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搜
报刊
你好春天!“咬春”迎立春 猴年两头无春无关祸福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 “立”开始之意,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图据网络

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 “立”开始之意,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乍暖还寒:今立春 春还远

立春节气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在气象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常年来看,2月上旬,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华南。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大风降温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气。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

立春节气要预防低温和雨雪天气对春运工作的影响。

“立春”在古代曾叫“春节”

立春在我国古代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而在天文学意义上,它标志着春季的开始。立春后气温上升,日照、降雨开始增多,但对全国大部分地区来说,春天的序幕还没有真正地拉开。

有趣的是,古代“立春”也叫“春节”,但它并不是一年的开始,只是代表节气的意义。

到了民国初期,引入公元纪年,以阳历的1月1日作为新年的开始,而农历正月初一的新年往往在立春前后,因此被称“春节”。

古代皇帝举行祭日大典

提到“立春”,从字面意思解释,“立”有“开始”的意思,据公开资料显示,立春还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开始的标志,还有“迎春”的习俗。

同时,在传统文化中,将立春及之后的十五天分为三候,即“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分别说明了此后的天气变化:先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来到水面上游动。

“春天到来,万物复苏,在立春当天,古时候皇帝还要举行一个祭日仪式,又叫‘祭日大典’,这个习俗从周朝就开始了。后来,祭日的地点就在北京天坛。”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刘一达说道。

据刘一达介绍,当时祭日是皇帝的“专利”,老百姓不能擅自举行,在典礼开始前,皇帝还会命令相关官员计算好时辰、安排相关事宜等等,“除非身体抱恙等原因,否则,皇帝必定在立春亲自祭日,这也体现了对这个节气的重视”。

民间“鞭打春牛”祈求丰收

由于春天在农耕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播种的关键时期,因此,立春不止受到朝廷关注,普通百姓也十分重视,形成了不少有趣的民间习俗,如立春幡、剪春胜戴春胜等等,表示迎接春天到来,有祛灾祈福之意。

“从民间来讲,人们关心土地耕种,那么在立春的时候,就出现了‘鞭打春牛’的节俗。”刘一达介绍道,所谓春牛,可能是用纸糊成的,也可能是泥做成的,“在‘春牛’的肚子里装上五谷”。

随后,“打春牛”的活动便开始了。刘一达说,当“春牛”的肚子被打破后,人们会将流出的五谷分吃,“对老百姓来说,这个活动的寓意就是为了祈求丰收,希望能有个好收成”。

今年立春:两头无春无关祸福

——又逢“二十六炖大肉”吃春饼“咬春” 

今天立春又逢“二十六炖大肉”,一些京城老字号纷纷加足火力,春卷、春饼、酱肘子加紧备料,为立春的供货做好充足准备。

“立春节气到来的时候,人们在吃食上也有讲究。”刘一达笑着表示,民间有“咬春”习俗,“由于地域差异,具体吃什么可能有些不同,在北京来说,是吃春饼,家家户户都要做”。

听老人讲,“立春”吃春饼和春卷,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吃春饼卷菜,一定要有切成细丝的酱肉和新鲜的蔬菜,比如肉丝炒韭菜、肉丝炒青椒等,其中,甜面酱和葱丝必不可少。

如今的街头巷尾,已鲜有人谈论“立春”的民俗了。不少农民已经不再依赖土地,而选择外出打工,留守的老一辈们越来越少,这些和农业息息相关的“老讲究”似乎也渐渐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民俗的日渐式微,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道缩影。

——猴年两头“无春”与吉凶福祸无关

细心的人可能已经发现了,春节还没到呢,马上就“立春”了。那即将到来的农历猴年便是没有立春的“无春年”,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表示其实源自天文历法的“阴差阳错”。

赵之珩说,猴年少个立春节气,这是由于立法的安排。因为二十四节气属于阳历,但是农历在平年,就是没有闰月的一年,它一年不是365天,而是354天。但是有了闰月,它长到384天。

总而言之,农历每19个年头里,有7年没有立春,7年双立春,5年单立春。比如过去的甲午马年是双立春,即将到来的猴年是无立春。赵之珩表示“两头都没有立春节气的‘无春年’是农历常插入闰月,导致年长伸缩造成的。“无春年”不宜婚嫁等说法是无稽之谈。

四要诀 立春养生早知道

此时气候变化大,天气乍暖还寒,忽冷忽热,公众在生活起居上要注意防病保健,专家建议大家做好立春养生的四要诀。

1.调畅情志,注重养肝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意思是说春季阳气生发、万物始生,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使形体舒缓,精神愉悦,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的生机,这是顺应春季的时令,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会损伤肝脏,使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中医认为肝属木,与春季相应,所以在春季养生上主要是护肝。肝气升发,喜条达、舒畅,主调畅情志,所以护肝的关键就是保持心情的舒畅。因此,春季以舒畅身体,调达情志为养生方法。

2.注意保暖,春捂有理

俗话说:“春不减衣,秋不戴帽”,春季气温刚转暖,人体阳气开始往外宣发,皮肤毛孔舒张开放,这时最易感受风寒,过早的脱掉冬衣,气温一旦下降,会导致毛孔闭合,机体气血无法向外宣散,导致疾病。春季气温变化幅度大,空气干燥,多有大风天气。风性轻扬升散,善行数变,为百病之长,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点。风邪侵入体内后,最先受到损害的是人的头部等部位,引起头痛、发热、恶风、咳嗽气喘等症状。尤其是出汗后,又吹冷风,风邪趁机而入,极易发生感冒。且风邪善行而数变,既能上窜达头顶,又能在经脉和肌肉之间游走,来去迅速,变化多端,会出现关节游走性疼痛、风疹等病症。

3.节制饮食,少补少盐

中医讲“天人合一”,人生于自然,应顺应自然规律。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冬季根据个人体质适量进补,符合冬藏的养生原则。立春之后,进补量就要逐渐减少,以便逐渐适应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同时,应减少食盐得摄入量,因为咸味入肾,摄盐过量易伤肾气,不利于保养阳气。《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立春后的饮食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的特点,适宜吃像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辛甘发散的食物。在五色饮食中,青色主肝,所以亦应多吃一些菠菜、芹菜等绿色蔬菜,能滋阴润燥、舒肝养血。

4.梳头百下,疏通气血

《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 。春天大自然阳气萌生升发,这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代谢旺盛,生长迅速。头为诸阳之会,每天多梳头有利于通达阳气、疏通气血。早上是阳气生发的时候,所以春日的梳头时间以早晨为最佳,此时梳头可以通达阳气,帮助气血流通,清利头目,防止春困的发生。梳头应当从前额梳起,经过前发际线,一直梳到颈后的发根处,这样才能有效疏通经络,且梳头次数应保证在50次以上方有功效。

总之,立春时节,借阳气上升,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以上适当的养生方式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为一整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国搜报刊综合中国网、中国天气网、重庆日报、河北广播网、天津广播电视台经济广播等媒体综合报道】







阅读推荐

立春 让家居添春色

立春了,预示春天就要到来,家里需要一些色彩。无论是活跃的明艳色系,还是宁静的淡彩色系,购置一些新鲜有趣、色彩亮丽的家居用品,给家居添上一件春意盎然的外衣,都能让家居更加明媚如画。 [详细]

2016-02-04 08:15:39 新京报

网罗天下
  • 社会
  • |
  • 娱乐
  • |
  • 生活
  • |
  • 探索

免责声明:
凡发布在本网上的内容,除标注为“中国搜索”或“国搜”的稿件外,其他均转自第三方网站,是为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不意味着本网认可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如有意见建议,请点击页面下方的“对国搜说”,欢迎及时反馈。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