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在安徽省儿童医院,医护人员在转运车上检查设备。新华社记者 张端/摄
说起健康,谭尚华的话就多起来。
以前看病很难,乡镇卫生院都没有像样的医生、设备,一个小毛病也得去城里折腾,否则就可能误诊;现在,村卫生室都搬进了新房子,医疗器械也更专业了,除了疑难杂症,基本上可以不出村了,顶多到乡里,实在不行还可以转院。
以前看病很贵,全靠自费,稍微大一点的病就能压垮一个家,要是摊上重病,更是毁了几代人的生活,隔壁邻居家孩子前些年得了白血病,最后弄得人财两空,只剩下俩老人;现在有了新农合,担子轻了不少。“我媳妇儿做甲状腺手术,花了6000多元,报销了一大半。”
这位广西上林县爱长村的农民认为政策越来越彻底地解决实际问题。8月20日,他听说中央又送来了更大的“红包”。他说相信未来会更好。
在刚刚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这就意味着健康不仅被提升到空前的战略高度,而且被赋予了更为深刻和广大的内涵。
“健康全生命周期理论在学术界早已有,但是中央以国家战略视之却还是第一次。”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广东省医疗安全协会荣誉会长廖新波说,它表明整个社会对健康从摇篮到坟墓的关注,超越了之前看病的概念,将预防的重要性、环境的重要性等突出出来!
健康关口前移
数据显示,仅仅在25年前,伤害、传染病、新生儿、营养和孕产妇疾病占中国疾病负担的41%,与今天普通发展中国家水平相当。而现在,慢病占到了中国77%的健康生命年损失和85%的死亡诱因,与多数经合组织国家的情况相近。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就占到死亡的2/3。
一项研究发现,4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诊断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样本量的56.2%,48.5%和19.2%。这意味随机抽样的样本中,33%患有高血压但没有得到很好控制。2009年中国成人超重的比率为29.2%,是1991年(11.8%) 的近三倍。49%的中国男性每天吸烟,这一比例是经合组织国家的两倍。
这种现实促使中国必须做出改变。
“慢性病的特点是什么?死亡率高,发病周期长,但是它是可预防的呀!”中国预防科学院原副院长吴宜群说,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成立,预防从医学中被单独“拎出来”成为一门学问,说明当时国家意识到了预防工作的重要性。
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要重视重大疾病防控,优化防治策略,最大程度减少人群患病。
在吴宜群看来,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就意味着必须将健康的关口前移到生病之前,不仅要治疗已经生病的人,而且要关心还未有症状的人。她还认为,尽管没有全面的数据,可是把钱花在预防上比放在治疗上划算,是人们都接受的事实。
而单项的研究表明,每投入1元用于社区高血压的综合防治,就可以节约心血管病治疗费用8.59元
大家医联医生集团创始人孙宏涛也持类似的观点。他说,“疾病治疗只是末期,在它还未露头或刚露头时打掉才划算,从社会成本上来说也是更有效的。10元钱如果有9元钱用在预防上,就能减少成本。”
他相信,预防医学未来会更加受重视。
国家和民众要各有承担
在吴宜群看来,预防说起来很笼统,其实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她说,从幼儿吮吸铅笔,到用锡壶热黄酒;从工业区饮用水是否重金属超标,到夏天到哪里游泳容易溺亡;从高中生学吸烟,到老年人定时测量血压,都和预防脱不了关系。
而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情,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对做好。如何能让每个人都能掌握健康的基本知识,做好自我保护?吴宜群认为,如果每个人都能掌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那么这一天就越来越近了。
这部共66条、于2015年完成最近一次修订的知识框架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基本知识和理念(25条)”,其余两部分是“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29条)”和“基本技能(12条)”。
参与条例最初制定和最近修订的吴宜群认为,之所以基本知识和理念被放在一开始,是因为理念有时甚至比技能更重要。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这些常见的表述,被认真地写在了旨在提升公民健康素养的条例里。
中华预防医学会公众健康与临床控烟专家委员会副主席支修益则强调,提出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不是权宜之计短期行为,需要国家制定长期规划才能逐步实行。而这一过程不仅属于政府行为,更应成为党的中心工作。方方面面都要互相配合共同努力。
“保障健康离不开食品安全,这需要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的努力。”他举例说。
吴宜群则建议政府应该做些基础性工作,比如发展健康大数据。她曾在德国见到这样一幕:
一个小男孩误食了妈妈的口红,焦急的妈妈立刻给中毒专线打电话,询问是否需要去医院。热线另一端的工作人员询问了口红的品牌和型号,在数据库中调取了口红的成分,发现这支口红的成分并不会对小男孩的健康造成影响,于是叮嘱他们不要担心,待口红排出体外即可。
“互联网+”打开医院围墙
李天天认真读了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的报道。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更加坚定了这位丁香园网站创始人所认定的路:通过互联网与基础医疗服务深度融合,探索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路径。
他认为,“互联网+医疗”的最佳使用场景是基础医疗服务,如常见病、慢性病的管理,而非罕见病、疑难杂症的诊断。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快速获得健康信息,学会良好的生活方式;通过互联网,患者可以方便地将实时数据发送给医生,获得医生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这正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他给予了我们很大的信心。”李天天说。
他表示,互联网技术和移动医疗设备的快速发展能够协助基础医疗服务能力的扩展和前移,通过互联网方式进行健康科普教育、实现持续的健康管理和慢病管理已经成为可能,对于推进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建设健康中国具有重大价值。
“创新技术和创新服务模式具有‘穿墙入户’的能力,打开了医院的围墙,将服务通过小小的智能手机或可穿戴设备延伸到患者身边,极大提高了效率并降低了成本,让疾病从预防到治疗、再到跟踪管理可以有机衔接并深度融合,贯穿健康管理服务始终。”
不过,李天天并非“唯线上论者”,并不认为健康中国应建立在虚拟之上。“实际上,线上也好,线下也罢,都旨在让之前零散分割,各管一摊的服务体系得以连接,真正实现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一体化健康服务。这样才可能更加接近于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们健康的目标。”他说。
公众对健康中国有哪些期许
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8月19日至20日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不仅是中央政府的决策,也是全民健康的内在要求,更是老百姓的共同期盼。
中青华云网络舆情监测系统通过抓取网民对“健康中国”的2000条相关言论分析后发现,41.4%的受访者最满意的是医保的建立和完善,认为它减轻了个人的医疗负担,减少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占比最高;其次是衡量居民健康三大指标——人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的改善,获得了37.6%的受访者的点赞,认为它们充分表明了我国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的进步;还有35.5%的受访者对医疗供给侧的改革非常满意,有网民表示,医疗资源布局的改善、公立医院公益性的逐步恢复,都是目前看得见的成效,逐步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
健康中国建设给人们带来了更多期待。
网民“方圆成趣”道出了多重愿望:一是食品安全、环境无污染;二是让中小学生有更多时间运动;三是让老百姓看得起病;四是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让群众有精力参加体育锻炼。这多重的期待反映在国家层面,涉及财政投入、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体育改革、食品安全等多个方面。
网民“afccbyn”则希望政府建设更多的体育设施,现在很多孩子暑假都找不到合适的健身场所,要么不开放,要么收费贵。还有网民表示,不仅要奥运的金牌,也要全民健身的机会。
在医疗卫生领域,民众渴望深化医改。网民“滚滚洪流”呼吁,身体是工作的本钱,健康是生命的保障,降低医疗成本,保障民众生命安全。
无论是林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烟眉”,还是罗敷的“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古代女...
“清宫”一时成为热门话题,故宫里的延禧宫成了很多游人“打卡”之处。当行走在红墙黄...
《官撕:冰封侠的背后》中透露,之所以拍摄第二部,是因为拍摄第一部时被公司前成员...
黄金周哪些景点最受欢迎,会不会被挤成饼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