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Found


nginx
首页>正文

有生之年能否看完藏品?

2016-09-26 12:21 | 经济日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故宫博物院收藏有16万件中国古代书画珍品,其中既有晋唐宋元的稀世孤本,也有明清各个画派名家的代表作品,清晰、系统地反映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发展脉络,是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经说道,“故宫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展出藏品数量太少,故宫一共藏有53000幅绘画、28000件碑帖……可我们一共就一个书画馆,按照现在的展览速度,全部作品展一圈,需要913年。”

展览913年,这个时间实在出人意料,之所以如此漫长,归根结底还是藏品太丰富。记者了解到,故宫博物院收藏有16万件中国古代书画珍品,其中既有晋唐宋元的稀世孤本,也有明清各个画派名家的代表作品,清晰、系统地反映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发展脉络,是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

怎么改变现有展览方式,告别观众想看看不着、故宫想展展不出的尴尬?故宫博物院在科技手段上动起了脑筋。2014年,故宫博物院开启了“故宫书画的全媒体传播策略和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针对故宫书画藏品信息的传播,打造了一套以院内展览、出版、宣传教育活动为核心,故宫官方网站群、展厅书画数字展项、官方微博、官方微信、APP节目为骨干,院外新媒体传播渠道中的故宫书画内容为补充,线上传播与线下活动结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以此扩大传播范围和覆盖人群,推进文化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通过该项目的研发应用,在底层数据方面,故宫提升了文化展示资源管理系统,实现故宫书画信息跨平台的内容采编审和发布,以及各平台底层数据的共享、互补和推送,建立统一的数据规范标准。

在前端展示方面,故宫针对移动终端研发了《韩熙载夜宴图》APP、基于传统互联网研发“名画记”网站,并在端门数字博物馆建设数字书画展区,以点带面,带动故宫书画的传播品质和传播力度。

在展示技术方面,该项目突破10亿像素大影像的在线浏览、多媒体标注数据的组织与调用、高清影像的鲁棒数字水印嵌入与提取算法等3项关键技术,全面提升展示形式,保障数据安全。

在研发阶段,故宫博物院积极与高校合作,由博物馆提出传播策略与需求,协同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进行关键技术研发,对于促进文化与科技学科优势资源的整合,带动跨机构、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发展和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等方面提供了参考案例。

事实证明,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得故宫博物院的书画展示水平实现了巨大的提升。据介绍,《石渠宝笈》特展期间,《石渠宝笈》特展网上展览的总浏览量为55万页面,覆盖用户8.2万人,用户活跃度和访问深度明显高于同期故宫网站其他栏目的水平。《韩熙载夜宴图》APP于2015年荣获了苹果商店唯一一个“2015年度最佳APP”,被评价为“融汇学术、艺术、科技,贯通视觉、听觉、触觉,动态重现华美夜宴”。

“我认为,今天最好的数字博物馆是我们故宫的博物馆。”单霁翔自豪地说,“每一个内容都延续着故宫的文化底蕴,同时又借助高新技术,注入了时代的气息。例如,我们制作《写生珍禽图》这幅故宫数字绘画,就请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的老师,给每个鸟配上真实的叫声。这样,观众在浏览时,一点击这个鸟的图像,鸟就可以鸣叫、可以飞,还可以吃东西,再进一步点击,还能知道它的羽毛和构造等更多的动物学知识。”

今天,当古老的紫禁城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其浩瀚的文物珍品能够更加全面、更加贴近的展示出来,不仅突破了空间的藩篱,可以向更广泛的人群甚至全球展示其文化魅力,而且越过了历史的局限,让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的年轻一代也爱上传统历史文化。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