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Found


nginx
首页>正文

学者争论四大名著或不适合儿童阅读 其实成长关键在这儿

2016-09-27 17:02 | 国搜报刊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近日,北大秦春华在《中国青年报》发文提问:公认“四大名著”是经典,但是这个经典真的就适合孩子吗?秦春华认为“四大名著”或并不适合儿童阅读。其实舆论场上一直存在“四大名著”是否适合儿童阅读的说法,但辩证来看:任何著作都有局限性,儿童教育关键还在兴趣引导和因材施教。

争论

儿童不读“四大名着”还能读什么?

当我们希望给儿童提供最干净的读物时,环顾市场,儿童又能读什么?中国已成为出版大国,从出版数量看,儿童读物并不算少。可是,这么多读物,真的完全适合儿童阅读吗?

9月26日,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在《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公认“四大名着”是经典,但是这个经典真的就适合孩子吗?秦春华认为,“四大名着”或并不适合儿童阅读。

一直以来,舆论场上都存在“四大名着”不适合儿童阅读的说法。人们看来,孩子的世界应该是阳光、快乐的,孩子接触到的读物也应该是阳光、快乐的。而《水浒传》满是打家劫舍,《三国演义》中充斥了阴谋诡计,《西游记》里蕴涵着浓重的佛教色彩,《红楼梦》大讲“色空幻灭”,“四大名着”可能还真不适合儿童阅读。

当然,这不是说“四大名着”没有价值。不同的人对四大名着认识不同,而四大名着也并非自带太阳,不排除有一些不适合的成分。然而,阅读并不是一个单向接收的过程,还包含着读者对书本的反馈。读书从来就是一个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过程。

问题关键在于,当我们希望给儿童提供最干净的读物时,环顾市场,儿童又能读什么?中国已成为出版大国,从出版数量看,儿童读物并不算少。可是,这么多读物,真的完全适合儿童阅读吗?不讲一些读物本身的质量问题,很多儿童读物的价值观也存在问题。在这其中,特别是经典难寻,很多家长为了给孩子找一本经典读物,往往伤透脑筋。

当我们以对儿童负责的态度,对“四大名着”不满意时,转了一圈才发现整个市场并没有几本更好的读物。好比现在热播的动画片,有几部真能让家长省心、儿童欢心?

“四大名着或并不适合孩子阅读”的观点,更像是一个提醒,是从对儿童身心健康出发,呼唤更多适合儿童阅读的优秀读物出现。其意义在于:到底什么才是适合儿童阅读的读物,如何才能生产出更多适合儿童阅读的出版物。

分析

去糟粕取精华 孩子教育兴趣引导、因材施教是关键

中国古典四大名着适不适合当下儿童阅读,专家还在争论中,小编不能妄下断言。但我记得小学时第一遍通读红楼,遇到读不懂、不爱读的地方我就只扫看一遍也不过脑,专只精读里面那些吃喝,什么茄鲞、风腌果子狸、奶油松瓤卷酥、胭脂鹅脯……当时看曹先生的描写,竟觉得比真吃到嘴里的还香呢。

昨天(9月26日),学术界兼文化圈有一热闹事。

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公开发表文章《“四大名着”适合孩子阅读吗?》,认为四大名着以及一些国外经典不适合孩子看。

谈《水浒传 》里满是打家劫舍,落草为寇,占山为王。少年人血气方刚,心性未定,难免不会猴儿学样;

谈《三国演义》充斥了阴谋诡计,权术心机,尔虞我诈。“老读三国是为贼”, 深谙世故的老年人读了之后愈加老谋深算,老奸巨猾。这样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对于成年人来说尚且要加以提防,更何况是不能明辨是非,易受影响的孩子。

谈《西游记》书中随处可见“修持”“菩提”“元神”“禅心”等字样,蕴涵着浓重的佛教色彩,反而最不适合孩子阅读。

谈《红楼梦》“色”“空”“幻”“灭”的主题对于孩子来说,这些观念要么不理解,要么理解了就会影响他们对未来生活的预期。教育应该点燃孩子心中的希望 ,鼓励他们追求未来更加美好的人生,而不是提醒他们现实有多么残酷。文学读物中那些欲说还休、似实又虚的性描写最易对少年男女产生诱惑,“淫书黄书”之所以害人不浅的关键就在于这一点。

谈国外经典不是说不应该让孩子去读国外文学经典,而是翻译作品总归和原作隔了一层。即使译者的水平再高,也很难让孩子从中体会汉语文学作品的魅力,更不用说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了。

与此同时,他认为,应该让更多的现当代中文经典名着摆在孩子的书架上,更加关注白话文学经典的传播和阅读引导。

学者借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原也平常。但谁都没想到,此文章发表后,竟引起了网友们大规模热烈讨论。目前,一家媒体微博账号下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已经超过4000条,转发2000余条。

记者发现,网友们的观点并不统一。

有网友认为要培养小孩的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一昧引导自作主张;

也有网友表示支持,小时候被逼着看看不懂的名着也痛苦,什么年龄应该有什么样的思考。

对此,记者采访了文化学者朱大可、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文化评论人解玺璋,听听他们如何说。

秦春华:《水浒传》里满是打家劫舍,落草为寇,占山为王。《三国演义》中充斥阴谋诡计,权术心机,尔虞我诈。《西游记》根本上讲述的是佛法和人生,远非孩子所能理解。《红楼梦》“色、空、幻、灭”的主题可能会影响他们对未来生活预期。

朱大可:四大名着之所以拥有强大的传播力量,是因为它们投射了民众的基本欲望,如《水浒传》的造反情结,《三国演义》的忠义和忠君情结,《西游记》的超人情结,《红楼梦》的恋母情结。在这个意义上,除《西游记》可适度放低年龄,其他三部都很“少儿不宜”,应当谨慎地加以节选。

刘梦溪:《西游记》适合所有年龄段的孩子阅读,可以打开想象力。另外三本,家长老师可以不推荐,但孩子读了也没关系,不会有特别坏的影响,因为现实比文学着作更复杂。《水浒传》可选择优秀的选段,不能把它当成洪水猛兽。

解玺璋:这个问题不能一刀切,因为不同孩子特点不同。比如《红楼梦》,对于早熟的孩子也可以阅读。读书不要过多地限制,相信读者自己的判断力和吸收能力。

秦春华:学生应该加强学习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作品,“但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应该需要更加关注白话文学经典的传播和阅读引导。这是更为紧迫的任务。”

朱大可:现当代文学并不缺乏优秀作品,它们应当成为孩子们学习现代汉语的主要范本。但问题是教材的选篇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一些垃圾或问题作品进入课本,而真正具有启蒙价值的精华,则被弃之不用。

刘梦溪: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精华文本可以作为孩子的读物,如何判断哪些是精华读物比较重要。比如鲁迅的作品,故事新编、朝花夕拾,对孩子的价值观、语言天赋都很有好处,以及冰心的作品也非常适合孩子阅读。

解玺璋:不能给孩子太多的条框,希望他们读什么,应该让读者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读物。除了当代文学,古典也应该多阅读,而且越小阅读越有好处。“家长和老师以读得懂和读不懂来判断,本身是比较大的问题,比如《诗经》对孩子语感韵律的培养,长大之后会有好处。”【稿件综合中国青年报、新京报、人民日报等报道】

人民日报:100本适合孩子阅读的精品书


书单只是用来参考的,了解权威书单,以其作为指导,必然可以减少我们为孩子选书所花费的时间,但书单仅仅只是书单而已,一个人推荐的书单,不可能超出这个人的认识范围,一群人推荐的书单,也不会超出这一群人整体所可能拥有的认知范围。

1

《奇迹花园》

作者:汤素兰

2

《绿山墙的安妮》

作者:[加拿大]露西·蒙哥马利

3

《林中水滴》

作者:[俄]普里什文

4

《小飞侠彼得·潘》

作者:[英]詹姆斯·巴里

5

《书,儿童与成人》

作者:[法]保罗·阿扎尔

6

《红鞋子》

作者:汤素兰

7

《我的妈妈是精灵》

作者:陈丹燕

8

《鼹鼠的月亮河》

作者:王一梅

9

《安徒生童话》

作者:[丹]安徒生

10

《繁星·春水》

作者:冰心

11

《城南旧事》

作者:林海音

12

《宝葫芦的秘密》

作者:张天翼

13

《爱的教育》

作者:[意大利]亚米契斯

14

《草房子》

作者:曹文轩

15

《老虎来喝下午茶》

作者:[英]朱迪斯·克尔

16

《纳尼亚传奇》

作者:[英]刘易斯

17

《吹牛大王历险记》

作者:[德]拉斯伯

18

《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

作者:几米

19

《童年河》

作者:赵丽宏

相关搜索: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