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全国再一次进入高考时刻。一般在这几天里,我们看到的新闻是帮助学生们的好人好事,老师、网友对各省作文题的点评、仿作,名人们讲述当年的高考记忆,连准考证丢失的假消息都会年复一年地出现……可以说,在这段时间,不仅是考生,整个社会都进入高考模式,有人提供支持,有人围观热闹,有人追忆情怀,有人对高考改革提出种种可能。
高考的意义是多元的。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即便不是“决定命运”这么绝对,至少也是改变命运的一个重要机遇。在高考之前,学生们所面临的是个以成绩为单向评价准则的社会,从此之后,就要面临一个多向评价的社会,社会的评价不只是书本的知识,更是人生的学问。可以说,高考是全社会给学生们设计的成人礼。
高考另一层意义是社会层面的。有关高考的新闻可以很热闹,但高考精神维系的一些基本价值却是理性、恒久的:公平、进取、尊重知识及社会流动性。全社会都对高考如此重视,是礼赞也是焦虑,通过对高考的围观,表达对价值的认可。也唯恐在价值观多元的今天,这些维系社会的基本价值会流失。
说到底,高考的设计初衷,既是人才的选拔,也是对知识的普及。高考一时,而知识无涯。自1977年高考恢复开始,这近40年来,中国重新走上肯定知识、文化的历史阶段。近些年来,即便有一些“读书无用论”兴起,也都不能从根本上撼动高考的地位,没法取代尊重知识的社会共识。我们可以降低一些高考在人生转折中的权重,但没法改变知识改变命运的前提;知识结构与社会脱节可能会造成一时的挫折,但知识本身绝不会在社会进步的历程里无所适从。
杨绛、莫言、屠呦呦、韩春雨、刘浦江,这些知识的耕耘者,越来越多地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具有话题性的公众人物。确实,中国发展到今天,知识及知识分子理当有贯通社会各个层面、成为共同话题的可能。从这个层面说,高考给大多数人带来的知识训练,传递的尊重知识的价值理念,是无论怎么改革都不会被改变的原初面貌。虽然高考的具体制度还有完善的空间,但高考本身仍值得我们礼赞:是高考让“学而时习之”成为全社会的基本理念。
高考,使全社会整体性地回到崇文重教、充满温情的面貌,这也是高考所带来的时代景观。而当学生们走出考场,并不意味着解放,对于有志于学术的学生们来说,学海无涯的征程才刚刚开始。当高考时间过去,为高考而动员起来的社会力量复归平静,这也不意味着对知识的敬礼就此完成,接下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年复一年的高考即将过去,希望考生们走出考场,别在探求知识上止步,正如英国科学家霍金在社交媒体上寄语考生“未来将因你们而生”,未来也因知识而生。
【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时间,交管部门给出提示,高考考点附近禁止鸣笛,小区里也发出通知,禁止在这高考期间施工装修,高考作为全国瞩目的焦点,也吸引了无数商家的眼光。 [详细]
今年哈尔滨市共设考点51个。考点内,饮水处、卫生室、考务室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考点外,志愿者、爱心人士、相关部门贴心服务尽显温暖,考生们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满怀信心迎来人生大考。 [详细]
掐指一算,中高考即将临近。再掐指一算,貌似大姨妈刚刚好在那两天光临,平时不痛经的美眉们还好说点,就当做什么都没发生的直面中高考,关键点来啦,对于痛经的美眉们要怎么办? [详细]
高考第一天,语文和数学两门科目率先亮相。两个多小时的考试时间浓缩了考生们三年的学习生活,薄薄的一张试卷承载的,却绝非只是几十道题,而是对考生能力和素养的考查。 [详细]
无论是林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烟眉”,还是罗敷的“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古代女...
“清宫”一时成为热门话题,故宫里的延禧宫成了很多游人“打卡”之处。当行走在红墙黄...
《官撕:冰封侠的背后》中透露,之所以拍摄第二部,是因为拍摄第一部时被公司前成员...
黄金周哪些景点最受欢迎,会不会被挤成饼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