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被很多的媒体称为体育大年,不仅仅是因为几个月之后,巴西里约热内卢将燃起熊熊的奥运圣火,也不是因为各种重大赛事纷纷登场,更多的是体育产业接二连三出台的宏观环境政策、大量资本涌入、人才储备不断壮大、体育场馆设施不断完善等因素积累发酵下,中国的体育产业即将迎来一个爆发式增长。
记者注意到,国家体育总局前不久发布的预测报告指出,到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的整体产值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人民币。5万亿元的市场规模,将会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路径产生怎样的影响? 体育产业结构会如何变化? 长袖善舞的资本会怎样运作? 本期圆桌谈请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助理教授裘理瑾、佳浩投资创始人瞿浩、UHUT股份创始人张腾方、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徐志豪、兴业证券社会服务业首席分析师李跃博,与大家一起聊聊体育产业的扩容与升级。
5万亿元的机会与挑战
记者:国家体育总局预测,到2025年,整个中国体育产业有5万亿的规模。各位怎么看这个预测?
裘理瑾:在体育这样一个垄断、或者说资源高度集中的行业,官方有这样一个预判,无疑是利好消息。当资本正在寻找一个好的出口的时候,官方释放这样一个积极信号,一定会吸引很多有价值的资本进入这个市场。在行业有效规范的基础上,我是绝对相信资本的力量,我相信绝大多数的资本都是理性的,它背后的操纵者(投资者) 一定是理性的人。资本一旦“真金白银”进入这个市场,一定会对整个体育行业现有的一些政策、法规、商业模式,甚至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提出挑战。
记者:大量资本被吸引进入这个行业,会不会出现新的产能过剩?
徐志豪:有了5万亿元,各级政府需要把计划报上去,需要落实,在落实的过程当中,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一个是比较有经验的地方政府,它会到社会上找有资质的、有品牌的服务商提供服务,把政策传递到与政府资源对接的社会资源上。但不是所有地方政府都有这个意识和能力,如果落实的时候,政府资源不想、或是没有能力同社会资源有效对接,什么都是自己干,就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瞿浩:我们是做一级市场的,总体来看,我们觉得这个5万亿元,对于这么大的行业看,如果是政府指哪打哪,可能会出现部分细分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
举个例子,基础场馆建设,一线城市供给端,可能现在政府通过教委、体育局推存量的场馆,二线城市则供给端不够。同时,地方政府普遍只投大场馆,而我们看到的需求更多是在小场馆层面。这之间,就存在着结构上的不合理。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刚刚谈的体育社区。因为体育产业的特性,是一个循序渐进发展的行业,社区类企业接下来面临是短期融资压力和商业兑现之间的平衡,对于我们做股权投资的来说,其实做的也是风险和价值的平衡,对目前的体育类社区来说,充满机会的同时面临一定的挑战。
裘理瑾:5万亿元这样一个预测,在政策的指导下,热钱的涌入,一定会有所谓的“潜在风险”。过多冲动的热钱进入,行业的发展很容易失控,这非常危险。所以,政府应该在宏观层面提供一个有指导性的实施意见或者是参考标准,把这个市场往良性的健康发展道路去引。
第二,有了这个口子,一定会有一部分非理性的投资产生,先“占个坑”再说。体育产业虽然是一个商业产业,却有很多特殊点,这个产业的特殊性,很多商界人士在之前的业务中是没有机会接触到的。比如说,竞技体育非常忌讳寡头垄断,而是希望“均贫富”。一些投资者跨行业进入体育市场,很可能用其他行业相类似的经验来做事。所以,想要分食5万亿元这个大蛋糕,不单单要有资本的准备,更多的,其实是人才的储备。中国有没有这么多的专业体育人才、或者是中高端的体育管理人才的储备?这其实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竞技体育:通过运营创造价值
记者:资本市场目前对于体育产业的关注度如何?
李跃博:目前市场上已经有的投资方向,主要是骑行、跑步等相关的运动以及体育传媒,这个是目前中国的现状决定的,这些项目受体制限制较少。整个体制改革还是需要一个过程,也决定了现在的一些投资绝大部分集中在这个方向。
我整理过一份一级市场核心的投资事件表,从2014年10月开始,一些A股上市公司陆续开始体育产业的拓展。一些上市公司也在积极进行海外的体育资产的拓展和布局,可能在后续大家会看到更多的国际收购。
其实我们看整个体育产业,我们的基础的确比较薄弱,所以很多上市公司拓展的过程,其实是在做整体的产业链布局。未来中国的资本、中国的体育产业会借助资本的实力进行整体的快速拓展,之后将有快速的成长或者是进一步的拓展,以这种模式去做,很有可能会创造出几家新的、非常优质的,或者是体量非常大的体育产业公司。这类公司目前还没有,不过,这不代表A股上市
公司一定不行。
记者:华人文化在体育领域的投资,标志性事件就是之前花80亿元去买下中超5年的版权,这个版权费用是不是太高了?
徐志豪:数字本身不是问题。可以是80亿元、100亿元,也许是60亿元。但最主要的是一种尝试,总得有个人迈出这一步。
一项正常的体育联赛的体量,取决于媒体版权、赛事收入和衍生产品这三块的总和。在当下的国内环境中,最容易突破的,就是在媒体版权上。我认为这是一个正向的循环,一旦媒体版权有所突破,整个赛事的价值提升速度就会加快,俱乐部分到的收入就能够上升,就能够投入更多的钱买球员或者做基础设施的建设,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体量,足球又是全民关注的运动,现在不能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是很多条件也已经逐步具备了。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是因为相信中国足球长期的发展空间,看清了整个产业链中哪个环节是我们能够发挥作用的,才会做这样的投资决定。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趋势性事件在起作用,那就是数字媒体的崛起。以前,赛事版权的主要价值还是在传统的电视上面,现在格局已经变化,互联网
媒体强势崛起,而且他们各自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竞争优势,背后也有非常大的资本介入。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在中国大型赛事中,中超无疑是最有价值的一块。任何的生意或者商务决策,一定会有商业风险的判断在里面。现在看起来,有了“80亿”这个事情之后,今年各个俱乐部的赛事精彩程度跟往年比有了很大提升。这个提升也是因为大家的信心更强了、俱乐部收入上升了,俱乐部的拥有者看到了希望。哪怕他今天还在亏钱,但“钱景”很光明。所以,赛事会越来越精彩。
记者:在竞技体育方面,怎么通过运营来创造价值?
徐志豪:我们正在跟一些俱乐部做一些探讨。一个是尝试把海外资源引入到国内市场来,一个把国外好的商业开发、运营模式与国内赛事进行衔接。比如我们投资的曼城俱乐部就给了我们很多经验,从赞助商体系的建立,到全世界有潜力球员的挖掘,到衍生品体系的建立,到日常训练跟伤病的恢复,到怎么进行梯队建设,各个方面都是获益匪浅。
举个例子,衍生品怎么做? 衍生品的开发是有一整套完整商业理念的。球迷的情感维系点在什么地方?
他愿意在什么地方花钱? 什么样的东西是卖得好的? 在什么样情况下呈现是好的? 你的产品外观、产品搭配、产品种类有多少? 每个细节都有很多学问。
大众体育:往下走遇到“新风口”
记者:未来竞技体育和休闲体育的边界,会不会越来越模糊?
裘理瑾:整个商业体育的发展,最早是依赖于竞技体育带动的,一个超级碗杯就能带出那么多的钱,它就是一个典型的竞技体育商业化运作的产物。
但在中国,人口基数如此庞大,只要有1%的人认为说跑步是一个好的健身方式,那参加这一运动的人数有多大? 所以,未来开发体育产业,可能不单单是依靠竞技体育,休闲体育也要发展起来。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最后一定会落到竞技体育与休闲体育之间的交叉地带。因为竞技体育更多赚的是所谓高毛利,就是它的订单少,风险大,可是每一单的产出非常惊人。而休闲体育则是客单价的贡献相对很小,但客单数的基础巨大,总量也就非常可观。
当你的资源不够充分的时候,可能只能做这两个细分市场当中的一块。可是我相信长远来讲必然会出现融合。比如跑步,一个人从最初的菜鸟,跑着跑着就开始跑马拉松了,然后把国内全部马拉松比赛都“割草”一遍,就成长为一个专业人士了,他就可能希望参加专业马拉松的俱乐部。就像美国很多的奥运选手不是国家队培养出来的,自己跑着跑着就代表国家队参赛了。
这样一种界限的模糊,就是商业机会。背后的挑战,是要有商业模式的创新,你要具备整个产业链上游、下游、垂直、水平方面的融合能力。很多新的商业概念,比如说分享经济、电商平台、移动客户端,所有这些东西的冲击,其实都使融合变得可能。除了场馆、品牌、资产所有权,其实软性的资源在整个市场当中的操作空间,也变得越来越大。
记者:目前从国内体育产业结构看,体育用品销售占了79%,体育服务产值只有18%,未来体育服务业的着力点在哪里?
裘理瑾:这样的服务不是体育的核心服务内容,而是体育的增值服务内容。当然它必须先要有一个基础,先要有器具,也要是基础的体育培训,接下来所有这些衍生的,就是在服务营销里面有一朵花,叫“服务之花”。换句话说,“服务之花”的花蕊是服务的基本,与此同时它就会有一系列的花瓣,所有这些花瓣当中,绝大多数花瓣都是提供增值服务的。
我相信未来的趋势是,绝大多数商业模式的竞争不会继续落在花蕊部分,因为花蕊部分的竞争空间、或者差异化空间非常有限,但它周围的花瓣,恰恰是可以调整的。你可以拿走一片,增加一片,而且花瓣的定义是可以自主定义的,你想有一片别人都没有的花瓣,你自己插一片就是了。
这些增值服务对于整个体育消费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移动互联网、客户端的App,甚至于全方位的电商服务,其实都是在为这个核心的花蕊提供不同类别的增值服务。
“互联网+”背景下的跨界整合
记者:我们看到乐视、腾讯,包括阿里投了很多体育赛事类的版权,对于线上线下引流,“互联网+”的作用到底在哪里呢?
徐志豪:这个话题要从两个层面上来看。从宏观层面来说,资本一直关注于互联网的创业,许多创业项目其实都是在以互联网的思维寻找切口,而这个切口恰好落在体育上。就算没有体育这件事情,它依然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互联网创业项目。
从微观层面上来看,比方说球迷现在可以通过App线上约战、线上组队;互不相干的队伍之间可以进行自由联赛;可以线上定制队服,也可以在线上把踢球的视频拍出来,再分享给别人……这些,都是以前几个人凑在一块儿找个场子踢球的时代难以想像的,而这些新的服务的产生,都是因为有了互联网。
记者:在体育与互联网的跨界整合上,户外电商在互联网的大潮下是不是遇到了机遇和创新?
张腾方:这需要考虑一个跨产业链的垂直整合。是否能够打破边界、创新边界?
“互联网+体育”能不能产生一个指数级的化学反应? 这需要构筑在体育细分领域的互联网生态,所有创新都源于用户在体育这一场景当中。所以,当一名跑步爱好者来买鞋的时候,所谓“满足用户需求”,仅仅卖给他一双适合在1米宽跑道上跑的鞋,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发掘他“1米宽、100米深”的需求:消费者跑步是不是需要热身?装备是不是合适? 赛道安全吗? 跑步遇到跑友时能否无障碍社交沟通? 有没有可能分享装备选择和跑步技能? 是不是需要回复训练? 万一受伤如何康复……跑道只有1米宽,但需求挖掘的深度,要远远超过100米。这样,当你卖出一双跑鞋的同时,还在创造出客单价几千元的相关产品。
头像:陈韶旭
体育产业起始点是赛事,它必须先有赛事,接着要有媒体,最后才是生活方式。
在过去30多年当中,体育产业的商业化为什么会这么举步维艰,很大一个原因,是投资的区间非常有限。现在为什么会有一个井喷? 是因为在媒体当中开了一个口子。我们就以乐视为例,为什么你会看到有这么一群人以这个端口出去,是因为在这个商业发展阶段的第二个阶段,有了一个缝,能够让你去钻,就是在我们有线电视垄断的情况下,有了网络电视的出现。乐视体育、阿里巴巴在这方面都做得不错,背后靠的也是资本。
我相信互联网的冲击。互联网公司在体育领域内并不具有专业性,那为什么互联网公司可以冲入这个战场。其实它的武器就是客户数据库。如果你是一个在前端做赛事、或者当中做媒体沟通的人,你要想到的是:它拿着什么样的武器冲进来跟你打仗,或者要分走你的蛋糕? 既然它的武器是大数据,那么,你是不是可以跟它结成联盟,因为你有的,它没有,它有的,你也未必短期内能拥有。
这取决于你把他们看成是竞争者、还是合作者? 只要大家能找到一个所谓的“利益共同点”,任何形式的合作都是可以产生的。因为互联网提供的是一个平台,它是可以百搭的。所以,并不存在后来者灭掉传统生存者这种假设。对于传统体育产业的从业者,你要想的是你手上有啥牌、它有啥牌? 什么样的情况下,你们可以结盟?
提到华人文化,大家最关注的就是80亿元拿下中超5年的版权。不谈值不值的问题,80亿元的数字,还是带来巨大的效应。今年中超的转播质量、各个俱乐部在球员的投入力度、随之而来的比赛精彩程度,以及在海外内容的传播,比以前有了非常大的突破,这个都是80亿元带来的。
华人文化不仅投了80亿元。在足球这块,最顶层的国家队、中超、中甲、大学生足球联赛,还有业余联赛、青少年足球培训,我们都进行了一定的投资和布局。大家在报纸上看到的,都还只是“头部赛事”的资源,比如国家队、中超。但是其实我们在下面的资源,也是花了非常大的精力在里面。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是做投资的话我们必须投整个行业,必须投整个的趋势,中国足球如果希望有长远发展,必须有一个非常扎实的金字塔底层。围绕这个生态链,围绕这个金字塔,在整个的塔尖下做泛投资。
还一个理念,我们希望通过嫁接海外的资源、比如投资曼城,把他们的训练、康复、青少年培训、衍生品开发等产业链体系,与国内的俱乐部、公司进行嫁接,同时把他们的全球赞助商的体系,跟我们中国的公司进行合理的对接。我觉得中国有好的市场,有好的政策,现在技术在发展,民众消费能力在提升,我们有不错的商业模式,如果能实现“完美嫁接”,会为中国足球创造出巨大的发展空间。
体育行业的投资机会,主要表现在七大趋势上。
首先是结构性问题。中国消费者在100美元的体育消费里,70美元是品牌消费;但在美国,消费者的体验式消费占了60%到70%。我比较看好未来的体验式消费,这里面有很多机会。
第二个是“去监管化”。在中超被华人文化80亿元买了版权之前,整个2014年中超的价格是20亿元。换句话说,中国人看中超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但因为垄断的原因,之前 商业价值没有很好发挥出来,“去监管化”带来的趋势,导致了价值细分的领域,可以被创业者一个一个挖掘出来。
第三个是场景化。举个例子,跑步。在30到40岁的人群里,跑步非常流行,对参与者而言,已经成为刚性需求。在这个市场里,创新的商业化兑现,机会不少。
第四个趋势是场馆。从供需来看,有个统计说是国内的人均场馆面积为1.4平方米,而美国是16平方米,从这点来看,场馆的需求非常强烈。
第五个就是社区。在足球、健身等比较主要的场景里面,后面的创业者追上来的机会不多,除非是找到某个痛点。现在的社区类创业者也面临很多的兑现挑战,所以这个场景可加入广告电商、赛事销售、彩票,循序渐进,把商业模式做下去。
第六个是品牌的场景化进程。品牌的场景化是今年非常重要的趋势,所以我们也在找国内懂材料、又懂运动、还懂推广的团队。
最后一个就是体育生态。体育和电影、动漫是非常非常像的,体育可以跟旅游相结合、跟媒体相结合、跟培训相结合,这个生意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能做起来。
最大的不同是将探测甲醛浓度的传感器换成了监测二氧化碳/TVOC等室内污染物的传感器,从而更直观的反映室内空气质量。 [详细]
飞利浦Hue桥接器2.0兼容苹果的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并支持第三方的Apps,,可以创建出更多丰富的应用。 [详细]
GreenFan Japan最大特点在于其扇叶按同心圆配置了两组大小不同的叶片。 [详细]
该机屏幕为RGB 3色4K屏幕,6.5毫秒动态响应,静态对比度为12000:1,标称亮度达到6000流明。 [详细]
“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而如今VR虚拟现实技术俨然已经火热的是下一个风口了。 [详细]
无论是林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烟眉”,还是罗敷的“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古代女...
“清宫”一时成为热门话题,故宫里的延禧宫成了很多游人“打卡”之处。当行走在红墙黄...
《官撕:冰封侠的背后》中透露,之所以拍摄第二部,是因为拍摄第一部时被公司前成员...
黄金周哪些景点最受欢迎,会不会被挤成饼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