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文摘>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聊聊古代人过节的不同心境

核心提示:逢年过节,是大家欢聚高兴的时刻。然而每个人对过节的具体感受与心境,却有很大差异。比如,过完元宵节,整个春节才算告一段落,因为是春节的最后一站,元宵节显得分外热烈、喧闹。

图文无关

逢年过节,是大家欢聚高兴的时刻。然而每个人对过节的具体感受与心境,却有很大差异。比如,过完元宵节,整个春节才算告一段落,因为是春节的最后一站,元宵节显得分外热烈、喧闹。古今不少文人,从个人过元宵节的自我心境出发,写过不少风格迥异的元宵诗词,各具文采,耐人品味。

在描绘元夜盛景时,唐人苏味道的四句诗最有“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正月十五夜》)

此诗抓住了元宵夜独特的景观:彩灯、烟火、明月、人群,用二十个字,勾勒出璀璨夺目、人潮涌动的沸腾气氛,让读者身临其境,分享唐代元夜的欢乐与妍丽。唐代有一段时间实行宵禁,但元夜破例,桥梁开锁特许通行,这一人性化政策,更给元夜增添了喜气。很明显,此诗表现了元宵节的主潮。

但诗人的情绪、思维、关注点有别,面对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景象,描述的重点与具体内容也各异。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曰: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显然,本诗重点不在写景,而在绘人。同在喧闹的元宵之夜,去年在花灯之下与情人相会,何等甜蜜。今年灯在人去,再好的灯彩也无心欣赏,泪湿衣衫何来欢乐?这种心境,狂欢的局外人怎能体味?

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也是写元宵夜密友相会,但格调与欧阳修迥异,因为主人公不是“不见去年人”,而是再次见到心仪之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虽然会流泪,但那是喜泪,喜极而泣!辛词的这几句,遂成千古绝唱。

宋代李清照写过一首元宵节感怀之作《永遇乐·落日熔金》,通篇蒙着一层愁雾,表达了晚年无心过节、身心俱疲的伤感悲切之情:“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她晚上已无心外出观赏元宵节绚丽灯彩,只想隔帘听听别人的节日笑语。看似她的个人哀怨,其实这与她哀叹南宋衰落的情绪是交织在一起的。

当然,也有开朗向上的情绪。唐代卢照邻的《十五夜观灯》就颇为明快: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诗人描写元宵观灯时心绪颇佳,明亮美丽的灯火似星汉飘落人间,更有俊女佳人同赏彩灯,笑语盈盈,岂不妙哉?

近日,我从《中国节日》一书中看到一首题为《元宵月正圆》的闽南歌谣,虽非文人作品,但颇有新意: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 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此歌谣出于民间,文字虽不太精细,但充满热情,借元宵佳节团聚吃汤圆的良辰美景,抒发了海峡两岸同胞永不分离的心声,比之于那些为个人愁绪低吟短叹之作,更积极向上、催人奋进,堪称元宵节主题的佳作。我想,这首歌谣所透露出来的心境,应当是今时海内外所有同胞过元宵节时共同的美好愿景。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
文章关键词:
责任编辑:陈洋洋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网友还在搜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