学生。

孔子提倡“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但目前教育格局失衡现象仍比较突出,很多城市优质学校挤破头也进不去,农村学校却招不到学生。前不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赴山西等地采访发现,有的小学有20多位教师,但只有1名学生甚至没有学生。这些“空巢小学”并非个例,很多农村尤其偏远地区小学都面临类似的尴尬。

原本应是书声琅琅的小学,如今变成了一间间空房子。出现“空巢小学”的原因何在?第13期“议事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采访时认为,“空巢小学”是多方因素造成的,比如教育资源不均衡、不按以人为本的思路办学、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等。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是我们要尽可能地完善相关政策。储朝晖建议引入“人本值”概念,用以衡量各地学校是否落实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山西乡村的“空巢小学”很有代表性,它反映了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中心区教育资源密度越来越大,偏远地区教育资源密度越来越小。所以出现了很多漂亮的薄弱学校,它们的硬件设施基本到位,却没有优秀的师资。

近些年,我们强调义务教育均衡,刚性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到位,但是乡村的教师待遇较低,没办法解决年轻教师的生活、婚姻需求和职业发展需求,很多年轻教师选择跳槽去县城或城市。

造成“空巢小学”最主要的原因是义务教育资源不均衡,这个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教育硬件设施配置不均衡;二是师资配备不均衡;三是政策不均衡,即每个学校享受的权利不一样,不同学校能招到的生源不一样;四是自主性不均衡,一部分学校权位高,另一部分学校被边缘化,缺乏自主权。

近年来,由于生源减少,不少地方开展了撤点并校。我曾考察过黑龙江某乡镇一所学校,该乡镇领导考虑到村小学人数少,便计划撤掉村小学,合并资源到镇小学。但是,他们原计划一个年级招收120人,分三个班,实际上一个年级只招到了15人。

原因很简单,镇小学和县小学都离村庄二三十里地,同样情况下,村民自然会选择教学质量更好的县城小学。而对一些家庭条件差的孩子来说,撤掉村小学就意味着他们要辍学。根据我的调查,学校被撤并前,当地辍学率约为5%;撤点并校之后,辍学率上升到15%。在一些地方,撤点并校看似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实则损害了很多孩子上学的权益,让条件较差的孩子上不了学,享受不到义务教育的权利。

与此同时,每个家长都想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因此,可以说不是城镇化导致村小空心化,而是城乡教育资源差距悬殊所致。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6.1%,但农村孩子到城里上学的比例高达74%。这两组数字之间的巨大差距,其实就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有关。很多农村家庭把孩子送到城镇学校读书,进而导致农村学校空心化、小学幼儿园化,所以,城镇化的影响远远小于现在已经发生的学生进城的实际影响,约20%的学生进城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有关。在不少地方,政府甚至有意在城里建好学校,以便拉动当地经济和房地产。

要留住学生,不是撤点并校,而是提高当地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师资力量。如果村小学、镇学校和县学校的教学质量一样好,家长定然不会舍近求远地送孩子去远地读书。所以,我们应该从学生基本权利这个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须重视“软件”

山西乡村的“空巢小学”很有代表性,它反映了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中心区教育资源密度越来越大,偏远地区教育资源密度越来越小。所以出现了很多漂亮的薄弱学校,它们的硬件设施基本到位,却没有优秀的师资。

近些年,我们强调义务教育均衡,刚性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到位,但是乡村的教师待遇较低,没办法解决年轻教师的生活、婚姻需求和职业发展需求,很多年轻教师选择跳槽去县城或城市。

造成“空巢小学”最主要的原因是义务教育资源不均衡,这个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教育硬件设施配置不均衡;二是师资配备不均衡;三是政策不均衡,即每个学校享受的权利不一样,不同学校能招到的生源不一样;四是自主性不均衡,一部分学校权位高,另一部分学校被边缘化,缺乏自主权。

近年来,由于生源减少,不少地方开展了撤点并校。我曾考察过黑龙江某乡镇一所学校,该乡镇领导考虑到村小学人数少,便计划撤掉村小学,合并资源到镇小学。但是,他们原计划一个年级招收120人,分三个班,实际上一个年级只招到了15人。

原因很简单,镇小学和县小学都离村庄二三十里地,同样情况下,村民自然会选择教学质量更好的县城小学。而对一些家庭条件差的孩子来说,撤掉村小学就意味着他们要辍学。根据我的调查,学校被撤并前,当地辍学率约为5%;撤点并校之后,辍学率上升到15%。在一些地方,撤点并校看似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实则损害了很多孩子上学的权益,让条件较差的孩子上不了学,享受不到义务教育的权利。

与此同时,每个家长都想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因此,可以说不是城镇化导致村小空心化,而是城乡教育资源差距悬殊所致。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6.1%,但农村孩子到城里上学的比例高达74%。这两组数字之间的巨大差距,其实就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有关。很多农村家庭把孩子送到城镇学校读书,进而导致农村学校空心化、小学幼儿园化,所以,城镇化的影响远远小于现在已经发生的学生进城的实际影响,约20%的学生进城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有关。在不少地方,政府甚至有意在城里建好学校,以便拉动当地经济和房地产。

要留住学生,不是撤点并校,而是提高当地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师资力量。如果村小学、镇学校和县学校的教学质量一样好,家长定然不会舍近求远地送孩子去远地读书。所以,我们应该从学生基本权利这个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允许家长适当的选择权有利均衡

学生流失是因为他们的父母行使了选择权,但现在的一个情况是,城市里的相关部门实质上在限制这种选择权。比如,一些地方实行严格的划片入学政策,就严重限制了家长的选择权。

我不太赞成这种强硬措施,因为让家长适当地行使选择权,本身可以较好地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化。虽然就近入学节约资源,但家长更希望孩子能进一个教学质量有保障的学校读书。一味地强制,反倒会激发家长的逆反心理,不利于优化配置教育资源。

进一步发展私立学校,是保障教育当事人适当行使选择权的重要机制。据统计,2005年时,我国约有5%的小学生和6%的初中生选择私立学校;2014年,比例分别上升到了11%和12%。9年时间内比例上涨了6%,其中一部分学生去了收费很高的豪华私立学校。不过,就我调查所知,大部分是农村留守儿童去了农村的私立学校读书。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农村公立学校的责任链不弥合。不少农村学校的教师住在县城,出于各种原因可能会迟到早退。如果老师迟到早退,谁来管学生?这就是责任链不弥合。但是,私立学校的责任链是完整的,它们为保住自己的饭碗,每个环节和时间段都有老师照看学生,所以很多留守儿童会去私立学校读书,而这些孩子大多数享受不到财政的义务教育经费。这个渠道不通,造成了很大的不公平。

我曾呼吁给私立学校更大的空间,但很多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担心“口子”放得太大,公立学校会垮掉。紧随其后的问题是,财政还要给有编制的教师发工资,这个机制便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事实上,办教育本就该百家争鸣,不应一家独大。私立学校不断发展壮大,可以鞭策和激励农村公立学校完善自身。

总之,要打通机制壁垒,让更多私立学校有足够的空间发展,这样才能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效率,也能强化农村公立学校的危机意识。地方政府应该整体考虑这个问题,提高公立学校的效率、完善其责任链、改变管理和教学。此外,还要真正地按照权利平等的原则,制定义务教育的标准,并确保城乡标准一致。但是这么多年,这个情况一直没有很好地改善,原因是没有分离资源调配的权利,没有因地制宜地制定合适的标准。

用“人本值”来衡量教育均衡程度

总的来说,教育格局失衡涉及三大方面,即城乡不均衡、校际不均衡和学校自主权利的不均衡。

偏远地区学校和县城学校以及条件更好的学校,享有的权利不同。即便同样在县城里的学校,各自享有的权利也不同,因为这种权利往往和管辖学校的行政部门直接相关。因此,有很多教育专家一直呼吁取消中心校这种二级行政管理单位,让县教育局直接管理学校,这样可以缩短距离,提高效率。

学校原应享有独立自主的管理权,但我国的学校目前还做不到。我曾问过四川某中学校长一年收到多少个文件?他说一年收到400多个。学校没有自主的权利,没有管理、教育学生的权利,只有完成上级任务的“义务”,这样就失去了办学的意义。

学校办学的依据主要有两个,一是学生成长发展需要,二是社会发展需要。但一些地方办学顺序完全颠倒了,学校首先考虑的不是学生发展,而是红头文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现有教育管理体制官本位、层级过多、行政化有关。想要做好教育,必须去行政化、简政放权,做到以人为本,保障学生的基本民权。

此外,还应加强问责制。据了解,很多地方都存在政府挪用教育经费的乱象,但几乎没有人依据《义务教育法》被监管和问责。

要让教育达到均衡,还要探究更深层次的原因,即教育是学生的基本权利。早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已提出这个理念。我觉得,这个理念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落实、普及,是因为有关方面的认识没有提高到这个程度,很多人简单地认为只需提供物质支持就能办好教育。

正因这样,才出现城镇居民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远远好于农村孩子。此外,权利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以及教育资源分布状况直接相关,这也是造成校际差异的重要原因。

实际上,“以人为本”在教育上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人人平等,每个人的价值和权利是平等的;二是遵从学生的天性和差异办学,了解不同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

但从现状看,多数学校依然拿“权大于民”的思路办学,依然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标准,用以检测学校是否落实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了什么程度。

基于我30多年大范围地实地调查和多方比较,我建议引入“人本值”这个概念,用以衡量一个地方教育是否均衡。那么,什么是“人本值”呢?人本值即人的价值定位与社会组织及其他存在的价值定位之比。以算式表达为:“人本值=人的价值/社会组织及其他存在的价值”。

若用人本值评价和描述教育,就要看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人本值的大小如何。人本值大于1,意味着人的价值估价高于社会组织及其他存在的价值估价;反之,人的价值就被贬低。

所以,从人本值的角度分析,世界各地教育人本值的高低不同,城乡教育人本值的差距才是“空巢小学”和学生流失的根本原因。目前总的趋势是生源由人本值低的区域流向人本值高的区域,由乡村到县城再到市区、省会以及北上广。这是值得警惕的。人本值可以作为各地在实施教育均衡发展实践中的水平尺,可以广泛使用。

用科技手段助解“撤点”难题

教室里,学生们跟着老师齐声朗读,而领读的教师,远在千里之外。在位于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的山乡中,借助科技手段推出的“同步课堂”,正成为破解农村地区“开课难”问题的一个突破口。利用科技进步拉近时空距离,多一些科技手段、少一些“撤校之痛”的尝试,值得进行更多的探索。

当前,在不少偏僻的山村里,琅琅的读书声正在面临消失之虞。肇端于2001年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掀起了撤点并校的热潮。在广袤的农村地区,大量的乡村小学被撤并到乡镇或者县城,与之相伴的则是,诸多乡镇中学也撤并到县城之中。

在这场已经存续了十余年的农村教育资源大整合中,传统的“村村办学”模式不复存在。撤并之后,带来的直接后果之一是,大量农村学生上学成本增加,在一些偏远地区,学生甚至每天需要翻山越岭、步行数十里山路上学。也有部分学生不得不选择乘坐校车上学,这在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大量农村校舍闲置与部分“巨无霸学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学生们享受“更好的教育”的期待,在现实中难以真正得到兑现。

推行撤点并校,农村生源的减少以及农村地区师资的相对匮乏是重要原因。因为缺少师资“开不齐课”,因为教学资源缺乏“开不足课”,因为教学质量问题“开不好课”,曾使得不少农村学校存在的合理性受到质疑。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这些问题并不是只有“撤点”才能破解,更并非只有“并校”才是最优选择。

以记者曾持续调研、跟踪的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为例,当地与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合作,探索了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路。一块白板、一个投影仪、一个摄像头、一套音频设备……以光纤连接的信息化教学核心设备并不复杂,但在此基础上衍生的同步课堂、专递课堂、教学点数字资源教学等形式,实现了探索优质学校的师资与农村薄弱学校的有序对接。大山里的孩子,不用跋山涉水,在教学点里就能与城市里的优质小学一同开课。

当然,囿于不同地区的办学条件存在差异等客观因素,这样的模式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农村地区。但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借助教育信息化为农村孩子打开一扇眺望山外世界的窗户、减少农村学生求学往来奔波的尝试,值得进行更多的探索。远在大洋彼岸的日本,“一个人的车站”曾经备受瞩目。位于北海道的这个车站,很长一段时间只有一名学生是唯一的乘客。但这个车站并未关停,而是在当地民众的建议下,一直运行到这名学生毕业。社会对于教育发展的关爱与呵护,可见一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事实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关于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的规定中也明确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的当下,拉近时空距离已经具备客观的可行性,能否少一些“撤校之痛”,它所考验的,更在于相关部门的责任心、使命感以及为乡村赓续更多文化记忆与传承的诚意。

阅读推荐

地方布局大飞机万亿市场 航空产业链聚长三角制造带

公开信息显示,C919迄今为止共接到来自21个买家的517架次订单。招商证券等券商研报预计,到2030年,全球对C919所属的160座级单通道喷气客机的需求量约为14500架,而我国预计需求量约为2650架。按照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商飞”)的预测,C919的市场空间超过1000亿 [详细]

2016-07-07 08:17:14 经济参考报

首批改装飞行员:运-20相当于战斗机的四代机

7月6日,运-20飞机正式列装空军航空兵某师。这不论是对中国空军而言,还是对中国军队、甚至对整个中国来说,都是一个充满荣耀的历史性时刻。它的正式列装标志着空军战略转型建设站上了新起点。作为首装承训运-20的航空兵某师,自然备受关注,记者就此专访了该师师长陈钢,首批改装飞行员杜宝林、滕辉。首先恭喜你们成为首装承训运-20飞机的空军航空兵部队,请问列装运-20对一支部队到底意味着什么?陈钢:运-20飞机作为“国之重器”,首装我们师,这是军委、空军对我们师的信任和重托,也是我们师全体官兵期盼已久的一件大事。作为“第一茬人”,我们内心十分激动,深感使命光荣,倍感责任重大,全师官兵上下齐心、合力共为,立志为空军战略投送能力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就我师来说,以往主要依靠运-8、运-9等中型运输机来担负运输任务,在抢险救灾、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装备的更新换代、任务的拓展延伸,运-8、运-9已经不能满足战略运输和未来作战的需要。运-20飞机的列装,将使我们师战略投送能力发生质的跃升。对空军、对国家,意义都非常重大。杜宝林:运-20的列装,对军事运输航空领域具有革命性意义。对人、对文化、对理念、对架构、对模式,都将产生深层次的革命,不是变革,是革命。去年,我奉命带领改装分队执行运-20飞机的改装接装任务,并有幸执行了首飞任务。改装接装运-20飞机,是国家战略的需要、时代发展的需要、空军转型的需要,更是加快推进空军战略投送力量建设的需要。运-20作为一款跨代的飞机,你们作为首装承训运-20的“第一茬人”,在改装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和挑战?杜宝林:现役的军用运输机和运-20相比,至少差距一到两代。运-20相当于战斗机的四代机。要驾驭它,不仅要转技术、转管理模式,还要转理念,说白了就是换头脑。过去传统飞机,受软硬件的制约,达不到人机交互的深度,而运-20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超前的技术,足以引领和改变指挥员和飞行员的思维。作为运-20的首批改装者,我们自觉以“第一茬人”的责任担当,主动转观念、认真学理论、刻苦练操作,圆满完成改装任务,实现了国产新机首批首架由部队自主完成接装空转。在严密细致的准备工作后,安全顺利地完成了运-20飞机部队首飞。运-20这型飞机融入了全新的理念,我们必须对一些旧的观念进行更新,决不能让“新瓶”装“老酒”。滕辉:运-20飞机是实现空军战略转型,提高战略投送能力的关键装备。飞行员也从单纯的驾驶员,转变为飞机资源的管理者。每一名机长都好比大型企业的“CEO”,从一名“一杆两舵”的飞行员成为机组资源的管理者。与我以前参加的历次改装都不同,这次运-20改装培训引入了先进的培训理念,突破了传统的训练模式,采用了全新的培训体制,使我们能更加形象、生动、全面地掌握专业理论,熟悉飞机和机载设备的使用、维护,确保了运-20飞机如期列装部队。下一步,你们将为运-20列装形成战斗力做出怎样的努力?滕辉:作为使用大运的“第一茬人”,建设战略投送劲旅的艰巨任务和光荣使命,已经落到了我们这代人身上,我们深感使命如山,责任在肩。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争做思想、技术、作风都过硬的飞行员,真正从理论上把握住飞机的重点,从经验上辨析出飞机的特点,从实践上攻克飞机的难点,把新机飞得安全、飞得高效,助推战略投送能力加速提升!杜宝林: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学习借鉴外军、兄弟部队大型运输机作战训练经验做法,积极探索形成运-20飞机的训练组织、安全管理和维护保障模式机制,力争尽早形成战斗力。陈钢: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运-20已列装我师并成功首飞,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很好的起点,但在运-20试训上,我们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挑战前所未有,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尊重科学、遵循规律,主动作为、真抓实干,科学筹划每一次任务,精心准备每一次飞行,严密组织每一个起落,就一定能够高飞远航!我们的目标是,切实提高我们师执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实现“国家利益需要到哪里,我们的战略投送能力就到哪里”。 [详细]

2016-07-07 08:09:00 央广网

中国体操男团面临日本挑战,欲夺奥运三连冠

男子双杠和吊环也是中国男队的争金点,刘洋、尤浩的吊环,尤浩、邓书弟、林超攀的双杠都具备夺金实力。中国队的第一目标是这两个项目都能有两人晋级决赛。中国女队团体项目的目标是争取一枚银牌,因为美国队的整体实力明显高于其他对手。单项上,中国女队的传统优势项目高低杠,平衡木也具有夺金实力。“去年的世锦赛冠军范忆琳今年的高低杠起评分和动作质量又有了提高。在平衡木上,商春松、王妍、范忆琳都有夺冠的实力。不过,平衡木也是最难比的项目,队员们的临场表现也很重要。”叶振南称,体操是一个人为打分项目,女队的签位就不是很好,“女队上午开始比赛,并且第一个项目就是最容易出现失误的平衡木。裁判早上起来后,对于最开始的比赛都不会很兴奋,很难有高分出现。”张成龙想实现“杠上开花”从2010年的鹿特丹世锦赛到现在,张成龙每一场大赛都未曾缺席过。2012年伦敦奥运会,他还只是个备战的新人,虽然在自己的单项上没有斩获,却为男团蝉联冠军立下汗马功劳,也获得了他人生的第一枚奥运会金牌。今年在里约,他想帮助男团取得冠军,也希望自己能在单杠上圆梦。2014年南宁世锦赛,张成龙帮助中国男团触底反弹,创下六连冠的壮举。“跟四年前比,更辛苦,备战的过程更让我难忘。现在的规则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的自由操、单杠,起评分都下降很多。这几年里,我在不断地增加难度。”张成龙在谈到里约的目标时说,“首先是带领兄弟们取得男团冠军,这枚金牌是我们最看重的,然后再是单项吧,希望能在单杠上圆梦,实现单项金牌的梦想。”在奥运会体操“533”赛制下的男团比赛中,一两个大失误很可能成为扭转比赛局面的关键点。因此,如何在保证计划难度的情况下尽量顺利地完成所有成套动作,或许将是中日两队男团决赛面临的同样课题。不过相比于女队的下下签,中国男队的签位不错,比赛是在当地时间下午进行。“这个奥运周期我们的全能进步很大,但比赛中要看谁发挥最好,意志最坚强。”叶振南称,国人对体操项目非常关注,就是因为其具有很多不可控因素。他希望外界能给中国体操队减轻压力。 [详细]

2016-07-07 07:25:41 新华网

河北省人民防空会议于昨日召开 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

​7月6日,河北省人民防空会议在石家庄召开,贯彻落实第七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部署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重要讲话精神,总结我省“十二五”人防工作,对“十三五”时期人防建设进行安排部署,表彰人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举行。 [详细]

2016-07-07 07:08:21 河北日报

文化产业如何走出品质增长之路

●中南大学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连续11年发布的《中国文化品牌发展报告》,共发布了373个中国文化品牌,覆盖了影视、旅游、出版、艺术品、动漫、互联网等各领域。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文化品牌类别分布广泛,文化品牌培育对文化产业提速起到了拉动和引导作用。“中国文化品牌建设比文化产业自觉更早,近年来,在倡导文化自信和振兴文化产业后,我们又有了新的品牌自觉意识。”中南大学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友权说。在他看来,文化品牌是文化的精神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重凝聚,有着丰富含金量,只有品牌产品才有竞争力和感召力,文化产业要赢得市场、参与国际国内文化资本的激烈竞争、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走品牌化之路。此次《意见》对旅游、出版等文化领域的品牌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开发一批有潜质的旅游资源,形成以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区、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等为支撑的现代旅游业品牌体系,增加旅游产品供给,丰富旅游体验,满足大众旅游需求;鼓励传统出版企业、广播影视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加快发展数字出版、网络视听等新兴文化产业,扩大消费群体,增加互动体验。我国旅游业近年来进入以品牌竞争为核心的发展阶段,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品牌化之路提供了基础——湘西文化浓郁的凤凰古镇、富有文艺情调的丽江、“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每年都吸引众多慕名前往的国内外游客。旅游与其他业态的结合也催生了一系列知名品牌,如“印象系列”“又见系列”通过结合当地特色资源,将山水景色、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表演,成为许多游客必看的经典演出。也对数字出版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数字化成为传统出版业跨越发展的契机。凤凰传媒、中国出版集团等出版社都积极探索与互联网结合,并与演艺、影视、游戏等行业合作打造全产业链。专家认为,随着“文化+”的兴起,创新意识、跨界融合意识在品牌建设中越来越重要。2、补足短板,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提到国外的知名文化品牌,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日本的动漫,韩国的电视剧,美国的好莱坞电影等。这些拥有全球市场的文化品牌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带动了企业生产和市场消费。相比之下,我国文化产品的品牌效应不算突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更是凤毛麟角。“近年来,中外文化贸易逆差逐渐缩小,与我国‘走出去’的民族文化品牌之间有着必然的关联。”欧阳友权提到,培养民族文化品牌成长,并逐步走向国际化之路,将是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文化品牌建设任重道远,与发达国家相比,文化品牌影响力差距较大。”欧阳友权提出,在文化产品生产过程中,一些文化企业的套现思维导致了眼光短视,过度迎合市场,而忽略了对文化附加值的开掘,对市场的后劲支撑乏力。在许多专家看来,我国文化品牌建设存在明显短板。由于我国文化产业起步晚,发展方式较为粗放,产业附加值偏低,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例如好莱坞的衍生品收入大约占总收入的七成左右,票房收入仅占三成;而我国则相反,票房收入占近八成。此外,文化品牌同质化问题严重,缺少自身特色,雷同的产品造成市场恶性竞争,如影视剧生产跟风现象严重,相同题材而制作粗陋的影视剧层出不穷,各地旅游景点也常出现似曾相识的文化街区和类似的旅游纪念品。欧阳友权提出,当前我国的文化品牌呈“两头大、中间小”的业态失衡状态。“两头大”是指传统的老牌子,如国粹等传统文化的世界认同度高,同时,与新兴科技相结合的新品牌,、阿里等新媒体、影视娱乐类品牌等成长快;“中间小”是指占绝大多数文化业态的行业品牌少,发展滞后,即资源依赖型的文化行业如文化旅游、民族民间艺术、传媒业等占比很大却品牌较少。“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影响力还未达到应有高度。只有将优质内容凝练成文化品牌,才能进一步在国际市场实现快速、有效、大范围传播。”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指出。3、提质升级,加强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意见》提出,要净化市场环境,建立更加严格的市场监管体系,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要清除制约因素,建立产品质量、知识产权等领域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健全黑名单制度,大幅提高失信成本;要制定激励政策,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支持自主品牌发展。目前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数量优势明显。然而当前阶段更需要从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的转变,发掘产品背后的内涵与深层价值。“德国八千多万人口,却为世界贡献了两千多个品牌,许多品牌限量生产,而不是迎合市场、越多越好,这就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品牌意识。”欧阳友权说。提出,要“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主要内容”,这也是文化领域品牌建设的方向所在。欧阳友权认为,文化品牌的未来发展要拓宽三大路径:一是注重民族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二是扶持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意开发,三是品牌培育要有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防止急功近利。善用民族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对我国文化“走出去”意义深远。陈少峰指出,我国在对外品牌塑造和传播方面不应局限于举办大型活动,还应逐步建立包括国家、社会、企业、城市、明星、项目产品等各层面的系列品牌。“品牌是文化传播的影响力来源,优质内容则是品牌形成的基础。”在陈少峰看来,文化“走出去”最重要的是坚持“内容为王”,这就需要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氛围。实际上,中国文化元素在世界市场很受欢迎,好莱坞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都融入了中国元素,并获得很高的票房和很好的口碑;而我国却少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类似作品,因此不仅要善于运用传统文化资源,更需要加入创意,并结合市场需求加强现代运营管理。 [详细]

2016-07-07 06:47:00 中国经济网

网罗天下
  • 社会
  • |
  • 娱乐
  • |
  • 生活
  • |
  • 探索

免责声明:
凡发布在本网上的内容,除标注为“中国搜索”或“国搜”的稿件外,其他均转自第三方网站,是为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不意味着本网认可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如有意见建议,请点击页面下方的“对国搜说”,欢迎及时反馈。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