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搜
报刊

跟随一条地铁 见证百年京城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在两广路虎坊桥路口的西南角,脸谱造型林立的小广场旁,一座青墙红梁的小院独立于周边高楼大厦中。雕梁画栋的大门显得格外肃穆,步入其间更是别有洞天。面积达 2800 平方米的院落里,已形成戏楼、茶楼、酒楼、博物馆“三楼一馆”的独特格局。

湖广会馆:留有名人墨宝的匾额最终竟被劈柴取暖

在两广路虎坊桥路口的西南角,脸谱造型林立的小广场旁,一座青墙红梁的小院独立于周边高楼大厦中。雕梁画栋的大门显得格外肃穆,步入其间更是别有洞天。面积达 2800 平方米的院落里,已形成戏楼、茶楼、酒楼、博物馆“三楼一馆”的独特格局。

您别小看了这座位于南城的院落,当年可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清朝名士徐乾学、岳钟琪、张惟寅、刘权之、王杰、叶继雯等都曾在这里居住过。会馆本是科举制度的产物,当年千里进京考试的湖广学子,多聚会于此。这也难怪,这里汇聚了如此多的文坛巨匠。也因为这个缘故,文昌阁就成了会馆中最为神圣的建筑。

文昌阁位于会馆中部,前有1830 年加盖的大戏楼,后有供会议用的宝善堂、供宴饮的楚畹堂和会客的风雨怀人馆。再往里走,便是竹木叠嶂、笼雀啁啾的花廊。文昌阁对面的门廊拐角处还有几幅壁帖。叶名琛、曾国藩、左宗棠等人的大学士匾,曾国荃、胡林翼等人的封爵匾,还有刘子庄、黄自元等31 人的状元、榜眼、探花的传胪匾等在此都有记录。据说当年,湖广会馆是文坛聚会的场所,知名文人的墨宝,可以说不计其数。但新中国成立后,湖广会馆因长期被用作民居,结果到了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些匾额竟然多被居民拿去劈柴取暖了。至今想起,仍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湖广会馆现存匾额中,留下名字最多的要数曾国藩了。这位曾大人率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起义,官封至一等侯爵。可以说,他是同时期湖广地区最为出名的官员。因此,曾国藩对于北京湖广会馆的修缮,责无旁贷。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 年),官至礼部侍郎的曾国藩倡议重修会馆,新增了风雨怀人馆,确定了会馆的整体格局。可能是出于乡情,曾国藩对于湖广会馆有着特殊的感情,就连自己的六十大寿,都是在这里举行的。后来他回忆说,在湖广会馆 “宛在洞庭云梦”,颇能感受到水乡泽国的万千气象。

大戏楼是湖广会馆最出名的建筑,也是全国现存比较完好的四座会馆戏楼之一。这里的戏楼曾名角荟萃,民国初年,谭鑫培、余叔岩、陈德霖、梅兰芳等京剧大腕都曾在这里演出过,著名花旦田桂凤与谭鑫培还多次在这里合作《乌龙院》《拾玉镯》等大轴。当年能在这里演出的,都是民国年间的顶级大腕。

作为北京市建成开放的第一百座博物馆,由乡贤祠改建的戏曲博物馆内可谓是珍品众多。在博物馆大厅的中间,陈列着一个被玻璃罩保护的深栗色木牌,这便是光绪二十三年(1897 年)皇帝赐给陈德霖的进宫腰牌。这在当时绝对是“一哥”的标志,距今已有近120 年的历史,绝对算得上是镇馆之宝。

作为梨园胜地,湖广会馆也是众多名家拜师收徒的地方。

上林仙馆:胡同里隐没的顶级会所

八大胡同从广义上说,指的是前门大栅栏的观音寺以西,铁树斜街以南,珠市口西大街以北的诸多胡同。具体非要说出八条的话,公认的是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但是如今穿行在前门外的陕西巷,只有一些二层小楼以及其上的门楣、楹联还依稀留有曾经的影子。如果您还想寻找些当年的影子,那就要去位于陕西巷北口的上林宾馆了。

上林宾馆,是一座二层的砖石结构小楼。在破旧的胡同中,它规整讲究的建筑格局格外显眼。旁门的门楣上刻有“上林仙馆”四个字,想必就是如今宾馆名称的由来,而当年的上林仙馆绝对是八大胡同的顶级会所。

步入正门,顺木台阶而上,站在二楼即可俯视天井当院。细看便会发现,整个天井呈现出八角的龟壳形状, 这就是传说中的龟房,取长久存财之意。拐角处有一处四人间套房,盛传这是当年赛金花所住的房间, 但并无定论。

虽然房间是否是赛金花所住不能确定,但是她在此驻场却是事实。民国初年,赛金花已经离开上林仙馆去了上海,这里的花魁换成了小凤仙。这时,上林仙馆中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前任云南都督蔡锷将军。蔡将军绝非酒色之徒,他去“逛窑子”实属曲线救国。

昨天还是共和功臣的袁世凯,转脸却成了要登基的“准皇帝”。蔡锷将军想脱离袁世凯的控制,回云南起兵反对复辟。可那时,他已经被袁世凯羁留北京,遭受种种监视。为避袁世凯耳目,蔡将军作韬晦之计。他故意常去八大胡同走动,因此结识了小凤仙。袁世凯看到蔡锷“沉迷女色”,便也对其放松了警惕。老谋深算的袁世凯万万没想到,小凤仙与蔡将军要合演一出双簧。

1915 年11 月中旬,也就在袁世凯称帝前夕,小凤仙借云吉班中有人摆酒做寿的机会,安排蔡锷在房中饮酒。他们把窗纱去掉,拉开窗帘,使监视蔡锷的人可洞观室内,大衣皮帽也挂在衣架上,故意迷惑他们。待到开向天津的火车将要启程,蔡将军不取衣帽,趁乱离开云吉班,直奔不远处的正阳门火车站。此时,仆人把窗帘放下,假作蔡将军与小凤仙就寝之态。蔡锷到火车站后,立即登车前往天津,起初住进日本医院暂避追捕,随后由水路南归。至此,蔡锷龙归沧海,终于在云南举起反袁义旗。随着护国讨袁斗争的胜利发展,小凤仙的“侠妓”名声也传遍了全国。

之后,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再加上1937 年的卢沟桥事变,种种变化使得这里从此衰落了下去。新中国成立后,全市224 家妓院全部封闭,集中拘留了424 名老鸨和领家,收容了1286 名妓女。政府安排她们学习劳动技能和文化,有的被治好病的妓女被领回家,有的择偶成婚,有的进工厂做工,都获得了新生。北京的八大胡同走到了历史的终点,上林仙馆也失去了它原本的功能。这里最早被改建为陕西巷第二旅社,后又被承包出去,现在已被改造成现代化的宾馆。即使您不住店,花上五块钱也可入内参观。

报国寺:一座不起眼的小寺如何摇身一变成皇家庙宇?

如今来报国寺的人,十有八九是奔着这儿的古玩市场。的确,在北京收藏界,要说起中国古币、机制币以及外国钱币的收藏,报国寺可是首屈一指,爱好收藏的朋友,确实可以来此一游。可其实这座古寺本身,就堪称珍宝。

宽敞的庭院、恢宏的庙堂、规整的格局,都向人们默默诉说着这座古刹辉煌的过去。广安门内的报国寺始建于辽代,世称小报国寺。但到了明初已经破败不堪,而到了明成化二年(1466 年)事情却有了转机。宫廷突然从国库拨巨资重修了小报国寺,并赐名慈仁寺。一座不起眼的小庙,摇身一变成了皇家庙宇。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其中一定另有隐情。原来明宪宗成化帝的母亲周太后,有一个弟弟叫周吉祥,从小离家,多年没有音讯。周太后也派了不少人去找,可一直没有下落。传说一天夜里,老太后突然梦见弟弟周吉祥在小报国寺中为僧,消瘦憔悴,甚为可怜。梦醒后派人去找,竟然真在小报国寺内发现了周吉祥,姐弟见面后抱头痛哭。周太后希望弟弟还俗,共享荣华富贵,怎奈弟弟已经看破红尘,不肯还俗。无奈之下,周太后让自己的儿子成化帝在小报国寺的旧基上修建了慈仁寺。寺庙建成后,就让弟弟周吉祥当了开山住持。

周太后为了弥补弟弟,多次从内廷赏赐珍玩古董给慈仁寺。寺内光收藏的历代名画,就有一百二十多轴,田产更是达数百顷。慈仁寺的建筑金碧辉煌,规模宏大。内有七层大殿,主殿全部用黄琉璃瓦,彰显出皇家气派。后院的毗卢阁有三十六级台阶,外有回廊,是用以登高远眺的阁楼,《燕都游览志》中记载:“寺后毗卢阁甚高,望卢沟桥行骑,历历可数。”寺中还有一座窑变观音像,也是内府赏赐,存于毗卢阁中,八国联军侵犯北京时遗失,至今下落不明。这哪里是佛门清净地,俨然成了一座国舅府。

清朝初年,报国寺的庙会也十分兴盛。据史料记载,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三天,报国寺中最为热闹。老北京的庙会性质,很像现在的超市,基本上日常需要的吃穿用度,都能在庙会上买到。每个庙会,还都有自己的主打项目。像东城的隆福寺庙会,以卖日杂百货而出名;菜市口往西的土地庙庙会,以卖鲜花而出名;而报国寺庙会,则是以卖珍玩古董、古籍善本而出名的“文化庙会”。

这样的庙会,吸引了不少当时的大文人。王士祯《居易录》中记载道:“官都下二十余载,俸钱之入,尽以买书。”不少想求见王士祯的人,到府上屡屡吃闭门羹,但到慈仁寺旁的书摊守着,却总能见到他。人气如此旺的庙会,也客观促进了寺庙香火的旺盛。两者相辅相成,都是愈加兴旺。

俗话说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康熙十八年(1679 年)北京发生大地震,慈仁寺受损严重,后来逐渐衰败下来。书市和古玩市场往东迁往琉璃厂,这样清初北京的文化中心逐渐由慈仁寺转移到了琉璃厂。直到乾隆十九(1754 年),大庙才得以重修,定名为大报国慈仁寺,老百姓也就俗称为报国寺了。

义和团运动时曾在报国寺中设坛,这为古刹带来了灭顶之灾。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后,用大炮将报国寺炸毁。虽四年后得到重建,但盛况大不如前。

日寇占领北京后,报国寺被占用为军需库。国民党接手后,又将这里作为河北田赋粮食管理处的粮库,庙宇遭到极大破坏。新中国成立后,不少单位涌入。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阅读推荐

@x{0,0,8111}plugin@

网罗天下
  • 社会
  • |
  • 娱乐
  • |
  • 生活
  • |
  • 探索

免责声明:
凡发布在本网上的内容,除标注为“中国搜索”或“国搜”的稿件外,其他均转自第三方网站,是为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不意味着本网认可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如有意见建议,请点击页面下方的“对国搜说”,欢迎及时反馈。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