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Found


nginx
首页>正文

中国真的面临“流动性陷阱”的威胁了吗?

2016-09-22 10:26 | 光明日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典型的“流动性陷阱”表现为当出现预期经济不景气,使得持有流动资产的人不愿意投资,进而丧失了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的空间和能力。

【界面】

近期关于中国经济是否遭遇“流动性陷阱”的话题引起业界广泛讨论。一个重要依据是央行日前公布的7月份金融数据显示,M1(狭义货币)和M2(广义货币)增速的剪刀差不断扩大,呈现出部分企业有流动资金而不进行投资的局面,货币供给难以形成有效投资,企业从而陷入了某种程度上的“流动性陷阱”。人们关注:究竟什么是“流动性陷阱”?中国真的面临“流动性陷阱”的威胁了吗?就此,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

1.何为“流动性陷阱”

【源起】

“流动性陷阱”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是指出现了货币政策完全没有办法刺激经济的情况,无论降低利率还是增加货币供应量都无济于事。典型的“流动性陷阱”表现为当出现预期经济不景气,使得持有流动资产的人不愿意投资,进而丧失了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的空间和能力。

我国货币供应量分为三部分:M0,M1,M2。M0指流通中的现金。M1是M0加单位活期存款,是狭义货币。M2是广义货币,包括M1和定期、活期的储蓄存款等。从结构上看,M1的波动主要反映了企业活期资金持有行为的变化。

据统计,7月份我国M1同比增长25.4%,为2010年6月以来最高,M2同比增长10.2%,两者“剪刀差”进一步扩大到15.2个百分点。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称,我国从去年10月份至今,M1和M2的增速差距不断扩大,这种情况是我国近20年来首次出现的。

央行相关负责人将M1增长的原因归结为三大因素:一是中长期利率降低,企业持有活期存款的机会成本下降。二是房地产等资产市场活跃,交易性货币需求上升。三是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过程中会暂时沉淀一部分资金。从M2看,去年二、三季度股市波动较大,使当时的基数大幅抬高,导致近几个月M2同比数据有些“失真”,不代表真实增速。数据显示,随着基数效应逐步消失,8月份M2同比增速已有所回升。

2.货币政策选择还有空间吗

【案例】

20世纪90年代,日本曾遭遇“流动性陷阱”,利率降至零,仍然无法诱使企业贷款投资,出现长达十年的经济低迷与通缩。究其原因,主要是房地产泡沫的破灭让企业此前的过度投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很难被消化,导致企业投资意愿及贷款需求萎缩。而企业状况的恶化也大大限制了银行信贷的供给能力。

事实上,业界对于中国经济是否遭遇“流动性陷阱”存有异议。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看来,各个时期的经济结构和金融市场存在差异,应避免对某个月的短期数据作过度解读,因此单纯从短期内的数据变化就判断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整体影响会较为片面。

“中国当下热议的‘流动性陷阱’与凯恩斯提出的‘流动性陷阱’的概念只是外在表现相似,内涵上仍存在差异。我国的货币政策始终是稳健的,相较于日本当年的经济困境,我国有更多的政策选择空间。”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导致当前货币刺激政策效率不足的重要原因,在于投资者对于未来的经济形势尤其是实体经济的发展不够乐观。如何进一步增强投资者对下一个周期新投资机遇的信心,是当下中国经济重要的命题。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和落实去杠杆任务的大背景下,货币信贷增长的中枢水平显示比过去有所调整,这也是正常现象。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剪刀差”主要反映货币在各部门分布以及活性方面的变化,这与“流动性陷阱”的理论假说之间相距甚远,并不存在必然联系。

3.钱为何“无处可用”

【数据】

数据显示,在今年7月份新增贷款中,房贷在居民贷款中占了主要比例,而企业贷款减少了26亿元,这是自2005年7月以来企业贷款首次出现负增长。M1的大幅增加也表明了企业对于实业投资意愿降低,最终出现了大量持币的现象。

在盛松成看来,企业激增的货币,如果不能有效转化为投资,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或将成为企业的“流动性陷阱”,需要引起警惕。

赵锡军认为,当前中国企业面临“流动性陷阱”的重要原因在于某类物品占据了投资者手中资金的大部分流动性,最明显的代表是房地产。如何盘活投资者手中的资金将成为破解当下困境的重要途径。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了4636亿元,其中4575亿元是新增的住户贷款。“对于企业来讲,也会主动选择短期回报率高、资产流动性好的投资项目,即使出现风险也可以止损抛售。而实业投资一旦失败,则是一个不断烧钱的过程。当开发商售出过剩库存后,因为对于未来前景的乐观预期不足,他们不愿投资新项目,而又将现金投入储蓄产品。”

郭田勇指出,钱“无处可用”的主要原因除了受制于当前经济周期下滑的影响之外,主要在于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尚未完成,“政府需要给企业的投资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税收等政策上给企业留下更广阔的空间”。

一方面,部分企业手头资金比较宽裕,却无投资意愿;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仍然存在。面对这种结构性的不平衡,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要加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进一步提高央行货币政策的定向调节作用,继续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等薄弱领域的贷款支持力度;同时要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发展普惠金融,为中长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重要支撑”。(本报记者 温源 本报通讯员 周美霖)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