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报刊 > 正文
报刊热评:“突击花钱”这4万亿该怎么花
缩小 放大

临近年末,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突击花钱季”。据报道,今年1-10月,全国财政支出约11.4万亿元,完成预算74.2%,这意味着全年超1/4的财政资金在最后两个月内集中花掉———2014年的最后两个月,全国财政将花掉预算中的近4万亿元。

为何“突击花钱”年年上演?

难道像央视春晚一样,这是这每年固定节目?对此,新快报给出的回答是,因为今年的钱不花完,明年的预算就要减少。反过来问,既然预算已经为如何花钱制定好步骤和方案,为何仍有这么多钱拖到年底才去花?有人说拨款慢、年底民生补贴开支增加,但这不足以解释这笔钱为何是如此庞大。这要么说明预算制度有问题,要么说明有人根本不把预算执行当回事。

这4万亿元该如何花?

广州日报认为这钱得花得有意义,并建议不妨将4万亿元变身“新年礼包”。“突击花钱”是否可以采取另外一种方式。同样是花钱,是不是该更有意义?与其把4万亿资金花在已经饱和的不该花的地方,倒不如用这笔钱造福民生,不如把这笔钱当做“新年礼包”。

这4万亿元该如何花,势必不能随便花。北京晨报担心在“突击花钱”受到管控的同时,殃及到职工们的正常福利。主张管控突击花钱但不能省了职工福利。认为腐败的官员们就很难利用职权给自己规定超标超高福利,自然更不能借限制“突击花钱”之名来侵犯职工利益。

“突击花钱”仅关乎财政吗?

北京青年报认为“突击花钱”潮响处,正是考验法治时。说到底,“突击花钱”看似一个财政问题,实则是一个法治问题。如果政府部门能够严格做到依法行政,就算集中花钱意义上的“突击花钱”暂且不可避免,胡乱花钱意义的“突击花钱”至少不应存在。

如何从根本上终结“突击花钱”?

南方都市报期待新预算制度终结“突击花钱”。前几年财政超收时一度有讨论将“突击花钱”归咎于钱太多,而如今财政紧绌仍然存在这一问题,说明不只是因为钱多钱少,而是制度本身出了问题。如今,地方政府自主发债已在试点,未来建立信用制度和允许地方政府列赤字及破产是必然方向,这方面的问题解决只是时间问题。新的预算制度仍在酝酿之中,希望其落地之际,亦是本不该存在的“突击花钱”终结之时。

其实,不论年底“突击”的这些钱最终怎么用,用在什么地方,均值得我们深刻反思:既然年底“突击花钱”的乱象年年出现,又为啥年年得不到解决,年年成为新闻?

年底“突击花钱”年年成为新闻,显然不是好事,这反映出我国财政预算制度积弊甚重,亟须尽快理清、理顺。

正如新京报所言,希望明年年底“突击花钱”不再是新闻。那么接下来,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完)

更多精彩:

报刊热评:昔日抗震英雄缘为何沦为阶下囚

责任编辑:段桂艳
免责声明:
本页面呈现之信息,如无特别注明的,均来源于网页搜索结果,中国搜索呈现这些内容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证实其真实性。如中国搜索呈现的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

网罗天下
  • 社会
  • |
  • 娱乐
  • |
  • 生活
  • |
  • 探索

免责声明:
凡发布在本网上的内容,除标注为“中国搜索”或“国搜”的稿件外,其他均转自第三方网站,是为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不意味着本网认可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如有意见建议,请点击页面下方的“对国搜说”,欢迎及时反馈。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报网文摘

时尚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