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民经济运行“成绩单”发布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指标有增有减,数字有涨有跌。投资增速持续下滑、广义货币(M2)再创新低、国企收入利润双增长、财政收入增幅超预期,等等。如何看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现象,怎样破解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新矛盾,都是广大读者关注的话题。请看本报记者对这些热点问题的解读,希望能为您解疑释惑——
如何看待投资增速持续下滑
本报记者 林火灿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631684亿元,比上年增长7.2%,增速比上年放缓0.9个百分点,延续了近年来增速放缓的势头,但降幅已连续两年收窄。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中国经济新常态呈现的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的特征,给投资需求带来了巨大影响。
一方面,随着宏观经济增速从过去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投资增速也在经历换挡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投资不可能再像过去一样保持动辄20%以上的增长速度。
另一方面,近年来许多传统产业已经相对饱和,部分领域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在一些新兴投资领域,虽然有着较大的投资需求,但这些领域的投资更加注重效率,很难通过大规模投资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在传统领域的投资需求不及过去、新兴投资领域对投融资方式创新要求较高、同比基数又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必然会从高速转向中高速。
进一步从宏观调控的角度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准确把握了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许多困难和挑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不再搞粗放型的规模扩张,而是强调把握好投资方向,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投资不再追求数量和速度,而是强调优化结构和效益,符合宏观调控预期。
值得欣慰的是,尽管投资增速放缓,但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投资质量不断提升,投资为促进经济平稳协调发展继续发挥着关键作用。
总体上看,当前的投资增速放缓,是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的具体反映,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也符合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未来,仍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努力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财政收入超预期加重企业负担吗
本报记者 曾金华
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大力推动企业降成本。同时,全国财政收入(主体为税收收入)保持较高增幅。为何在实施大规模减税的情况下,财政收入还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减税是减轻企业税负,也就是通过实施新的税收政策,使企业较之在原有的税收政策之下,税负有所减轻。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减税并不是指企业现在缴纳的税收一定比以前少,更不意味着全国税收收入一定要减少,而是特指企业在不同税收政策下税负的比较。企业实际缴纳税收多少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税收政策,还要看生产经营状况。
减税方面,2017年我国落实并完善营改增试点政策,出台简并增值税税率等措施,进一步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和涉企收费,全年为企业减负将超过1万亿元。
财政收入方面,目前官方尚未正式发布2017年全年数据,但从2017年前11个月数据可以看出大致的总体情况,1月份至11月份累计,全国财政收入161748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税收收入136072亿元,同比增长11.2%。
国家统计局负责人近日在发布2017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表示,从财政状况看,财政收入增长7%至8%。这个增速超过了2017年年初全国人大通过预算设定的5%目标。
在减税降费1万亿元的情况下,财政收入增速为何还颇为“抢眼”?看似矛盾的两方面情况,实际上是内在统一的。
实施减税的直接效果是减轻企业负担,通过“放水养鱼”,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经济增长,从而扩大了税基,带动了税收收入增加。特别是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扩大税基、拉长产业链积极效应不断显现,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明显改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税收收入较快增长。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映经济,2017年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特别是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改善,这是税收较快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实际上,经济学上着名的“拉弗曲线”也反映了较高的税率将抑制经济增长,使税基减小,税收下降。反之,减税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扩大税基,税收增加。当然,确定合理税率必须考虑多重因素,并非越低越好。
M2创历史新低正常吗
本报记者 陈果静
2017年末,我国广义货币(M2)增速创下了8.2%的历史新低,这引发了一些担忧:2017年有好几个月M2增速都徘徊在9%附近,年底甚至“破9”,这样的低增速正常吗?
当前,M2增速放缓主要源于金融去杠杆的深化,使得货币创造渠道收缩、货币乘数下降。M2由流通中的现金加上活期存款(M1),再加上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构成。设置这个指标是为了测算、掌握流通中货币供应量的情况。
过去,货币主要在商业银行内部循环,存款派生模式较为简单。随着金融创新的增多,存款派生模式越来越复杂。为了规避监管、获得更多利润,银行开始将资金从银行内部腾挪出来、购买非银行业机构发行的产品等,资金的链条明显变长了,由此派生出来的存款大量增加,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影子银行”,它推高了M2增速。
近两年,随着金融监管的加强,银行不得不开始回收过去投向“影子银行”业务的资金,存款派生因此有所减少。据中国人民银行初步测算,2017年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下拉M2增速超过4个百分点。
M2增速放缓,主要还是让人担心对实体经济支持不足。实际上,随着近年来我国货币结构发生变化,M2的指标意义已经明显下降。比如,在M2增速大幅放缓的同时,能够反映实体经济融资情况的社会融资规模在2017年仍然保持平稳增长,人民币信贷全年更是增加了近14万亿元,这表明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仍然不减。
过去,货币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我们只看M2这一个指标就足够了。现在,人们更爱把钱放在理财产品、货币基金、各种资管产品以及互联网金融产品里。让人眼花缭乱的金融产品分流了人们的存款,但其中的很大部分都没有统计到M2中去。只观察M2这一个指标,已经不足以一窥我国货币供应的全貌。正因如此,从2016年开始,《政府工作报告》中除了有M2增速目标外,还加上了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速目标。
接下来,在M2统计口径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去杠杆的深化和金融进一步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比过去低一些的M2增速可能成为常态,对此不必太过担忧。
汇率双向波动能否成为常态
本报记者 李华林
2017年,人民币汇率在经历持续3年的单边贬值后,全年震荡走升。截至2017年12月29日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上年末升值超过4300个基点,幅度逾6%,创2008年以来年度升值纪录。2018年1月22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4112,创2015年12月9日以来新高。
纵观近一年人民币汇率走势,与过去单边贬值或升值不同的是,人民币汇率呈现明显的双向波动,并在双向波动中平稳上升。究其原因,一方面,虽然2017年美联储连续3次加息,但并未提振美元信心,再加上欧洲经济超预期回暖,欧元看涨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一路走跌,全年贬值8%至10%。另一方面,去年我国经济运行稳健,资本流出压力明显缓解,金融监管不断完善和加强,对人民币汇率起到了支撑作用。
在迎来2018年开门红后,人民币汇率走势如何,引人关注。在记者看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呈现双向波动,且波动幅度逐渐加大仍是大概率。
从国内经济来看,市场对我国2018年的经济预期更趋平稳,加之金融去杠杆、货币政策中性基调将延续,我国经济的稳健发展将为人民币汇率提供持续稳定的基础。从国际形势来看,2018年美联储加息和缩表仍将持续推进,或将拉动美元指数走高。但与此同时,欧元区和日本经济超预期复苏,欧元和日元对美元汇率继续上行,将压制美元指数升幅。
更进一步看,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仍是大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并指出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为判断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奠定了基调。
前不久,人民银行表示将由报价行自行设定人民币中间价的“逆周期系数”,这也表明,汇率价格机制朝着越来越透明、越来越机制化、越来越市场化的方向前行。
可以预见,随着汇率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币汇率逐步走入新时期,单边升值或贬值走势很难重现,未来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双向波动将是常态,人民币汇率将更多地反映经济基本面。
利用外资增速触底了吗
本报记者 冯其予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5652家,同比增长27.8%;实际使用外资877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实现平稳增长。
在记者看来,这样的数据来之不易。从外部环境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大力推动本土资金回流并加大引资力度,2017年更是推动货币政策转向,这在客观上对我国吸收外资形成了较大的外部压力。从国内情况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深入推进,外资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也面临着调整和优化,这些因素对我国吸收外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2017年我国吸收和利用外资能够实现平稳增长实属不易。究其原因,与我国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着力培育利用外资新优势等方面的工作是分不开的。
从外商投资环境优化来看,这一年最重要的工作,在于党中央、国务院以一系列重大部署来彰显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的坚强决心。如2017年7月17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步伐,降低市场运行成本,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2017年,国务院先后印发了两份重要文件,推出42条措施。中央的决心和行动,有效地提振了外国投资者的信心。
从落实情况看,外资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外商投资领域的拓展、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推进,以及开放载体平台优化创新,这些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在2017年吸收和利用外资工作。比如,2017年自贸试验区建设形成了“1+3+7”覆盖东西南北中的联动发展新格局,11个自贸试验区新设外商投资企业6841家,其中以备案方式新设企业占99.2%。
成绩来之不易,但也要看到,世界经济和跨国投资虽有回暖迹象,但增长依然缓慢,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2018年吸收外资面临较大外部压力。需要进一步拓展开放的范围和层次,加大改革力度,优化区域开放布局,营造优良营商环境,最大限度赋予自贸试验区改革自主权。通过全力推进各项工作,2018年中国吸收外资规模有望保持总体稳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国企“双快”增长能持续吗
本报记者 周 雷
国资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国资监管系统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7%,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3.5%;中央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3%,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2%,利润增速创5年来最高水平。
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国企收入利润实现“双快”增长,令人鼓舞。新年伊始,很多关注国企发展的人都在担心,2018年国企“双快”增长能持续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搞清楚2017年国企实现“双快”增长的成因。一方面,得益于改革红利的释放。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钢铁、煤炭去产能年度任务顺利完成,行业骨干企业效益大增。同时,“降成本”令企业更有获得感,通过减税降费,全年为企业减负1万亿元。国企改革取得突破,企业创新力度加大,新动能加速成长,带动了提质增效。另一方面,受益于价格上涨等因素。2017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由2016年下降1.4%,转为上涨6.3%。工业品价格和服务业价格上涨,对企业收入和效益增长均有直接带动作用。外需市场好转,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明显提升。
当前,国企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但同时也要看到,内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产能过剩等深层次矛盾仍需持续化解。一些重点商品受制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行情,价格走势具有不确定性。此外,今年外需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以及国内基础设施投资高增长能否持续等因素也会影响国企的增速。2018年,国企保持“双快”增长面临着不少挑战。
近日举行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强调,2018年要努力推动国有企业效益实现稳定增长,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回报率进一步提升,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进一步提高,资产负债率进一步下降。
显然,2018年国有企业工作的主基调是坚持稳中求进,进一步巩固发展的良好势头,着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效益指标保持一定程度的同比增长是应有之义。要想落实好党中央关于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要求,国企就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因此,今年国企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创新发展、国资国企改革、重点领域风险防控等方面的进展和成效值得期待。
【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无论是林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烟眉”,还是罗敷的“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古代女...
“清宫”一时成为热门话题,故宫里的延禧宫成了很多游人“打卡”之处。当行走在红墙黄...
《官撕:冰封侠的背后》中透露,之所以拍摄第二部,是因为拍摄第一部时被公司前成员...