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快到了,一轮满月照九州,古人边吃月饼边夜观天象,大快朵颐不亦快哉。忽然,你看你看月亮的脸,见月中有几块阴影,一块,像樵工伐桂;一块,像玉兔捣药。乃脑洞大开。
传说后羿得不死药,被他的妻子嫦娥偷食,嫦娥因此成仙,顿时身轻如燕,直奔月宫而去,去了才发现一个大问题:重力失效!回不去了,地球。从此与丈夫后羿天人两隔,嫦娥居于广寒宫中,一个人后悔自责,孤苦一生。后来李商隐也曾感慨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广寒宫,是宇宙第一超级大冷宫,比《延禧攻略》里的还要冷,实在是太寂寞了。玉皇大帝看她可怜,大发慈悲,就让一只兔子与嫦娥为伴。久而久之,玉兔便常作为月亮的代名词。于是,月亮代表我的心,大概也可以说成:兔子代表我的心。
另玉帝将吴刚贬去月宫伐桂树,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而他也只能不断地砍下去。
于是,嫦娥小姐姐就成为了中国最有名的养兔女郎!而吴刚,就成了中国版的西西弗斯。加缪要是中国人,大概就把他那本小册子《西西弗斯的神话》更名为《吴刚的神话》了吧?
自那以后,我们的兔小妹与小兔子在月亮上一住就是几千年,直到美国阿波罗飞船登月,嫦娥玉兔古风粉丝团那叫一个幻灭,说好的美美的小姐姐在哪呢?好伤心。
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也不必多言。问题是,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
《淮南子》中的记述应该是这个故事第一次比较完整的呈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姮娥。逢蒙往而窃之,窃之不成,欲加害姮娥。娥无以为计,吞不死药以升天。然不忍离羿而去,滞留月宫。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遂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
原来玉兔捣药,是为了回到人间啊,看来这药师没研制成功,要是研发成功了,徐峥可以去批发一点,以造福大众。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淮南子》避汉文帝刘恒讳,将恒娥的“恒”字改为“姮”。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
有学者认为,《山海经》记载帝喾妻常羲是嫦娥的原型,因为羲古音为娥。嫦娥原名姮娥,姮即为恒、常的意思,《淮南子》避讳,姮改为嫦,嫦娥就是这么来的。
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在《灵宪》又讲了一段故事:“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象兔,阴之类,其数偶。其后有冯(凭)焉者。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说嫦娥在偷服了后羿的不死药之后,临行前,还特意去找一位叫有黄的算命大师打卦问吉凶,占卜师占了一卦,告诉她说是吉卦,但行无妨,并且还预言,此去西天迢遥,或许刚上路时会遇到昏天黑地的阴霾天气,不必害怕,而且后代肯定会繁荣昌盛。后来,奔月之后的嫦娥则变成了癞蛤蟆。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关于嫦娥的传说故事中,还有一只蟾蜍。
《灵宪》这段故事张衡并没有说它是引用的,但有学者认为此故事实出于战国时代的一种古易书《归藏》。《文心雕龙·诸子篇》说:“按《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羿彃十日、嫦娥奔月。”《文选·谢希逸〈月赋〉》李善注引《归藏》则说:“昔常娥以不死之药奔月。”这都是略说,全文不详,但似又与张衡的《灵宪》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将此节文字辑入《归藏》。
嫦娥的丈夫后羿,为夏王朝东夷族有穷氏的首领。有穷氏的穷是什么?穷,即穹(从弓),《尔雅·释天》:“穹、苍苍:天也。”古人发明弓箭以后,便以穷来命名“弓”。《释名·释兵》:“弓,穹也。”有穷氏应该是以善于造弓射箭而得名的部落。穷的另一种解释是蒙古包。蒙古人用树枝和细棍构成的蒙古包,是圆的,像帐幕一样,古人称为“穹庐”,这样解释有穷氏似乎也说得通。不过考虑到后羿射日的传说太过深入人心,射箭说占了上风。
羿射九日,毕竟只是传说。有人认为传说的背后是这样一段史实:有穷氏的图腾为太阳与三足乌,原有十个兄弟部落,后被大羿统一,这可能才是后羿射日背后的真相。
《尚书·五子之歌》则记载了,当时夏王启的儿子太康耽于游乐田猎,不理政事,被后羿所逐。“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太康死后,后羿立太康的弟弟仲康为帝,实际上掌握了夏朝的朝政大权。但后羿只顾四处打猎,后来被亲信寒浞所杀。
寒浞还霸占杀死了后羿的妻子嫦娥,嫦娥墓就位于今山东省日照市的天台山上,陪伴在后羿的坟墓大羿陵的旁边,死后夫妻终得破镜重圆。如果嫦娥墓里真葬着嫦娥,那么嫦娥小姐姐可能根本就没有奔月,而是早就死了。
中秋节和嫦娥奔月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也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但因为月亮的关系,嫦娥和玉兔也已成为中秋民俗中的一部分,这大大增加了中秋民俗的丰富性,只是对其根源,去较真追究的人就很少了。
【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人民网 新华网 央广网 光明网 中国经济网 央视网 中国政府网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网信网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证券报 京华时报 环球时报 经济参考报 半月谈 北京周报 中国日报网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央电视台 经济日报 光明日报 求是网 解放军报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新闻社 国际在线 中国网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