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Found


nginx
首页>正文
无标题文档

“京剧神童”陶阳:京剧不存在过时一说

2016-09-18 07:25 | 新京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陶阳形容倒仓期十分“痛苦”,嗓子突然不好使了,过去能轻松上去的调子上不去了,有时候话都说不出来,对于京剧演员来说,嗓子不好使,演艺生涯意味着结束。

9月16日,大栅栏三庆园的演出后台化妆间,陶阳试着戴上一款演出用的髯口。

中秋节传统,要吃月饼、赏月色、请送兔儿爷的同时,也得抽空听听大戏。

中秋期间,在有着220年历史的老戏园子“三庆园”里,一群年轻人从《坐官》、《哭灵》唱到《罗成叫关》、《包公铡驸马》……其中,“台柱子”陶阳9月刚满19岁,却已与京剧结缘15年。

缘起

一开始因戏服好看爱上戏曲

1997年,陶阳出生在江西。父母在外地打工,他便在姥爷姥姥身边长大。4岁,他就开始“自学”京剧,然而与京剧的缘分,却并非起源于京剧本身。

在陶阳的印象中,最早接触的是花鼓戏一类的地方戏。姥爷喜欢戏曲,在村中经常参与演戏导戏。陶阳的舅舅家有很多戏服,陶阳因为喜欢漂亮的戏服,而对戏曲产生热爱并一发不可收拾。

随着姥爷姥姥年纪大了,4岁时陶阳便被接去了大连。为了让陶阳听话,大人们哄他会给他一件戏服。到了大连之后,陶阳一见没有戏服便嚷着要回江西,大人们最后只能给他做了一件。

在陶阳的要求下,戏服有了。父母不懂戏,买回的戏曲光盘并不是陶阳从小接触的南方戏,而是京剧。看着光盘,陶阳一开始不大懂,但仍然跟着电视中的京剧演员唱戏,唱着唱着,渐渐就学会了。

见陶阳如此喜欢京剧,父母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他送进了大连京剧团少儿班。自此之后,陶阳很快崭露头角。

学艺

因嗓子“倒仓”无法唱戏淡出舞台

2003年到2007年,陶阳参加各种京剧比赛,并且开始在多家电视台演出京剧,其中包括中央电视台。父母也为儿子找了老师学习京剧。

陶阳出名甚早,曾被称作“京剧神童”,然而学戏之路算不得一帆风顺。2011年8月份开始,他进入了倒仓期,一度离开京剧舞台去学相声。

“倒仓”即戏曲演员进入了青春期,嗓音开始发生变化。陶阳形容倒仓期十分“痛苦”,嗓子突然不好使了,过去能轻松上去的调子上不去了,有时候话都说不出来,对于京剧演员来说,嗓子不好使,演艺生涯意味着结束。

陶阳说,他喜欢京剧,连带着和京剧有关的一切如画脸谱、做道具他都喜欢,他从小学的也是京剧,如果不能唱戏,他不知道自己还能、还愿意干什么。那段时间,他的情绪极度低落。

倒仓期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没法唱戏了也不能干等着,一段时间后,他开始学习相声。

相比于从小就接触的京剧,相声学习起来困难更大,写台本、背台词、排练,一场演出要花很多心思准备。尽管如此,他也从不曾将京剧搁置。

陶阳说,虽然不知道自己哪一天能够复出,但是为复出所做的准备一天也不曾间断过,哪怕是相声演出十分忙碌的时候,只要一有时间也会学习京剧。

演出

演员要介于“半梦半醒”之间

今年8月18日,历经220年沧桑历史的“三庆园”重返大栅栏。在仿古雕花门脸后,长廊、灯笼、屏风,其装潢无不古香古色,但是在老戏园中驻演的麒麟剧社,却是一支由年轻人组成的队伍,而声音条件趋于稳定的陶阳也加入其中。麒麟剧社的成立,也意味着陶阳在京剧演出上的正式复出。

麒麟剧社在三庆园固定每周晚场连演4天,每次演出1到3场不等,这一个月,陶阳唱了20来场戏。

复出不激动,演出也不紧张,而是“很平静”,他把这归因于漫长的心理铺垫。他说,在京剧舞台上的复出已经在头脑中上演过无数次,在他心里,自己的复出一直是个必然事件,只不过不知道是哪一天——是几年之后?是自己三十岁的时候吗?现实比想象早来了一步。

虽然不紧张,演出中仍然面临挑战,在陶阳复出以来的这20场戏里,最难的是《清风亭》。

《清风亭》讲了一个悲剧故事,一对老夫妻将捡来的婴儿抚养长大,后来孩子被生母接走,并且考上了状元,然而及第之后,养子见养父母身为乞丐,便拒绝与他们相认,只给了养父母二百钱,老夫妻悲愤至极,死在清风亭中,而养子也被暴雷殛死。

在戏中,陶阳演的是状元张继保的养父张元秀。年轻人演老生,各个方面都面临挑战,张元秀说起话来应该是什么样语气和腔调?走起路来又该是什么模样?为了演得“是那么回事儿”,陶阳会观察地铁口周边乞讨卖艺的老年人,将他们的姿态记入脑海。

而在更难把握的老年角色心理上,陶阳说自己反而障碍不大,很多观众会抱着质疑的心态来看年轻人饰演老年人,《清风亭》演完之后反响却很好,麒麟剧社演出了40多场戏,均无重复,只有《清风亭》不止演了一次。

陶阳说,在舞台上,演员必须入戏,不然无法将角色演活,但又不能完全入戏,不然无法控制场面,要处于“半梦半醒”之间。他说,三庆园最好的地方在于舞台离观众足够近,在演出的时候,他能清楚地看见台下观众的表情。“那边有人哭了,好,效果不错,这块儿有人没入戏,那念白、腔调、动作上再加点儿,这就像是炒菜一点,要去把握一个火候。”

■ 对话

京剧要消弭距离感就能重新赢回观众

新京报:现在听京剧的人多么?

陶阳:现在京剧的受众是少了。8月份三庆园重张之前,整个前门地区没有听戏的地方,就算有戏园子,也没有人去唱。

新京报:为什么会这样?

陶阳:有人说京剧老讲发生过的事,已经过时了,但不是这样。古装片也讲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依然很热门,大家爱看。京剧是以古喻今的艺术,不存在过时的说法,而是发展到现在,渐渐和观众有了距离感,所以大家不愿意去看了。

新京报:距离感是什么造成的?

陶阳:也有体制的原因。现在很多剧团不太关注观众想看什么,排的戏大多都是经典老戏,比如《空城计》,演很多很多遍,最后调子一起来大家就知道下一句是什么,心理上已经疲乏了。因为不太演出“新戏”,很多不熟悉京剧的人会认为京剧的表演方式很单一,就是一句话唱上一两分钟,注重唱和肢体演出,故事占比少,但其实京剧有很多类型,比如南派京剧就比较侧重起伏承转的情节,这样的戏大家看了觉得新鲜,很多故事能引发共鸣。

新京报:你们现在的演出是否会比较注意这一点?

陶阳:会,我们现在着重去挑选一些情节饱满的、大家没怎么接触过的戏,票房的反馈还挺好。其实京剧这种传统艺术要渐渐回到现代人的眼中,不需要大刀阔斧的创新,像什么京剧结合朋克之类的。只要把剧库里原本就有但没有经常演过的,大家能看懂而且觉得有趣的那些剧目,再搬回台上,观众其实很能接受。

新京报:现在观众群年龄结构是怎样的?老人居多还是年轻人居多?

陶阳:其实年轻人居多,大部分是和我们差不多大的,二三十岁的。当然也不排除年纪太大的老人家他行动不便,不太方便上这儿听戏,也有一些我们的粉丝会过来捧场。但还是我刚刚说的,京剧它不是过时的艺术,只要消弭距离感,现代人会愿意接触它,这种审美需求是不受年龄所限制的。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