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评论>正文

有“大舞台”了!好“戏”还远吗?

2017-11-28 18:45 | 新民晚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前两年,业内还在批评国内不少私人美术馆缺乏学术性乃至个性。展览辨识度低,展出作品大同小异、面目雷同,很多年轻观众都不愿意进美术馆,或者即便走去了,在里面看个20分钟,拍拍照片就走了。

图文无关

上周末,历时三年积累、三年筹建的上海苏宁艺术馆揭开神秘面纱,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的上海宝龙美术馆也在11月18日开馆,加上已在国内外有相当影响力的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申城民营美术馆已大有“燎原”之势。但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舞台”有了,好“戏”还会远吗?

前两年,业内还在批评国内不少私人美术馆缺乏学术性乃至个性。展览辨识度低,展出作品大同小异、面目雷同,很多年轻观众都不愿意进美术馆,或者即便走去了,在里面看个20分钟,拍拍照片就走了。这是私人美术馆最大的尴尬。但从本轮美术馆开馆热潮来看,情况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

宝龙美术馆以“回探东方之精神”和“以传统造化再生”为主旨,推出“寻脉造山”和“百川汇流——书藏楼收藏展”。其中,收藏展中包括齐白石《咫尺天涯——山水册》、吴湖帆《万松金阙》、黄胄《欢腾的草原》等百余件近现代及当代名家名作,仿佛一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苏宁艺术馆开馆大展是苏宁环球集团从馆藏三千余件历代名家作品中精选出唐、宋、元、明、清到20世纪的书画作品近两百件、器物近两百件展出。

在一批新的私人美术馆纷纷上线之际,我们也看到一些运营多年的私人美术馆纷纷以新的姿态亮相观众面前。作为迄今国内举办的规模最大、品级最高的荷兰黄金时代艺术家作品展,“伦勃朗、维米尔、哈尔斯:莱顿收藏荷兰黄金时代名作展”正在龙美术馆西岸馆举行。与国内其他展览相比,除了展品珍贵外,整个展厅布置也别具一格,尤其是灯光的巧妙运用,更带来强烈的视觉效果以及震人心魄的心理感受。

然而,从目前全球美术馆发展以及民营美术馆在公共文化中拥有的地位来看,我国目前的民营美术馆的好“戏”还未上演。

近年来,私人美术馆以及博物馆建设的力度不可谓不强,但能让人们记得住的展览却不多,除去产品本身的因素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布展水准。有的人将其归咎于政府没有扶持,但事实上,国家固然可能有一定的资金扶持,减少民营美术馆的经营负担,但是美术馆如何定位,却是美术馆拥有者和经营者在一开始就应该明确的。

一座美术馆会给一座城市带来怎样的改变?最典型的代表例子莫过于在1997年古根海姆美术馆成立的带动下,西班牙古老港口毕尔巴鄂逐渐转型为文化地标,2014年这座城市被评为“设计之都”,成为城市更新的典范。

无论是公立美术馆,还是民营美术馆,都是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收藏、展览和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又担负着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公众审美水平和艺术素养的责任。而在另一方面,民营美术馆只有不断向民间推广,培养和提高民众对文化艺术的兴趣,才能吸引更多的资金,进而实现发展的良性循环。

要真正吸引更多公众走进民营美术馆,并且成为“常客”,好的展览项目是重中之重,而公共教育活动又是连接美术馆与民众最为关键的桥梁。事实上,即使是很重要的展览,很多观众只能走马观花地看一遍作品,无法真正掌握欣赏作品的关键,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民营美术馆的职能中,公共教育将会越来越重要。

相比公立美术馆,民营美术馆获得流通市场上艺术珍品的能力更加强大,像宝龙美术馆珍藏的齐白石《咫尺天涯——山水册页》在拍卖市场上的成交价就达到1.955亿元。因而在这些艺术珍品闪亮登场之后,能够有后继的优质展览内容,以及为观众带来真正的获得感,将成为民营美术馆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放大 缩小默认 朗读

返回 → 国搜首页 | 国搜头条
责任编辑:陈洋洋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