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Found


nginx
首页>正文

多地遭遇拥堵尴尬 “无车日”缘何成为“鸡肋”? 

2016-09-22 10:03 | 国搜报刊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往年的无车日常常遇到拥堵。今年无车日还会“惯例”堵车吗?如何让绿色出行常态化?

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多个地方“无车日”当天可免费乘坐公交车、地铁,山西太原、云南昆明、河南洛阳等地还推了交通管制措施。由于国庆临近、机动车日益增多、城市规划落后、公共交通有待完善等原因,往年的无车日常常遇到拥堵。今年无车日还会“惯例”堵车吗?如何让绿色出行常态化?

多地推出免费乘公交地铁活动

“无车日”最早由法国发起,宗旨是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鼓励在市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骑车或步行。据法制网统计,今年全国多个地方“无车日”当天可免费乘坐公交车、地铁,以此吸引“有车一族”放下方向盘,绿色出行。

山东青岛地铁集团为市民提供1万张免费单程票,集中发放时间为9月21日、22日09:00——15:00,市民可凭借本人驾驶证至地铁青岛北站、市内四区必胜客门店、乐客城、崂山百货、凯德mall领取,每人限领1张,有效期至2016年9月25日。

兰州市民可在“无车日”当天,免费乘坐兰州水上公共巴士,运行区间为兰州港码头—十里店码头,运行时间为7:20-9:00,17:20-19:00,每20分钟发出一个航次。

9月22日,大连市民持车辆行驶证可免费乘坐公交车辆。

柳州公交公司将在多个公交IC卡充值点,向办理充值业务的每名乘客赠送两张免费公交乘车卡,22日“无车日”当天可使用。

“无车日”当天,安徽合肥市民只要亮出手机上的“合肥掌上公交”新版APP就能免费乘公交。

……

除了推出各种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活动外,山西太原、云南昆明、河南洛阳等地还推了交通管制措施。

今年还会“惯例”堵车吗?

由于国庆临近、机动车日益增多、城市规划落后、公共交通有待完善等原因,往年的无车日常常遇到拥堵。2013年,无车日当天北京全市路网中度以上拥堵时间约11个小时;2014年,北京王府井划定的无车区被转弯抢行的车堵成“死胡同”……被指形式化的无车日活动,在拥堵面前,日益“静悄悄”。

22日,世界无车日,济南经十路被车挤得满满当当。

齐鲁晚报今日发文称,瞅瞅世界无车日的经十路!还有多少人知道今天是无车日?文中称,一般来讲,“无车日”这天,参与活动的城市将通过限制机动车进入城区,设立步行区、自行车专用区和举行其他相关活动来增强民众的环保意识,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并鼓励人们使用更为清洁的交通工具,以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然而济南的上班族、送孩子的爹妈不得不开车上路。济南公共交通远远没有达到可以分担主要交通流量的能力,大家还得堵堵堵。

不止济南,长春、郑州等地也出现拥堵状况。据吉和网报道,长春早高峰仍拥堵,因为堵车,公交车迟迟未到,公交站点更是出现大量候车乘客。一位幸运上车的乘客告诉记者,等了半个多小时,才上车,能成功上车,真是太幸运了。映象网记者发现,今年的“无车日”许多郑州私家车仍“开跑”在路上。在早高峰时期,一些易堵路段车辆仍“寸步难行”。不仅路堵,不少市民对于“无车日”更是“没感觉”。采访中,记者随机询问多位司机,多数人并不知道无车日。

四川新闻网曾评论称,事实上,尽管每年的“无车日”并未取消,但既然多年的“无车日”下来,出行习惯并未有所改变,城市交通拥堵与机动车尾气排放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更是丝毫没有缓解,假如不时愈发严重的话。城市机动车的保有量,更是与日俱增。所谓“无车日”,倒更像是“皇帝的新装”式的自欺欺人。

如何让绿色出行常态化?

“无车日”设置的初衷是提倡人们选择绿色、低碳、环保的方式出行,但有人质疑,仅仅一天不开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有多大?此前亦有新闻见诸报端,如《“无车日”当天路上红色”拥堵状态依旧》等,很多人抱着“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的想法在“无车日”当天依然开车上路。讲真,“无车日”旨在宣传绿色、低碳的理念,用环保这根尖针轻轻地刺一下些许麻痹的神经。从我做起,一天哪怕少开一趟车,也算是积极践行“无车日”的环保理念。

另外,光明日报指出,绿色出行是鼓励原本开车的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这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城市公共交通承载能力是否充裕。

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秘书长王丽梅分析说,绿色出行难主要是两方面因素使然,一是人们绿色出行意识比较淡薄,二是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据北京地铁公司统计,9月6日至9月8日,北京市14条线路共运送乘客1959.3万人次,日均653.1万人次。上下班高峰时期,地铁里更是人满为患。“虽然上下班开车很堵,但是相比在沙丁鱼罐头一样的地铁里挤来挤去,我还是愿意开车”,北京市民王浩对记者表示。

骑行或者步行对于上班地点离家不太远的人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会遇到不少现实难题。交通专家告诉记者,这几年在城市建设中,“汽车本位”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往往偏重于机动车道的宽阔无比,而对自行车道、人行道的规划建设被忽略;公交专用道、非机动车道要么没有考虑合理性和实用性,要么常常被挤占。

法制日报曾指出,“绿色出行”最好的方式之一是骑车,但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最基本的一点就是给自行车足够的通行空间,而不是一边倡导人们骑车,一边让自行车无路可走。

专家称政府要做的还不少

浙江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所副教授曹康表示,无车日有存在的必要,但政府应该做好减少私家车出行的其他配套建设,“可以通过前瞻的城市规划等着手,加大公共交通建设,缓解交通拥堵,鼓励低碳出行。”

齐鲁晚报报道称,曹康说,目前大多数城市优质的中小学和医疗水平较好的医院都集中在老城区,每天大量车辆往老城区汇集,容易造成堵车等现象。“为此,政府可以规划和发展副城市中心,避免部分市民驾车出行汇入老城区。”

曹康介绍,城市规划应减少汽车的出行,应为非机动车辆的出行提供便利,比如设立公共自行车系统。“最后一公里问题解决后,很多市民可能选择骑自行车与公交搭配出行,避免驾驶私家车出行。”

曹康介绍,许多城市因为城市建设中无规划,导致老城区道路狭窄,部分地区出现自行车给汽车让道的现象。减少私家车出行,应保障自行车的路权。“在国外,如伦敦现有273英里的自行车道,其中一半是2000年后修建的。”

新闻名词

世界无车日

无车日最早是由法国发起的,其宗旨是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了解汽车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危害,鼓励人们在市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骑车或步行。法国35个城市的市民在1998年9月22日自愿发起在当天弃用私家车,成为了法国第一个“市内无车日”。后来,法国首创的无车日在2000年2月被欧盟纳入环保政策框架内,9月22日成为“欧洲无车日”、“国际无车日”, 此后,这一活动迅速扩展到全球。2007年,中国第一次加入无车日行列。世界无车日活动并不是拒绝汽车,而是要唤起民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相关搜索: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