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搜
报刊
报刊>正文
南京,城祭!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据统计,首个国家公祭日设立以来,已经有1000多万人次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说,参观人数的跳跃式增长,是国家公祭日效应的明显体现。

昨天,南京汉中门外遇难同胞丛葬处,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凭吊。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吴俊 摄

昨天上午10点,南京街头执勤的交警伫立默哀,所有车辆停驶鸣响喇叭。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吴俊 摄

12月13日,古城南京。阴沉萧索的冬日街头,老老少少的普通市民或着黑衣肃立、或在胸前佩起象征和平的紫金草,再次以国家之名,祭奠78年前在这座城市死难的大屠杀同胞。

上午10时,第二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隆重举行。

10时01分,凄厉的警报再次作为整个国家的背景音划破长空。这一刻,车船止行、行人驻足,公共场所的人们放下手头工作伫立默哀。

从各地赶来,聚集在各个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的群众,也纷纷自发组织悼念,寄托哀思。

在南京下关中山码头附近,被侵华日军残忍杀害的普通民众达万人以上。13日一早,78岁的冯普庆老人手持白菊,与300多名自发前来的市民一起,在遇难同胞纪念碑前举行公祭活动。警报声响起,老人的眼中再次泛起泪花。她告诉记者,自己的舅舅和很多亲人都死于侵华日军的折磨、暴行。“今天的祭奠不光是公祭,对我来说,也算是一次‘家祭’。和平来之不易,活着的人更要感恩珍惜。”冯普庆说。

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北极阁丛葬地,前来缅怀祭奠的群众来了一拨又一拨。65岁的南京市民云开庆,连同150多位从江苏各地赶来的离退休老人,赶来向大屠杀遇难者献花。云开庆说,这些来参加公祭的老人,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他们中有不少从去年开始就自愿担任志愿者,组织周边社区的老人参与国家公祭活动。

“南京这座城市,对记住我们整个民族的苦难意义重大。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这是国家公祭的意义所在,也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共同愿望。”云开庆说。

30岁出头的南京市民焦云龙,外公是一名抗战老兵,参加国家公祭对他来说具有特殊意义。尽管78年过去,但每当警报声拉响,焦云龙依然感到无比沉重。“参加公祭活动,我不仅仅代表自己缅怀逝者,更是向千千万万像外公一样为和平浴血奋战的英雄致敬。无论何时,历史和先烈都不能忘记。”焦云龙说。

纪念苦难并非为了仇恨,传承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在南京市各个中小学校,师生们早已行动起来,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国家公祭活动。16岁的南京市第九中学高二班长何萌夕告诉记者,自12月以来,学校已经连续组织了多次主题班会活动,让同学们更加全方位地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13日一天,学生们会赶到南京市各个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参加纪念活动。仪式完成后,她计划与班上20多个同学一起去看望一位90多岁的抗战老兵,听前辈讲述以前的故事。

据统计,首个国家公祭日设立以来,已经有1000多万人次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说,参观人数的跳跃式增长,是国家公祭日效应的明显体现。这表明,公祭日的设立深得民心,高规格的公祭仪式产生了极强的正能量,促民众回溯历史、不忘屈辱。新华社电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免责声明:
本页面呈现之信息,如无特别注明的,均来源于网页搜索结果,中国搜索呈现这些内容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证实其真实性。如中国搜索呈现的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

阅读推荐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誓言:用余生去讲述那段历史

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统计,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100多人,平均年龄超过80岁。2014年1月至今,已有40多位幸存者陆续离世。 [详细]

2015-12-14 14:32:43 扬子晚报

侵华日军屠杀罪行新佐证曝光

此次展览共分“南京大屠杀”、“摧残妇女”、“特别移送”、“奴役劳工”、“残害平民”、“移民侵略”、“镇压反抗”、“压榨战俘”8个部分,总共展出89件(套)日军侵华档案,并配有70余幅历史照片。 [详细]

2015-12-14 13:54:58 京华时报

南京昨晚举行“国家公祭日烛光祭”(组图)

昨日,百余名青少年、僧侣和国际友人等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祭场内,手托红烛、低头默哀,为30万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守灵暨烛光祭活动。 [详细]

2015-12-14 10:40:25 新华网

国家公祭日 日本驻华大使馆做了什么?

12月13日是南京大暑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今天下午,日本驻华大使馆连发5篇微博文章,回顾两国已签署四个政治文件,分别是:日中联合声明(1972)、日中和平友好条约(1978)、日中关于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1998)、日中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2008)。并 [详细]

2015-12-13 16:38:18 凤凰资讯

网罗天下
  • 社会
  • |
  • 娱乐
  • |
  • 生活
  • |
  • 探索

免责声明:
凡发布在本网上的内容,除标注为“中国搜索”或“国搜”的稿件外,其他均转自第三方网站,是为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不意味着本网认可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如有意见建议,请点击页面下方的“对国搜说”,欢迎及时反馈。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