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因为二战 梵高曾经住过的黄房子被炸得面目全非!

核心提示:阿尔勒档案馆的馆藏极其丰富,最早的档案可以追溯到12世纪。在其悠久的历史画卷中,梵高仅是微不足道的片段。

梵高的耳朵

作者:贝尔纳黛特·墨菲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定价:75元

梵高的黄房子

2000多年前由罗马人建立的阿尔勒是法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对这个相对较小的城市来说,阿尔勒档案馆的馆藏倒是极其丰富,最早的档案可以追溯到12世纪。在其悠久的历史画卷中,梵高仅是微不足道的片段。

因为二战 梵高曾经住过的黄房子被炸得面目全非

这里的档案如此之多,以至于还没有电子存档,所以我在第一天翻阅了老式的档案卡片,慢慢熟悉这种归档系统。由于缺乏现成材料,我想我只能深入挖掘,并试图通过迂回的路径发现一些信息。梵高居住在阿尔勒的时间是1888年20日至1889年5月8日,所以我调取了最接近这一时间段的人口普查数据,看看能否找到什么线索。人口普查在1886年和1891年都进行过,但是我只拿到了1886年的数据。我向工作人员询问在哪里能找到1891年的数据,档案馆馆长西尔维·雷布蒂尼(Sylvie Rebuttini)告诉我她从未在阿尔勒看到过这份资料。我在那天找到了各种信息,但我只能猜测哪些在今后有用。在这么少的材料中,任何东西都可能是重要的。无论我多么热衷这些细节,一个更大的问题越发凸显出来。

我对于1888年的阿尔勒究竟是什么样子一无所知。不仅因为梵高所居住的区域与现在的城市相似甚少,更因为新街的名字和广泛的战后建设计划使之更加扑朔迷离,难以识别。我不是唯一遇到这个问题的研究者。2001年,有人绘制了一张平面地图,描绘了梵高所居住的市区部分,但是缺少细节。假如我要描绘出当梵高迈下火车后第一眼看到的19世纪80年代的阿尔勒,我需要知道更多。

我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去了解阿尔勒为什么以及怎样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1944年6月25日凌晨5点20分,美国空军第455轰炸机联队从意大利南部福贾(Foggia)附近的圣乔瓦尼(San Giovanni)机场起飞。38架B-24轰炸机的任务是炸毁罗讷河(Rhne)沿岸的桥梁,为盟军登陆做好地面准备。这次远征是解放法国第一阶段的一部分。对第455轰炸机联队来说,这是一次特别长的飞行——往返飞行1700公里(1100英里)。这是联队的第67次任务,本次任务的轰炸目标之一是阿尔勒的铁路桥。直至1944年6月末,阿尔勒的防空警报已经响了几个月,但阿尔勒从未遭受过正面袭击。这些防空警报经常在拉响后很快被解除,这让阿尔勒人有点儿自信过剩。

早晨,阿尔勒城里的大多数人刚刚做完礼拜回家。防空洞位于城中心,它们一个连着一个地建在唯一能抵挡空袭的地方——罗马圆形剧场和广场之下。当第一声防空警报在9点25分响起时,城中心的人们迅速冲向指定的防空洞。空袭在9点55分到来。十分钟之内,轰炸机从14500英尺高空投下了110吨炸弹,全部落在河两岸的铁路调车场和仓库上。从这样的高度是不可能精准轰炸的,因此桥本身没有受到直接攻击。在轰炸机返回基地的途中,机组成员的报告中记录了在目标附近可以看见火光。

此刻,地面上一片混乱。“警报解除”的鸣笛声并没有拉响,没有人敢离开防空洞。只有应急服务人员冒险跑出防空洞,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紧张地跑向废墟,帮着在碎石中救出伤者、挖出遗体。在那个仲夏的清晨,43人失去了生命。这次轰炸异常剧烈,有些受害者的遗体在轰炸过后一个月才被发现。受到轰炸最严重的地区是火车站附近的城北。那片区域在现在仍然矗立着的叫做“骑兵”(La Cavalerie)的城墙之外,城墙得名于老城门。这片区域就是文森特·梵高1888年居住的地方。

通过税务记录和土地交易记录等 我勾勒出100多年前的家谱

1944年6月25日,梵高曾熟门熟路的城市——他常出入的咖啡馆,他住过的第一家旅馆,甚至他当做是家的那栋黄房子——在几分钟内就被从地图上完全抹去了。在研究这次轰炸时,我找到了此前未公开的黄房子的照片。

尽管1922年有人画了黄房子的平面草图,但这是我第一次有机会一窥其里。后来,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我在几个月后找到了两张摄于1919年的阿尔勒航空照片。它们与我此时了解的地形地貌相去甚远。我终于看到梵高居住过的阿尔勒三十年后的样子了。

我与一名建筑师一起工作,用旧地图、公共花园的平面图、土地登记证和这些珍贵的早期照片,终于重新描绘出城市当时的样貌,以及梵高的黄房子的室内布局。辛勤的基础工作功不可没,这对我来说至关重要:阿尔勒的这片区域不仅仅是故事主人公生活、工作最多时间的地方,也是案发现场。

做研究就好像在解一个巨大的字谜游戏。一开始有所发现的欣喜过去之后,兴奋渐渐磨灭,剩下的尽是谜团。几乎没有“找到了”的欣喜时刻,取而代之的是一段进展缓慢的日子,和很久之后才渐渐理出的一些线索。我在同时轮流处理几件事情,想要解决的问题渐渐被抛诸脑后。在别人看来,我好像在抓瞎,但其实乱中有序!

我从骨子里热爱研究。像很多人一样,我在父母死后开始研究我的家族史。我要追溯1864年前我的爱尔兰祖先们,而那时民事登记刚刚开始,这使我碰到了很大的困难。最终我通过其他方式勾勒出了我的家谱——查询税务记录和土地交易记录,查找法律文件和报纸。通过这次研究,我对于乡土社会的运作方式有了诸多了解:人们通过互帮互助解决困难。通过这个网络,他们找到了工作,觅到了配偶。外来移民得到亲戚的帮助,他们在新世界的社交生活是以他们在家乡所认识的熟人为中心的。为了理解这些关系,我整理出了我的家族在爱尔兰所在教区的整个资料库。

为了研究梵高 作者收集到大画家身边15000人的档案

这次经验教会我,看起来不重要的基础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所以,在我对梵高的研究之初,我有点鲁莽地决定建立一个1888年阿尔勒居民的资料库。我的推断是,要给每个人——咖啡馆店主、屠夫、邮递员、医生都挨个儿编纂一个文档是极其枯燥乏味的,但如果想要了解梵高在阿尔勒的生活,我就必须收集梵高所在的时代和邻居们所有的可靠信息,建立起资料库。我起先估计我可能需要700到1000人的档案;而今,七年以后,我已经收集到了超过15000人的档案。每发现一个新的人物信息,我就将它加入到这个资料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信息变得丰满、逼真,仿佛一部19世纪长篇小说中的人物一样栩栩如生。通过这样做,我得以了解一个人、一处地。就像梵高的信件一样,资料库里的种种细节把我带入了梵高的日常,与他的画作一起书写出他在阿尔勒的独特日记。我能够分辨出并具象化梵高画笔下人物的生活。我仿佛觉得我认识他们,知道他们有什么习惯、他们的孩子是谁,我能在画作中指认出一些体现他们生活或个性的小细节。他们再也不画布上的人像,而是梵高的朋友、他每天见到的工作者和当地人,是在他生命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我本着一个空泛的想法开始了这个项目:125年前在普罗旺斯的偏远城市里发生的事件,究竟是如何成为定义画家梵高的标志性事件的?在那时,我并不知道我将会为试图揭示整个故事而花费几千小时,也不知道我因误打误撞而即将遭遇到的种种失落和惊喜。

耳朵不过是开始。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
文章关键词:
责任编辑:尹艳丽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网友还在搜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