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们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这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此时的天气,按照《礼记》中的说法是:“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白露三候
古人以鸟来表征白露时节的物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的时节。从春分时节的“玄鸟至”,到白露时节的“玄鸟归”,人们由燕子的迁来与归去中,品读季节的更替。
一候鸿雁来,鸿大雁小,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
二候玄鸟归玄,鸟解见春分,此时自南而往北也,燕乃北方之鸟,故曰归。
三候群鸟养羞,三人以上为众,三兽以上为群,群者,众也。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此为群鸟把食物藏起来以备过冬。
你不知道的 白露习俗
福州:吃龙眼
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甜味口感好。当地人认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老话讲,不管是不是真正大补,有吃了就是补,所以福州人也延续了这一传统习俗。
太湖:祭禹王
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
温州:采“十样白”
浙江温州的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用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这“十样白”乃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南京:饮“白露茶”
爱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睐“白露茶”。白露茶泡水之后,有一种独特的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苏州:食鳗鱼
自白露这个节气起,老苏州人会吃些石榴、白果、梨等,养阴润肺;还会吃些鳗鱼(鳗鲡),因为鳗鱼这时最为肥美,当地有“白露鳗鲡霜降蟹”之说。
郴州:喝米酒
每年白露一到,郴州资兴一带的人们几乎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
白露节气 养生不可少
在我国,白露一般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做好日常的预防保健非常重要。不管是饮食还是穿衣上,都要小心注意。
少吃海鲜防过敏 多吃山药补肺肾
白露节气,气管炎和哮喘等疾病容易复发。尤其是体质容易过敏的人,要更加注意,在饮食上尽量少吃海鲜。此外,海鲜大都性凉,白露时节温度又较低,不适宜多吃,以免脾胃受凉,诱发胃溃疡。
白露时节的适宜膳食有莲子百合粥、银杏鸡丁、山药等,这些饮食有清肺润燥、止咳平喘、补养气血、健脾补肾的功效。
白露身不露, 短裙可退场
在白露节气,有“白露勿露身”的说法。意思是说,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防夜里的寒凉之气侵入机体,从而诱发疾病。
此外,还要提醒老人及体弱者,更要注意随着气温的变化加减衣服。爱美的女性,则要考虑让裙子退场了。短裙除了可能引起风湿性关节炎外,还会因冷空气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血流不畅,甚至导致出现皮肤硬块、溃破。
注意营养 养肺润燥
白露之后,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空气变得干燥起来,肺为娇脏,易被秋燥所伤,使人容易出现口干、咽干、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现象。此时养生应当以养肥润燥为主。日常饮食宜多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以及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
【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无论是林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烟眉”,还是罗敷的“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古代女...
“清宫”一时成为热门话题,故宫里的延禧宫成了很多游人“打卡”之处。当行走在红墙黄...
《官撕:冰封侠的背后》中透露,之所以拍摄第二部,是因为拍摄第一部时被公司前成员...
黄金周哪些景点最受欢迎,会不会被挤成饼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