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活动>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楚天都市报推“新春走基层·新年新家”系列报道

核心提示:新买来的福字贴上了门,王世孝后退一步,看看贴正了没有。“新年新气象,贴了福字有福气。”昨天他笑着对老伴说。他住的这片小区叫青馨居,是青山区棚改二期安置小区。

图文无关

编者按

搬新家,过新年,期盼来年新气象,表达着咱们老百姓期待过上美好生活的一大夙愿。2018年新春来临之际,本报遴选了过去一年喜迁新居的10个家庭,请他们讲述自己与这个新家一起变迁的故事。春节前后,本报记者陆续走进这些家庭,倾听他们的心声,见证他们的幸福,送去由衷的祝福,本报今起推出“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我的新年,我的新家”。请您跟随我们的寻访,与新居的主人一起分享感怀与喜悦,畅聊收获与梦想。

新买来的福字贴上了门,王世孝后退一步,看看贴正了没有。“新年新气象,贴了福字有福气。”昨天他笑着对老伴说。他住的这片小区叫青馨居,是青山区棚改二期安置小区。这片曾经有4万户居民的华中最大棚户区,已经成为了历史。王世孝和他的街坊们,圆了自己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新房梦。

记忆中的老屋 家里潮湿天晴要晒柜子

60岁的王世孝是原武汉市硅酸盐制品厂的退休工人。他在青山区工人村一村前后住了将近23年。“工人村”这个地名的由来,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大军建设武钢时,因陋就简搭起的工棚,后来就成为了工人聚居的棚户区。

新家里现在几乎找不到从老家带出来的东西。王世孝说,因为确实带不出来了。

他原来住的那间平房,34平方米大,前后有10多米长,只有前后两个窗户,大白天都要开灯。平房所在的地方,差不多是周边的最低处,屋顶和外面的马路是平齐的。一年四季,家里都泡在潮湿的空气里,只要关上门,就能闻到一股浓重的霉味。到了开春天晴的时候,其他人家把衣被拿出去晒,王世孝还要和老伴谢敏一起,把柜子也搬出去晒。王世孝前后共换过三个柜子,都是因为木板烂了没法再用。最后的一个,搬家时他本来想带到新家里,可是稍一使劲,就听到柜子发出“咔拉咔拉”的声音,“硬搬估计会散架,就没有要了。”在这样的环境里,谢敏很早就患上了风湿病,腰腿不灵便,从1994年前后就开始办劳保病休在家。

每到下暴雨的时候,都是王世孝最紧张的时候。他用水泥在门口筑了一道20厘米高的“小堤坝”,可是到了下暴雨的时候,家里依然难逃淹水的命运。他想过很多办法,比如用砖头垒成台子,把冰箱和洗衣机放在更高的地方,但是暴雨来时家电还是遭了殃。最严重的时候水几乎和床沿一般高,只能等雨稍微停一些的时候,再用家里所有的盆和桶去舀水。

不敢想的新家 20多年来第一次接亲戚来做客

住了20多年,王世孝家从来没有亲戚来过。“条件太差了,也不好意思请他们来。”每年过年,都是他们上亲戚家拜年。王世孝的工资不高,谢敏又没有上班,连儿子的学费,有时候都要亲戚帮忙凑。他说,那时候想都不敢想买房的事情。

就在他不敢想的时候,这片棚户区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从2007年开始,青山区启动华中地区最大工矿棚户区改造,至2014年,1万多户住进新房。2014年,棚改二期安置房青馨居建设启动,王世孝所在的工人村一村开始了征地拆迁。

征收通知一下,王世孝几乎没提任何条件就签了。“真的住怕了”,和他一样“爽快”的还有周边的120多户同事。住在临时过渡房里,他天天都盼着新房快点建好。

2015年8月,老王拿到了新房的钥匙。新房有70多平方米,两室一厅,比旧房大一倍多。这样一套房,算上旧房拆迁费,全家只补了不到17万元的差价。老王说:“没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确实不会有我们的新家。”

坐上电梯,打开房门,看到宽敞的新房,王世孝笑得合不拢嘴。高兴的还有他的儿子。从小到大,儿子不止一次地埋怨过,家里太小,连同学都不能带来玩,而现在,儿子有了自己的房间。

去年上半年,搬进新家之后的第一件事,王世孝就请来了亲戚,接他们到新家做客。亲戚们来到新家,都不住地赞叹,“你们现在比我们的条件好多了,都是电梯房了,我们那里还是平房呢。”新家的第二波客人,是儿子的同学。

还在变的新家 更好的生活还在后头

搬了新家,王世孝的生活习惯也在悄悄变化。今年他没有腌鱼腌肉,“现在都是阳台,鱼和肉放在外面晒,油和血水滴到楼下邻居晒的衣服被子上了不好,而且现在超市里东西齐全,想吃马上也可以去买。”家里只有三口人,以前做年饭费时费力还总吃不完,现在餐馆里订一桌年夜饭,方便了很多。

过年的很多准备可以省略,可是有些老传统还是不能省略的,福字是要买的,卫生也是要做的。其实就是在平常,王世孝也会把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现在家里环境比以前好多了,人也应该更讲究一点。”正在叠衣服的老王说。

这一年里,老王的新家还在不断变化着。刚来的时候,买菜来回要一个多小时,现在楼下就有菜场。早点摊、药房、超市,随着搬进来的人越来越多,配套设施也越来越完善。去年,社区居委会也挂牌了,在取暖点,老王经常能遇到以前的老街坊。“听说将来还要建老年食堂、社区医院,条件会越来越好。”

■记者手记

在老王的家里,已经找不到老房子的照片了。其实不光是他,小区里大部分居民家都没有留下老房子的照片。那片简陋、破旧的老房子,留下了几代人的记忆,也许有不舍,但当新生活的曙光到来时,大家还是会毫不犹豫地拥抱美好的明天。

老王的街坊夏谋阶,是青山区有名的“文艺达人”。2015年11月20日,本报曾报道他在即将拆迁的棚户区过生日的故事。他当时用湖北大鼓唱出了自己的喜悦,“看今朝,家家户户高高兴兴把新房装修,客厅卧室宽敞明亮美不胜收。”记者在采访老王一家时,老夏也正忙着进社区表演节目。他说,歌唱美好生活的新曲子,会源源不断地编下去。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
责任编辑:李书苗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网友还在搜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