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搜
报刊

康熙过扬州的两首诗是什么?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康熙自二十三年(1684)至四十六年(1707)前后六次出巡都与治河、漕运、盐运有关,而扬州“地兼三者之利”,自然是其关注的重点。

六次出巡,来回均经过扬州

历史上,曾有几位帝王巡幸过扬州,其中隋炀帝三次出巡,清康熙帝、乾隆帝各六次出巡。皇帝出朝,地动山摇。阵势最大的要数隋炀帝,第一次巡幸时仪仗空前盛大,“舳舻相接,二百余里”,船上岸上数十万人相随,仅挽船士八万有余,耗资巨万,落下了千古骂名。和隋炀帝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清康熙帝比较低调,特别是前四次出巡时注意自律自省,还有感而发写下了《过维扬》《述怀近体诗》两首诗,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清康熙帝是位有作为的皇帝,他的六次出巡可不是游山玩水。康熙亲政不久,就把治河、漕运、削平三藩列为最重要的三件大事,“书而悬之宫中柱上”,以示时刻不忘。又谓漕、盐、河为“东南三大政”,给予极大关注。康熙自二十三年(1684)至四十六年(1707)前后六次出巡都与治河、漕运、盐运有关,而扬州“地兼三者之利”,自然是其关注的重点。康熙帝六次出巡,来回都经过扬州,五次驻跸扬州。在此过程中,“不严警跸”,注意“仪卫”的“简约”,每次护从仅三百余人,凡有“以管龠迎者”,皆“辄禁止之”。他每到一处都告诫大小官员“当洁己爱民,奉公守法”。

《过维扬》:“重过邗沟地,春风细草生”

第一首诗写于康熙帝第二次出巡之时。康熙二十八年(1689)正月初二,皇帝谕吏、户、兵、工部,因治河事宜“应修应塞议论纷纷”,决定再次出巡,亲作勘察,并兼观览民情,周知吏治。令出巡所需均在京准备,“秋毫不取之民间,恐地方或有不肖官员,借端妄派,以致扰害穷民,尔其加意严察”。同时出了个安民告示,所经地方,百姓各安生业,勿避勿扰,不搞排场,不加重地方负担。正月初八日启行,自北而南,正月二十七日,皇帝的御舟来到扬州,是日泊黄金坝。城中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盈衢溢巷”,阖郡士民迎驾,大家都跪在黄金坝河岸上,想一睹康熙皇帝的风釆,船过去了,康熙亲眼看到男女老幼争先恐后住前追赶,奔走呼号,“喧哗拥塞”。这显然和他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二十八日,康熙帝“亲制上谕”:“高崖水次,或有倾跌之虞。”对其欢迎“虽出其恭敬爱戴之诚,恐致稍损物力,甚为惜之。朕视宇内编氓,皆吾赤子,惟使比户丰饶,即不能结彩幔,朕心亦所嘉悦。前途历经诸郡邑,宜体眹意,悉为停止。”同时下令,“此后止于夹道跪迎,勿得紊乱追趋,致有诸患”。正是在这次途中,康熙写下了《过维扬》这首诗,在这首诗的序中,再次说明了作者的目的在于,“犹恐前途相效。敕地方长史,谕以省费惜财,并赋此诗。”诗中写道:“重过邗沟地,春风细草生。帆墙连贾舶,笙吹满江城。物力须教惜,民情亦见诚。繁华当淑景,气象喜充盈。”五年前,即康熙帝第一次出巡时曾经到过扬州,由于康熙的曾祖父努尔哈赤推行屠杀汉儒政策,他的父辈又六次洗劫中原大地,叔祖父多尔衮更是强迫汉人“剃发”,引发了江南地区的强烈反抗,历史上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就是在此背景下发生的。所以在康熙初年,扬州地区的老百姓对清王朝非常抵触。据《清圣祖实录》记载,由于担心当时扬州的“治安”不好,尽管康熙十分倾慕扬州美景,但在第一次下扬州的时候,第一天没敢进城,而是把船停靠在了仪征长江水域,一行人就在船上凑合住了一宿。第二天进扬州城看了栖灵寺、平山堂和江天寺三个景点,就匆匆离开了。康熙第二次来到扬州,看到扬州商船云集,一派繁华富足的景象,看到民众欢迎的热诚,感到满汉矛盾有所缓解,内心是非常高兴的,认为即使这样,也要爱惜物力,不要浪费,不能因接待圣驾而增加侈靡之风。对于康熙来说,能有这种想法,应该是值得称道的。当然这是不是他内心真实想法谁也不清楚。

《述怀近体诗》:“又驻塔湾见物华”

第二首诗《述怀近体诗》写于康熙帝第四次出巡之时。第四次出巡始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正月十六日启行,沿途登泰山,视察河工,检阅官兵,谒明孝陵。回程中,于二月二十九日御舟泊扬州宝塔湾,入住茱萸湾行宫。这是由扬州盐商于高旻寺西侧为康熙帝南巡而修建的,又称塔湾行宫。康熙帝在这里写下了《述怀近体诗》。诗云:“又驻塔湾见物华,先存蔀屋重桑麻。惠风遍拂维扬市,沛泽均沾吴越家。作鉴道君开艮岳,与嘘炀帝溺琼花。浇胸经史安邦用,莫遣争能纵欲奢。”康熙帝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他在序文中写得很清楚。康熙帝住在行宫中,想起了曾经阅览过的《汉书》,其中有“文帝惜露台百金”而被后世称颂的记载。汉文帝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正是他开创了“文景之治”,但他非常朴素节俭,他曾经想筑一座露台,找工匠商议后,知道需要一百金,汉文帝觉得这一百金相当于中等人家十户的总家产,就作罢了。康熙帝在序中写道:“至于茱萸湾行宫,乃系盐商、百姓感恩之诚而建,虽不与地方官吏,但工价不下数千。”加上“三宿所费,十倍于此乎?”“故作述怀近体一首以自警”,康熙似乎找到了与汉文帝的差距,觉得应该自我警惕了,不能放纵自己,还要把这首诗“粘之壁间,以示维扬之众”。从诗的内容看,还在于他看到了因为追求奢靡而丢掉江山社稷的危险性。值得借鉴的是宋徽宗因筑艮岳而亡国,令人唏嘘的是隋炀帝因沉湎琼花而掉脑袋,这些使他不寒而栗。艮岳是宋徽宗的得意之作,可谓括天下之绝,藏古今之胜,集中国南北园林建筑之大成,荟华夏名山大川之雄伟、险峻、奇秀、幽美诸特色之萃,蔚为大观。宋徽宗恬然自得,还洋洋洒洒地作了一篇《艮岳记》。可惜好梦不长,不久,金人北来,城破园毁国亡,自己被掳往金国,受尽凌辱。隋炀帝下扬州看琼花的故事,都出自明清以后的小说中,尽管是虚构的,但其影响是很大的,康熙自然也相信了这一点,而隋炀帝三下扬州场面浩大,挥霍浪费,穷奢极欲,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不能不说是隋炀帝失败的原因之一。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由此,康熙想到安邦定国一定要以史为鉴,不能放纵自己追求奢侈的欲望。话是这样说,能否真正做到是另一回亊。对于九五之尊的帝王来说,各种奢靡的诱惑太多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实践绝非易事。

从康熙帝的这两首诗来看,作为封建帝王能够注意反省自己,把崇尚节俭、克服奢欲与治国安邦联系起来,这是可圈可点之处。应当指出康熙自己后来也未完全做到。第四次出巡之后,兼任巡视两淮盐课监察御史的曹寅,得知康熙要第五次出巡,又捐银二万两,亲自筹划督修茱萸湾行宫,从而使行宫殿堂馆轩、亭台楼阁一应倶全,更加富丽堂皇。康熙第五次出巡时,在扬州城内畅游平山堂等地之后,就登舟驶抵茱萸湾行宫驻跸,游御花园,演戏摆宴,极尽人间乐事。据《圣祖五幸江南恭录》记载,入夜“行宫宝塔上灯如龙,五色彩子铺陈古董字画,无计其数,月夜如昼”,好一派良宵美景。第五次出巡来回均在此居住,前后计十一天。为了康熙的舒服,曹寅究竟花费了多少银子,大概谁也说不清楚,但肯定是造成了巨大亏欠。清代有首《竹西词》说:“三汊河干筑帝家,金钱滥用比泥沙。”这倒是符合实情的,可见浪费惊人。到雍正朝,因问题暴露,东窗亊发,曹家被抄家,而致一落千丈,康熙帝在这方面是有教训的。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阅读推荐

常州新老党员代表集体重温入党誓言 感受"红色七一"

6月28日下午,钟楼区吊桥路社区举办庆祝建党95周年文艺活动。现场,社区年轻党员代表向入党60年以上的老党员致敬,为他们佩戴红花,并与老党员一起重温入党誓词。目前吊桥路社区有60年党龄的老党员共10人,平均年龄85岁。82岁的金和妹老人,已经有62年的党龄,当年她是常州同庆布厂的一名挡车工,多次被评为厂里的“优秀生产能手”。“那时(入党)觉得很光荣的,那时我入党时要求生产质量好 (产量)要在前面,参加各种活动也要积极。”参加活动的年轻党员,也在现场受到一次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详细]

2016-07-02 15:46:22 中吴网

黄楼充实内容后 有望正式开放

黄楼,徐州市民都非常熟悉,它坐落在黄河南路、庆云桥东、黄楼公园内,为北宋苏轼所建,是徐州五大名楼(即彭祖楼、霸王楼、燕子楼、奎楼、黄楼)之一。据了解,黄楼在进一步充实内容后,有望正式对外开放。 [详细]

2016-07-02 14:39:49 彭城晚报

神州专车亏损持续收窄 B2C模式将是互联网出行未来

神州专车的共享经济B2C模式,规模效应明显,而精确的商务高端定位让公司从无尽的补贴大战中抽离出来,保障司机稳定收入和稳定服务。在网约车新规即将出台的背景下,B2C模式将成为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详细]

2016-07-02 14:00:04 中国经营报

网罗天下
  • 社会
  • |
  • 娱乐
  • |
  • 生活
  • |
  • 探索

免责声明:
凡发布在本网上的内容,除标注为“中国搜索”或“国搜”的稿件外,其他均转自第三方网站,是为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不意味着本网认可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如有意见建议,请点击页面下方的“对国搜说”,欢迎及时反馈。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