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互联网数据造假的“马蜂窝” 究竟该如何捅破?

2018-10-29 13:42 | 中国搜素

核心提示:记者梳理发现,这并非点评和旅游网站首次被爆出类似事件。今年7月,小红书App就曾在微博发布消息称,大量用户向其反映大众点评疑冒用小红书用户名称账号,批量建立虚假账号,抄袭及搬运用户在小红书发布的原创笔记。

“马蜂窝”被捅了。

10月21日,一个名为“小声比比”的微信公众号,发布题为《估值175亿的旅游独角兽,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的文章,披露著名在线旅游产品平台马蜂窝旅游网,涉及产品点评抄袭甚至作假行为。

 钱江晚报援引的文中数据显示,作为马蜂窝核心资产之一的2100万“真实点评”中,有1800万条是通过机器人从携程等竞争对手那里抄袭过来的。

文章发出后,引起网友极大关注。有网友戏称该事件是“马蜂窝捅了‘马蜂窝’”。

马蜂窝数据造假事件并非个例

北京晨报记者梳理发现,这并非点评和旅游网站首次被爆出类似事件。今年7月,小红书App就曾在微博发布消息称,大量用户向其反映大众点评疑冒用小红书用户名称账号,批量建立虚假账号,抄袭及搬运用户在小红书发布的原创笔记。

而据相关媒体报道,旅游网站携程与“去哪儿”同样发生过“点评数据之争”。2008年,因“去哪儿”网站中有数万个页面转载有携程酒店点评文章,携程将“去哪儿”告上法庭。最终经法院审理确认,携程拥有该网站内容及资源的版权,“去哪儿”行为属于侵权。

为何数据造假泛滥?原因有三

为何数据造假泛滥?北青报记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梳理。

对商家来说,在具有影响力的平台刷单、刷量,可以提升商家的排名和影响力,更多的好评和更靠前的影响力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决定,从而为自己赢得更多的生意。因此,在许多电商网站上,甚至许多线下的营销公司等都纷纷做起了代理生意,指导商家如何通过各种途径,包括刷单、促销、刷评价等方式,为自己带来利益。

对平台来说,为何对许多商家刷评论或刷单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平台自己也会偷偷去刷呢?因为对许多内容平台来说,数据就是生命,只有平台整体保持有足够多、足够优质的评价,消费者才会形成一种使用习惯,而消费者打开次数多了、消费次数多了,就会带来更多的消费与评价。另一方面,是融资的需要。拿给投资人一份好看的数据,是每个初创公司的共同追求,短期内提升数据很难,数据造假可能是一条“捷径”。

对一部分人而言,刷单可以获得一些金钱收入。济南某高校大学生小徐接受生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干刷单收入不固定,主要看能投入多大的时间和精力。“我基本就是兼职赚点零花钱,花的时间不算太多,一个月能赚个一两千块。”小徐表示,刷一单少的时候也就2-3元钱,多的时候能有五六块钱,干多干少全凭个人选择。

如何根治“数据造假”?需多方合作

工商部门要建立商家数据监管制度。就是对于商家经营的数据进行全部监管,对你买进多少东西,实际卖出多少东西,进行数据监管,这个监管结果,直接与税务部门挂钩,按照这个数据进行征税。同时,我们可建立商家纳税记录排队机制,让消费者通过商家的纳税情况了解商家的经营情况,给消费者一个正确选择商家的途径。

电信部门要建立平台数据奖惩机制。对于那些搞刷单的平台,必须进行严惩,让其得不偿失。其实,在大数据时代,这个监管并不难,只要我们肯动脑子、想办法,那些依靠刷单打造流量的平台就会被纠出来。

公安部门要打出数据拳头。东方网记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建立公安部门的公民数据活动遥控体系,就是对于公民集中在某一个商品进行点赞的活动进行制止。同时,对于朋友圈与qq群的刷单广告进行治理,一方面主动出击,一方面接受举报,给予举报者以重奖。(综合钱江晚报、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东方网、生活日报等报道)


责任编辑:李书苗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网友还在搜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