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11月23日,观众在深圳大学内参观中法艺术大师科幻与想象力作品展。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摄
从单一品类向出版、漫画、影视、旅游等全产业链发展
中国科幻 前景乐观
长久以来,科幻文学市场小、科幻电影缺位、科幻周边产业少等现状,影响着我国科幻产业的发展。近年随着《三体》等优质科幻作品受到市场关注,让人们对科幻产业有了更多期待。我国科幻产业现状如何,有啥趋势?25日,以“幻想无界 共享未来”为主题的2018中国科幻大会在深圳闭幕。与会专家表示,我国科幻行业近年来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但在优质内容生产、产业培育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还需努力。
原创产业结构更均衡,体量、活力等还不够理想
会上,南方科技大学发布了《2018中国科幻产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科幻产业整体产值超过140亿元。报告认为,今年中国科幻产业的发展势头将超越2017年,细分市场的数据反映出这一趋势。比如,2018年上半年科幻产业产值已经接近100亿元。其中,纸质书刊的销售增长较快,图书整体码洋7.2亿元。
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教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吴岩说,近年来,我国科幻原创产业结构更加均衡,但整体上的体量、活力以及发展结构仍然不够理想。
报告还对我国科幻行业细分领域发展特点做了一些总结。吴岩说,2017年,我国科幻小说发表平台继续增加,作品发表数量增加,质量也逐渐提高。同时,在内容创作上体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对当前社会发展的高度关注,作品创意与现实和技术广泛融合;二是经典科幻题材继续作为热点被广泛书写,意识移植、时间旅行、人工智能等占据了大量题材空间;三是中国科幻内容总体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基调。
报告还分析了我国科幻活动的发展情况。科幻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涵盖学习、工作和休闲内容的社会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参与。但当前科幻活动总体上分布过于分散,各地的科幻活动尚未形成群聚和规模;此外,高校科幻社团组织以校内活动为主,社会影响力较小,企事业单位虽然表现出了一定热情,但缺乏长效性的活动模式。
报告还认为,科幻教育有望成为科幻行业的增长点。“去年,涌现了大量以科幻为内容的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教学课程。今年全国多地的高考试题出现跟科幻相关的作文或知识点,这些有望对科幻教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吴岩说。
科幻资源总体稀缺,需要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
与会专家表示,中国科幻经过多年发展,已经逐渐从相对单一的品类向出版、漫画、影视、衍生品、旅游等全产业链发展。他们普遍认为,我国科幻资源总体上比较稀缺,管理部门、行业组织以及相关企业等,有必要聚集整合有限的资源,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和生态。
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郑凯表示,科幻行业涉及各个方面,特别是与科技、文学、影视、游戏等行业深度交叉,存在力量相对分散的情况。未来希望行业参与者能够整合优势资源,建立由市场机制驱动、政产学研协同的共同体,让每个参与主体发挥好各自的长处。
本届科幻大会上,《科幻世界》杂志社联合国内近百家科幻相关机构发起了银河科幻联盟。国内多所高校社团也成立了“高校科幻联盟”,并设立了联盟奖励基金,每年扶持10个高校科幻项目。郑凯介绍,中国科协正在研究如何搭建好促进产业互动、交流的平台和机制,为科幻行业发展服务。
2019年将上映的《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上海堡垒》等几部按照好莱坞工业模式生产的国产科幻电影,受到产业界的期待。作为科幻文学、漫画等视觉化呈现的载体,科幻电影被认为是提升科幻影响力的重要产品。
未来新影首席执行官王语堂说,通常科幻影视投入大、风险高,我国尚未形成包括科技研发应用在内的完整的电影工业体系,业界不宜太急躁,应该有人为科幻电影未来发展打根基。比如,做好道具配套,积累后期制作等经验。
吴岩说,发展科幻影视需要人才、市场环境和产业链条的支撑,我们应该改变科幻影视创造力不足、影响力不强的局面。
培育好的科幻作家,保证优质内容持续产出
无论是科幻电影还是其他衍生品,优质的内容是产业的源头。郑凯说,要有持续的优质内容产出,应给科幻作家营造更好的创作环境,让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
中国的科幻文学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规模较小,长期从事科幻写作的作家不多,有影响力的作品有限。天津微像国际文化首席执行官张译文说,出版界和网络阅读平台应当在挖掘有潜力的科幻作家上给予支持。
张译文还表示,走出去与世界交流对拓展中国科幻影响力很重要。“现在我国从事科幻文学翻译、推介的专业队伍和机构比较少,希望管理部门和出版行业对于在国外平台上发表科幻作品给予鼓励,在推介、翻译国内优秀科幻作品走出去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郑凯认为,可以考虑整合资源,共同设立全国性乃至国际性大奖,强化影响力和权威性,有效吸引激励创作者和产业界投身科幻产业。
与会者认为,研究科幻行业全球变迁趋势也有助于推进科幻产业发展。科幻研究者三丰说,当前学界的研究集中在科幻文学,我国有必要拓宽研究领域,可以在研究团队设立、研究基金申请上增加科幻门类的比重,国内高校也可以探索开设科幻相关学位,培养专业研究人才。“国外的科幻研究有些停滞,我国处于较快的发展时期,科幻研究应当能够有所作为。”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则认为,科幻发展还需要科学普及来推动。“国家的科学普及工作越到位,科幻小说创作就会越有生命力,这也是科幻大会的意义所在。”
【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人民网 新华网 央广网 光明网 中国经济网 央视网 中国政府网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网信网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证券报 京华时报 环球时报 经济参考报 半月谈 北京周报 中国日报网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央电视台 经济日报 光明日报 求是网 解放军报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新闻社 国际在线 中国网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