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证监会公布了新一期的发审过会结果,5家企业中仅有1家企业过会,而1月23日凌晨,证监会公布结果称,7家企业仅有1家企业过会。新发审委在2017年11月29日创下的零通过率除外,7过1的数据刷新了证监会单日发审过会率纪录。
发审委两日审12过2
在1月24日上会的5家企业中,河南蓝信科技、深圳华智融科技、格林精密部件三家企业未通过,北京宇信科技暂缓表决,彩讯科技获得通过。
而在23日过会的7家企业中,安佑生物科技、温州康宁医院、北京挖金客信息、南通冠东模塑、赣州腾远钴业、申联生物医药等6家公司被否决,仅有浙江锋龙电气成功过会。
严监管虽然已经不是新闻,但审核12家“否9过2”的数据依然让投行人士感到震惊。
持续走低的过会率已经改变了投行生态。
统计数据发现,2018年以来,共有39家公司上会,过会14家,未通过19家,暂缓表决3家,取消审核3家。过会率仅为35.89%。这一数字已经低于去年第十七届发审委上任后50%的过会率。
而2017年,发审委共审核了479家公司的首发申请,其中380家过会,过会率79.33%;86家未通过审核,占审核总量的17.95%,其余13家为暂缓表决、取消审核等情形。
与2016年相比,这一落差更为明显。数据显示,2016年证监会共审核了271家企业IPO申请,过会率为91.14%,2014年和2015年的过会率也分别达到了89.34%和92.28%。
从数据来看,发审过会从大概率过会已经变为大概率无法过会。
在过会率下降的同时,发审速度在提速,据投行人士介绍,目前企业从准备上市到发审过会,半年时间即可完成,较前两年动辄排队一年半载,时间成本大幅下降,IPO速度大幅提升。
净利润较高不再是“王牌” 关联交易被密集问询
记者梳理6家被否企业的原因发现,财务数据真实性、内部控制、关联交易、企业持续盈利能力都成为发审委员关注的焦点。
投行业内一直流传的“净利润较高容易过会”的潜规则,也不攻自破。
在1月23日被否的企业中,安佑生物2016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2.85亿元,接近3亿元。从安佑生物预披露的信息来看,安佑生物2014年至2016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94亿元、1.51亿元、2.85亿元。
虽然净利较高,但安佑生物的股东出资瑕疵以及业务资质和环保等问题引起了监管关注。
证监会在安佑生物的预披露反馈意见中提出,2009年5月动物营养设立、2013年12月安佑有限第三次增资、2014年12月安佑生物第四次增资时,部分股东均未按时缴足出资。请保荐机构和发行人律师核查并说明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及背景情况,是否构成虚假出资或出资不实,是否符合当时生效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发行人及相关股东是否可能因上述出资问题被处罚。
监管层还关注到,安佑生物下属的36个生猪养殖场中,正在办理、待相关政策要求明确后办理排污许可证的有24家,1个生猪养殖场处于禁养区,无法办理排污许可证。公司旗下福建安佑、武汉山川、雅安安佑等3家养殖场还曾受到环保处罚。
除了净利润,关联交易成为多家企业被发审委员问询的重点。
以1月24日被否的广东格林精密部件为例。发审委员发现,发行人与关联方存在频繁且大量的关联交易,发行人多次向大中华精密、宝龙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拆出资金。
发审委员要求发行人说明:公司报告期内关联交易的必要性、定价公允性,关联方与发行人是否存在共同供应商、客户的情况,是否存在关联方为发行人分摊成本、承担费用或其他利益转移的情形,关联方及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是否真实。
而关联方向发行人频繁且大额拆借资金、拖欠资金占用利息的原因及合理性也被发审委员问询。
观察
63名发审委成员来自监管系统占比过半
IPO过会越发严格,监管机构已经多次表态。在此前的第十七届发行审核委员会就职仪式上,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曾“提要求”称: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要坚决落实依法全面从严的监管理念,严格专业履职、依法审核,防止问题企业带病申报、蒙混过关。
而证监会纪检组长王会民表示,发审委委员要根据证券法和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依法审核股票发行,依靠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操守作出独立的判断。对于不合规的企业,要勇于投否决票。
事实上,第十七届发审委构成就具有“严监管”的色彩。
证监会披露信息显示,在63名发审委员中,来自监管系统占比超一半。工作负担更重的42名专职委员中,33名为专职委员,其中19位来自证监会、证券业协会和地方证监局,14位来自交易所。
券商、基金、保险资管等金融机构的发审委委员共有7位,均为兼职。来自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的委员减少,仅有9名专职发审委委员。
在投行人士看来,监管人士的增加,对上市企业的内控、合规要求更为严格。
按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被否后企业需等待6个月后才能重新递交IPO申请,重走审批流程。
重走流程意味着,企业和保荐机构又要重新接受各项核查,并且需要再度前往证监会递交各类材料。此外,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有500余家企业尚未过会,虽然今年IPO明显提速,但企业重新排队,仍要等待2年时间,如果企业身处周期性行业,则时间成本巨大。
分析
IPO项目被否 券商将损失数千万承销费
据统计,从2017年10月17日至2018年1月24日,新一届发审委共否决了52家公司IPO。
其中,被否最多的是中德证券,这家券商旗下共5单IPO项目被否,占比达9.4%;被否的保荐项目分别为山西壶化集团、海宁中国家纺城、浙江鸿禧能源公司、北京全时天地在线网络信息公司和河南蓝信科技公司。
紧随其后的是国金证券,4家保荐公司被否,占比7.5%。被否的保荐项目分别为稳健医疗用品公司、钜泉光电科技(上海)公司、河南金丹乳酸科技公司和欣贺公司。
此外,华林证券、中信证券、安信证券、兴业证券、招商证券等5家券商分别被否3家保荐公司。光大证券、海通证券、国海证券、国信证券等券商均被否2家保荐公司。还有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广发证券、德邦证券、中泰证券等券商均有1家保荐公司被否。
“公司IPO被否,对保荐券商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券商从业者告诉新京报记者,一般券商要帮公司IPO,会派出3-6人的团队,与公司对接三年左右的时间,如果IPO成功,券商会收取4000万-6000万左右的费用,大公司的收费甚至上亿。
2017年7月底,由招商证券保荐的电连技术登陆创业板,募集资金20.37亿元,其中,发行费用花费1.72亿元。但上述从业者表示,如果IPO被否,券商可能只能收到100万-200万左右的费用,不仅经济损失重大,且券商派出的团队的人力成本、机会成本都要受到影响,“券商派出的团队中,每个人对接一次公司的人力成本就在100万左右,如果事情还不能做成,那券商必然是有损失的”。
另有一名券商人士也向记者表示,“IPO项目的保荐费比较低,在两三百万到三五百万不等,承销费一般按点收,按一个多点计算,一个项目下来差不多两三千万。如果IPO被否,承销费就没有了,只能拿到两三百万的保荐费。而且保荐费用也不会全给。”不过,她还表示,不同券商不同项目收费不尽相同,损失也不一样。
另有数据统计显示,2017-2018年IPO平均花费4850万,给券商的评价费用是3590万,占比74%。
“但从积极的一面来考虑,这样的经济损失也倒逼了券商的内部优化”,该从业者表示,过去券商做的事情就是根据发审委的指引,简单地把企业按照规范来包装上市,但是现在,发审委显然更加关注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这也需要券商以经营能力、营收情况、发展前景等为中心,更有选择性地筛选、识别客户。
无论是林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烟眉”,还是罗敷的“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古代女...
“清宫”一时成为热门话题,故宫里的延禧宫成了很多游人“打卡”之处。当行走在红墙黄...
《官撕:冰封侠的背后》中透露,之所以拍摄第二部,是因为拍摄第一部时被公司前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