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文摘>正文

回望百草园里的小草

2017-09-22 11:32 | 新华每日电讯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评论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小草,不管是遇到闪电雷击,还是狂风骤雨,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它都毫不畏惧。我喜欢小草,喜欢它顽强的生命力。

曾读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开头写道: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也曾读过鲁迅的《野草》,所以,每次去鲁迅故里,我总是十分留意百草园里的小草。

小草,不管是遇到闪电雷击,还是狂风骤雨,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它都毫不畏惧。我喜欢小草,喜欢它顽强的生命力。

鲁迅先生和小草真的有几分神似,你看他根根直竖的倔强的头发,看他如“大写的隶书‘一’字”的胡子,看他如炬的目光。文如其人,《野草》是鲁迅顽强生长、艰难爬行的记录,是鲁迅用灵魂写出的不朽诗篇!

要读懂《野草》,似乎有点难。浅秋来绍,真巧赶上“鲁迅与夏目漱石:跨时空对话”文化交流活动,活动让我了解到夏目漱石的《十夜梦》对鲁迅《野草》的创作影响较大,《野草》借鉴了《十夜梦》。

鲁迅与夏目漱石,一位是被誉为中国现代“民族魂”的伟大作家,一位是日本近代最著名的“国民大作家”。两人素未谋面,怎么会“走到一起”,起到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

首先是鲁迅与夏目漱石有着不可思议的神奇渊源。鲁迅于1902年1月赴日本东京留学,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以为“日本维新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想借此走“科学救国”的道路。但严酷的现实使他感到改变“愚弱的国民”的精神尤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1906年6月回到东京,立志以文艺来唤起民众。留学期间,他接触并关注日本文学,想通过日本文学的“窗口”来烛照和窥视世界文学。期间,夏目漱石以他的处女作《我是猫》步入文坛,一举成为日本明治时期的文学巨匠。在众多的日本作家中,鲁迅独钟情于夏目漱石,在文化择取观及批判国民性中的负面因素上,他与夏目漱石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其次,两位大家生前虽未见过面,却有许多惊人的相同点。鲁迅原本打算学医,夏目漱石最初的职业是教员,两人都可以算是半路出家的作家。夏目漱石的创作主要处在日本明治时期,鲁迅的创作主要处在五四时期,他们所处的时期均是两国的大变革时期。1905年,38岁的夏目漱石发表了他的处女作《我是猫》,从此开启了十年的文学创作高峰期。无独有偶,1918年鲁迅也是在相同的年龄发表了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鲁迅的《狂人日记》借疯子的眼睛来观察社会,而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则通过猫的眼睛来观察社会。鲁迅与夏目漱石的写作心境十分相似,它们几乎都是两位文学大师披沥隐秘深藏的内心世界的作品,或者说是心情异常孤独和痛苦时期的产物。《狂人日记》是“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第一声春雷,是鲁迅经历了辛亥革命失败后长时期孤寂压抑而爆发的第一声石破天惊的呐喊,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历史上,《狂人日记》是一座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而《我是猫》则可以说是夏目漱石长期抑郁苦闷的自我变形和扭曲后的第一声呐喊。两位作家的作品,已不谋而合地取得了精神上的一致和心灵上的沟通,他们的创作都打上了忧郁孤独的心灵和时代的印记,两人无论是文学精神,还是文学作品,已达到了相当程度的共鸣和默契。

就具体作品来说,《野草》是鲁迅的心灵史诗,它真实地记录了这位刚正不屈的勇猛斗士与黑暗壁垒独战抗争的心灵旅程。读《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一文让我不禁有一种读《阿Q正传》的感觉。今天,我们重温《野草》的现实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十夜梦》无疑也是夏目漱石的心灵史诗,它记载了这位文化启蒙战士的恐惧惶惑和痛苦不安。夏目漱石的“梦”始终充满着不安和不确定。《梦四》描述一个法力无边的老爷爷向“我”许诺将手帕变成蛇。“马上就成”的许诺诱使“我”跟老爷爷来到河滩走进河里,老爷爷渡河,我独自站在那里,一心等待着老爷爷会变蛇给我看,但老爷爷终究没有从河里上来,我只能永远等待。这种“落空的期待”构成了《十夜梦》主题的基调,与鲁迅《野草》里的《过客》真可谓是“殊途同归”!

两位文学大师的作品,在中日两国读者中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今年恰逢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和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先生诞辰15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新文学革命发生100周年。鲁迅与夏目漱石的对话,意义不仅仅限于文学本身,而应当成为两国人民心与心的交流。

绍兴文化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我们要有国际视野,让绍兴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新平台,让“大师对话”文化产业鲜活起来,进一步“发酵”,让“大师对话”成为文化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新能源,让绍兴文化血脉与世界文化深度相融,愿百草园里的“小草”吸收经典的更多养分,散发出绍兴泥土特有的芬芳!

回望百草园里的小草

( 2017-09-22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相关文章:

回望百草园里的小草

( 2017-09-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钟咏亮

曾读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开头写道: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也曾读过鲁迅的《野草》,所以,每次去鲁迅故里,我总是十分留意百草园里的小草。

小草,不管是遇到闪电雷击,还是狂风骤雨,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它都毫不畏惧。我喜欢小草,喜欢它顽强的生命力。

鲁迅先生和小草真的有几分神似,你看他根根直竖的倔强的头发,看他如“大写的隶书‘一’字”的胡子,看他如炬的目光。文如其人,《野草》是鲁迅顽强生长、艰难爬行的记录,是鲁迅用灵魂写出的不朽诗篇!

要读懂《野草》,似乎有点难。浅秋来绍,真巧赶上“鲁迅与夏目漱石:跨时空对话”文化交流活动,活动让我了解到夏目漱石的《十夜梦》对鲁迅《野草》的创作影响较大,《野草》借鉴了《十夜梦》。

鲁迅与夏目漱石,一位是被誉为中国现代“民族魂”的伟大作家,一位是日本近代最著名的“国民大作家”。两人素未谋面,怎么会“走到一起”,起到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

首先是鲁迅与夏目漱石有着不可思议的神奇渊源。鲁迅于1902年1月赴日本东京留学,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以为“日本维新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想借此走“科学救国”的道路。但严酷的现实使他感到改变“愚弱的国民”的精神尤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1906年6月回到东京,立志以文艺来唤起民众。留学期间,他接触并关注日本文学,想通过日本文学的“窗口”来烛照和窥视世界文学。期间,夏目漱石以他的处女作《我是猫》步入文坛,一举成为日本明治时期的文学巨匠。在众多的日本作家中,鲁迅独钟情于夏目漱石,在文化择取观及批判国民性中的负面因素上,他与夏目漱石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其次,两位大家生前虽未见过面,却有许多惊人的相同点。鲁迅原本打算学医,夏目漱石最初的职业是教员,两人都可以算是半路出家的作家。夏目漱石的创作主要处在日本明治时期,鲁迅的创作主要处在五四时期,他们所处的时期均是两国的大变革时期。1905年,38岁的夏目漱石发表了他的处女作《我是猫》,从此开启了十年的文学创作高峰期。无独有偶,1918年鲁迅也是在相同的年龄发表了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鲁迅的《狂人日记》借疯子的眼睛来观察社会,而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则通过猫的眼睛来观察社会。鲁迅与夏目漱石的写作心境十分相似,它们几乎都是两位文学大师披沥隐秘深藏的内心世界的作品,或者说是心情异常孤独和痛苦时期的产物。《狂人日记》是“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第一声春雷,是鲁迅经历了辛亥革命失败后长时期孤寂压抑而爆发的第一声石破天惊的呐喊,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历史上,《狂人日记》是一座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而《我是猫》则可以说是夏目漱石长期抑郁苦闷的自我变形和扭曲后的第一声呐喊。两位作家的作品,已不谋而合地取得了精神上的一致和心灵上的沟通,他们的创作都打上了忧郁孤独的心灵和时代的印记,两人无论是文学精神,还是文学作品,已达到了相当程度的共鸣和默契。

就具体作品来说,《野草》是鲁迅的心灵史诗,它真实地记录了这位刚正不屈的勇猛斗士与黑暗壁垒独战抗争的心灵旅程。读《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一文让我不禁有一种读《阿Q正传》的感觉。今天,我们重温《野草》的现实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十夜梦》无疑也是夏目漱石的心灵史诗,它记载了这位文化启蒙战士的恐惧惶惑和痛苦不安。夏目漱石的“梦”始终充满着不安和不确定。《梦四》描述一个法力无边的老爷爷向“我”许诺将手帕变成蛇。“马上就成”的许诺诱使“我”跟老爷爷来到河滩走进河里,老爷爷渡河,我独自站在那里,一心等待着老爷爷会变蛇给我看,但老爷爷终究没有从河里上来,我只能永远等待。这种“落空的期待”构成了《十夜梦》主题的基调,与鲁迅《野草》里的《过客》真可谓是“殊途同归”!

两位文学大师的作品,在中日两国读者中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今年恰逢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和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先生诞辰15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新文学革命发生100周年。鲁迅与夏目漱石的对话,意义不仅仅限于文学本身,而应当成为两国人民心与心的交流。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我要评论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

最热评论

刷新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