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中央电视台“3·15”晚会以“共建秩序 共享品质”为主题,曝光案例聚焦农村市场和公共安全两大领域,对“添加剂料汁”兑出山寨饮料大量流入农村市场;“大众途锐”怕淋雨,发动机频现报废;珠宝店里“一等奖”陷阱等五大案例进行了曝光。在消费预警环节,晚会针对食物相克、季节性食品等谣言,用试验数据进行了辟谣。
本报讯(记者 张小妹)“核桃花生”饮料里没核桃,而是一罐“添加剂料汁”兑出8000瓶饮料,且多数流入农村市场。昨晚,央视财经3·15晚会上曝光了一些山寨食品生产企业,不仅从外包装上假冒知名饮料,为了降低成本在生产中还利用香精等添加剂代替真实原料。
“稳定剂、安赛蜜、 阿斯巴甜、 山梨酸钾、甜蜜素……”各种添加剂+两吨纯净水+核桃香精=市场上热销的这款“核桃花生”。暗访中央视记者看到,山东枣庄市金顺源食品有限公司在生产名为核桃花生的饮料时,将调配好的甜味剂和酸味剂倒进搅拌罐,与两吨纯净水进行搅拌。做完这些之后,“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添加核桃香精。”该公司徐经理说:“提味主要还是靠香精,除了加核桃香精,还要加另一种香精。”
而加过香精搅拌之后,罐子里的料汁已经变成了乳白色,通过管道输送到灌装车间,包装、打包之后,就可以销售了。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这款名叫核桃花生的产品既没有添加核桃,也没有添加花生,但产品外包装上却赫然写着核桃花生,还印着核桃花生的图片。徐经理承认,产品中并没有添加核桃,核桃的味道靠的是核桃香精。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另外一家同在枣庄的康源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自称主打高钙核桃饮品,负责人也承认这款饮料只是用香精和添加剂调配的,并无核桃成分。
当谈及为什么使用香精等添加剂代替真正的核桃原料,徐经理坦承,是因为这样的产品成本其实非常低,一罐料汁能生产出8000瓶“核桃花生”。而国家标准规定,核桃露或核桃乳是以核桃仁为原料,不得使用除核桃仁以外的其他核桃制品及含有蛋白质和脂肪的植物果实种子、果仁及其制品。
这些山寨的假冒产品之所以有市场,主要是因为其外包装与知名品牌非常相似。央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公司在外包装上煞费苦心。以一些核桃饮品为例,产品都和某品牌核桃乳非常相似,“六个纯核桃”只多了一个字;“六仐核桃”,还有“六禾核桃”,只是一笔一画的差别。外观设计、包装色调、构图、代言人形象也是他们模仿的主要内容,让人难以分辨。一些从业者表示,这些跟风模仿的产品,主要是销往一些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陶鑫良教授表示,这种故意模仿他人知名产品的行为涉嫌违规。
最新进展
涉事负责人已被公安部门控制
本报讯(记者 张小妹)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晚了解到,“核桃饮料”无核桃的两家涉事企业的负责人已被当地公安部门依法控制,市场监管部门也已立案处理。
据枣庄市食药监局消息,3月13日晚至14日上午,该局对枣庄市康源食品有限公司、枣庄金顺源食品有限公司、山东溢香园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现场突击检查。检查发现,枣庄市康源食品有限公司未按食品生产许可规范要求组织生产,环境脏乱差,核桃乳产品配方中标注有核桃仁,而现场原料库中未发现核桃仁原料,该企业法人代表梁某某承认一直使用的是花生酱和核桃香精,没有使用过核桃仁,执法人员对库存812箱“鲁源”核桃乳予以查封。在枣庄金顺源食品有限公司,执法人员现场查封果哈呦果汁牛奶蓝标产品618箱、红标产品719箱、喜程乳酸菌饮品10800瓶、喜程乳酸菌684瓶,并对厂房和设备进行了查封。
依据检查发现的违法行为,枣庄市食药监局已责令企业对涉事产品予以召回,依法对虚假标注、以假充真和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移送市场监管部门立案处理。目前,两家仍在生产的企业法人代表(负责人)梁某某、徐某已被公安部门依法控制。
此外,根据山东省食药监局官网的消息,涉事的枣庄金顺源公司企业已对六润核桃植物蛋白饮料等启动主动召回,召回时间从3月15日起到4月27日。金顺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已经购买上述产品的消费者可到购买门店办理退货手续。
【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人民网 新华网 央广网 光明网 中国经济网 央视网 中国政府网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网信网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证券报 京华时报 环球时报 经济参考报 半月谈 北京周报 中国日报网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央电视台 经济日报 光明日报 求是网 解放军报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新闻社 国际在线 中国网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